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翼状胬肉

细胞因子在翼状胬肉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009-11-26 cdmd.cnki.com.cn A +

【摘要】:目的:翼状胬肉是指睑裂区的增殖性组织自结膜长至角膜的一系列过程。从组织学来说,翼状胬肉是由萎缩的结膜上皮构成的头部和高度血管化的结缔组织构成的体部组成,具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和丰富的血管床,展示了变性和增生的改变。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是唯一治疗此病的方法,但其术后复发率较高,是当前影响其早期治疗的主要因素。复发后即使再次手术治疗,则复发的可能性更大,给一些患者造成美容缺陷及严重视力损害,极大地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关于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虽然有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多种理论和学说,但均未得到公认。流行病学发现,它与紫外线照射,风尘等各种外界因素的慢性刺激和局部慢性炎症反应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中存在着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因子在翼状胬肉炎症反应及成纤维细胞增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应用ELISA方法来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翼状胬肉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此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2例(32只眼),按病变组织局部有无充血肥厚和浸润,将其分为两组:(1)静止期组22例(22只眼),其中男10例(10只眼),女12例(12只眼),年龄46-78岁,平均61.2岁;(2)进行期组10例(10只眼),其中男4例(4只眼),女6例(6只眼),年龄36-75岁,平均56.3岁,所有患者均无其他角、结膜疾患,确诊后均行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移植术。选择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例(8只眼),其中男4例(4只眼),女4例(4只眼),年龄46-67岁,平均52.6岁,确诊后均行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正常对照组30例(30只眼),选择无翼状胬肉患者。选择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