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隐球菌病

中国大陆地区肺隐球菌病文献Meta分析

2009-11-26 lifedoc.cn A +


目的:了解中国国内大陆地区(以下简称国内)近三十年来肿隐球菌病的发病及诊治研究现状,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集1981年1月至2008年12月国内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表的肿隐球菌病例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检索得相关文献185篇,其中113篇进入荟萃分析,累计肺隐球菌病例数728例。(1)基本资料:发病人群中成年男女比例为2.3:1(487:216),儿童占3.4%。多数患者的年龄在40-50岁。(2)危险因素:职业分布中农民占34.8%(23/66)。接触史中有鸽粪等接触史患者占12.8%(74/585)。既往史中无基础疾病的患者占69.7%(404/580),其余各类基础疾病的患者占30.3%(176/580),其中常见为HIV(3.6%)、糖尿病(3.1%)、恶性肿瘤(2.2%)、结核(3.3%)、肺部慢性疾患(5.0%),手术史(2.9%)。(3)临床表现:①起病症状:71.5%(434/607)的患者分别因咳嗽(50.4%)、咳痰(39.4%)、发热(37.9%)、胸痛(17.6%)、咯血(14.0%)、头痛(13.5%)、气促(4.8%)以及盗汗纳差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6.1%)一种或多种症状就诊。②体检发现:24.0%(49/203)的患者体格检查异常,除肺部局部体征外,其它体征包括: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4.9%),肝脾肿大(5.4%),神经系统查体阳性(3.9%)。(4)实验室检查:报道CD_4~+/CD_8~+细胞比例下降占29.1%(25/86),HIV(+)有24.4%(21/86)。(5)胸部影像学表现:①病灶分布:224例患者中病灶局限在左上肺30例(13.4%),左下肺62例(27.7%),右上肺60例(26.8%),右下肺72例(34.1%)。②病灶类型:75%的患者病灶类型为肿块、结节影(378/434),18.7%为片状浸润影(108/434),6.3%为弥漫混合病变(34/434)。单发肿块影与结节影的比例为5:3(20/12例),多发肿块结节影病灶中全为多发结节影(17/17例),单发片状影与多发片状影的比例约为1:1.35(17/23例)。③病灶大小:单发病灶直径大小:1.5―3cm(7/18),3.5―5cm(7/18),>5cm(4/18),多发病灶<1.5cm(7/7)。④病灶边缘和密度:8篇文献的单发和多发肿块结节影两种病灶中类圆形与不规则的比例分别为1:1.3和1.03:1,密度均匀与不均匀比例分别为1.03:1和1:1.25,片状浸润影影密度高而不均。⑤胸部CT病灶分布:局部病灶以右肺多见于左肺,下叶多见于上叶。4篇文献的17例报道多发肿块结节病灶多在中下肺胸膜下区,外带肺野。弥漫混合病灶散布各叶,实变影多位于下叶。⑥伴随征象:216例胸部CT伴随征象中分叶58例(26.9%),毛刺57例(26.4%)、空洞43例(20.0%)、晕征28例(13.0%)、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3例(10.6%)、胸膜凹陷22例(10.2%)、支气管充气征22例(10.2%)、胸膜增厚17例(7.9%)、胸腔积液11例(5.1%)、血管集束征8例(3.7%)、钙化4例(1.9%)。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在肿块结节病灶的发生率分别为37.4%,36.8%和14.2%,明显高于在弥漫混合病灶的发生率(0.0%)(p<0.01);支气管充气征在片状影病灶和弥漫混合病灶的发生率42.2%和12.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亦明显高于在肿块结节病灶的发生率(p<0.01);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在弥漫混合病灶的发生率为75%,明显高于在肿块结节病灶和片状影病灶的发生率0.1%和0.04%(p<0.01);空洞、血管集束征和钙化征在三种类型病灶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⑦病灶形态和基础疾病关系:100例患者胸部CT病灶类型分析,无基础疾病者出现肿块结节影多于有基础疾病者(p<0.05),有基础疾病者出现弥漫混合性病变明显多于无基础疾病者(p<0.01)。(6)诊断方式:56.7%(310/547)的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其余通过经皮肺穿刺病理、纤支镜检查病理、呼吸道或体液标本培养、脑脊液标本培养、淋巴结穿刺病理、病灶脓液穿刺培养、尸检等的确诊者分别占20.3%,8.8%,6.9%,4.2%,2.6%,0.9%,0.5%。81%(250/310)的患者分别被误诊为肺癌(53.2%)、肺结核(28.0%)、肺炎(17.6%)等疾病。病理表现中84.3%(166/197)的患者可见肉芽肿组织。(7)治疗和转归:报道的治疗方式中,单纯药物、单纯手术和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分别占36.8%,27.0%和34.5%。90.2%(314/348)的患者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好转痊愈,死亡率和复发率分别为5.8%(20/348)和4.0%(14/348)。药物治疗方式中58.0%的患者以氟康唑为主的单药口服静注或续贯治疗,42%的患者以两性霉素B联合咪唑类药物为主的多药联合治疗,药物总疗程在3―6个月。报道单纯药物治疗后91.7%(111/121)的患者好转或痊愈,病死率和复发率分别为5.8%(7/121)和2.5%(3/121)。