首页>疾病百科> 周围性软骨肉瘤

话说周围性软骨肉瘤的病理改变

2009-07-29 健康族 A +

  1.肉眼所见 手术切除时的周围性软骨肉瘤一般较大,表面为典型的像花椰菜样的凹凸不平,常有一层薄的纤维性假包膜包裹。
  在骨软骨瘤转为周围性软骨肉瘤的初期,可见原来薄且不连续的软骨帽变厚(在儿童期,软骨帽的正常厚度可达2cm),所以,在成人期,如果软骨帽的厚度超过1~2cm时,应疑为恶变。进一步,表面和深层的软骨都趋于圆凸状生长,并呈分叶状,侵入骨软骨瘤的松质骨。最后,这种软骨失去正常透明软骨的特点,成为质软、多液、灰色和半透明的肿瘤软骨。
  如周围性软骨肉瘤进一步发展,其表面膨胀象花椰菜或蘑菇状,肿瘤软骨向骨软骨瘤基底和宿主骨发展,肿瘤软骨小叶侵入骨软骨瘤的松质骨,最后可达到宿主骨。肿瘤软骨有较强的钙化、骨化倾向,越是深层,这种倾向越强。钙化表现为黄-白色的颗粒状、环状或不规则状的点,质地坚硬,象白垩或砂砾样;骨化表现为增生样的松质骨,或是白色象牙状的骨。
  2.镜下所见 周围性软骨肉瘤的恶性度分为三级。
  Ⅰ级:最常见,约占2/3。有时,在早期可见骨软骨瘤的恶性变过程,但在大多数病例中,肿瘤体积较大,看不到原来的骨软骨瘤。肿瘤有明显且弥漫钙化—骨化,并由于坏死,软骨细胞少见,在这些区域,细胞常无恶性特点。在肿瘤的表层和非钙化区域,软骨内有大量的细胞,这些细胞较大,有中度的多形性,常有双核细胞。
  Ⅱ级:较常见,约占1/3。其钙化—骨化的强度和范围较Ⅰ级周围性软骨肉瘤小,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侵袭性的肿瘤。细胞有一大的核,染色深,大小不一,多形性明显,常见双核。
  Ⅲ级:较少见。影像学上表现为侵袭性或强侵袭性肿瘤,钙化极少。肿瘤由分化良好的软骨构成,细胞核的多形性明显,染色深,有时有巨大核或怪异核,常见三核或多核。
  恶性进展(反分化软骨肉瘤)
  从Ⅰ级周围性软骨肉瘤发展成Ⅱ级周围性软骨肉瘤需要许多年,很难看到;从Ⅱ级周围性软骨肉瘤发展成Ⅲ级周围性软骨肉瘤所需时间较短。常有Ⅰ级周围性软骨肉瘤,也有Ⅱ级周围性软骨肉瘤,可在10年或更多时间内多次复发,但其恶性度无进度。
  和中心性软骨肉瘤相似,周围性软骨肉瘤也可发展为一种恶性度高的非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骨肉瘤),但较少见(约为4%),称之为反分化软骨肉瘤。在这些病例中,可以看到一侵袭性强,溶骨性肉瘤的发生,可侵犯周围性软骨肉瘤使之不透X线的影像消失,并侵入软组织中。解剖上,有原前存在的周围性软骨肉瘤和/或骨软骨瘤的证据,在其旁边是恶性度高的非软骨肉瘤,但无任何过渡特征。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