手术治疗者中45.5%的患者行局部病灶切除,53.7%的患者行单侧肺叶切除术。手术治疗后88.2%(112/127)的患者好转或痊愈,死亡率和复发率分别为3.9%(5/127),7.9%(10/127)。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的好转痊愈率分别为88.2%(112/127)和91.7%(111/121),病死率分别为3.9%(5/127)和5.8%(7/121),复发率分别为7.9%(10/127)和2.5%(3/121),其中手术和药物治疗的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基础疾病和有基础疾病患者经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118/132)和84.6%(11/13),病死率分别为4.5%(6/132)和7.7%(1/13),复发率分别为6.1%(8/132)和7.7%(1/13),两者间的病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基础疾病(n=53)和有基础疾病患者(n=9)经单纯药物治疗的无效率分别为7.5%(4/53)和11.1%(1/9),复发率分别为0.0%(0/53)和11.1%(1/9),病死率分别为0.0%(0/53)和11.1%(1/9),两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有基础疾病者明显高于无基础疾病者;两者经药物治疗的无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既往无基础疾病且肺内病灶局限的100例患者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转归分析,发现手术治疗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3.6%(6/44)和6.8%(3/44)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0.0%(0/21)(p<0.05),行手术治疗联合术后抗真菌药物的患者病死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6%(3/35)和5.7%(2/35),低于单纯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p<0.05)。(8)并发脑膜炎情况:PC合并脑膜炎患者的发病率4.4%(32/728)和病死率20%(3/15)。PC合并脑膜炎在无基础疾病患者发病率为2.7%(11/404)明显低于其在有基础疾病患者的发病率11.9%(21/176)(p<0.01)。结论:1、从1981年开始,截止于2008年12月,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索引源期刊上公开报道的共728例国内PC病人中,男女发病比例为2.3:1,主要为成人发病,年龄以40―50岁多见,儿童少见。2、国内报道的PC中86.4%的病例无鸟粪等接触史,已有的接触史中以鸽粪等接触为主。3、农民可能是国内PC发病的职业危险因素。4、国内PC69.7%的病例既往无基础疾病;已报道的既往疾病以HIV、糖尿病、恶性肿瘤及各类肺部慢性疾忠为主。5、国内PC病例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在所有PC患者中有28.5%的病例无临床症状。6、国内PC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免疫学检查有一定的提示诊断价值;隐球菌荚膜抗原乳胶凝集试验对PC的诊断有一定诊断意义,但目前国内实验室开展应用尚不广泛。7、国内PC胸部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局限病灶分布下叶多于上叶,而尤以右下肺常见。大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胸部CT病灶类型以单发或多发的肿块结节病灶多见;单发病灶以类圆形肿块影多见,直径大小无固定;多发病灶以直径0.5―1cm的结节病灶多见,形状多不规则。肿块结节病灶可伴有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征等。片状浸润病灶密度较高,常伴有支气管充气征。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病灶类型多为弥漫混合病灶,可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胸膜增厚以及空洞等。PC在影像学胸部CT上的这些特征,对于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并有助于与肺癌、肺结核等的鉴别。8、国内PC多经活检病理而确诊。报道的病例大部分为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它非手术手段主要为经皮肺穿刺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非手术检查对于PC的诊断有重要意义。9、目前国内的PC患者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好转治愈率为90.2%。单纯药物治疗有效率为91.7%,总体疗程较国外稍短。对免疫功能正常且肺内病灶局限的患者,手术治疗存在较高复发率和播散率,术后并发隐球菌脑膜炎可导致严重不良的后果。10、提高国内PC的诊断水平,合理地选用治疗药物,增强手术后抗真菌治疗意识等将是今后PC临床诊治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地址:http://lifedoc.cn/yiyaolunwen/200910/23-117238.html

获取全文信息


[收藏][推荐][评论][打印][关闭]上一篇:先心病患儿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