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药物性皮炎

甲氰咪胍合用息斯敏治疗药物性皮炎26例疗效观察等

2009-11-26 qkzz.net A +

甲氰咪胍合用息斯敏治疗药物性皮炎26例疗效观察等推荐到首页 □袁超黄晓兰 《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第04期1/2页12
  甲氰咪胍合用息斯敏治疗药物性皮炎26例疗效观察
  袁 超 黄晓兰
  
  资料与方法
  2003年8月~2007年12月收治药物性皮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6~68岁,平均43.5岁;对照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1~71岁,平均46.1岁。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药疹出现时间为用药后4小时~8天,疹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斑丘疹,呈泛发性对称分布于面部、躯干及四肢,个别患者出现小水疱,患者皮肤有灼热感、剧痒。②皮损形态无特异性,但颜色鲜红。③有明确的用药史。④有一定的潜伏期。
  治疗方法均停用致疹药物及与其结构式近似的药物,多饮水。治疗组用甲氰咪胍600mg加入到10%葡萄糖液500m1中静滴,1次/日:息斯敏10mg口服,1次/日。对照组用维生素C2.0g、地塞米松1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1次/日;10%葡萄糖酸钙稀释后静推,1次/日;扑尔敏4mg口服,3次/日。两组分别按上述方案治疗3天,观察两组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治疗3天后皮疹全部消退,无新皮疹出现:②有效:治疗3天后皮肤灼热感消失,痒止,30%<皮疹消退<60%;③无效:治疗3天后皮肤仍有灼热、痒感,皮疹消退<30%。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消退药物引起的皮疹,但治疗组疗效明显较对照组好,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用药期间除个别患者稍有嗜睡、口干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见表1。
  
  
  讨论
  采用甲氰咪胍合用息斯敏治疗药疹能够使症状迅速消失,皮疹消退快,是由于息斯敏是H1受体阻断药,而甲氰咪胍是H2受体阻断药,因而两者合用对药物性皮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必须注意:①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②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疹的先兆表现,如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早确定致敏药物;③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药物:④应用某些明确有致敏可能的药物时必须按规定方法作皮肤试验;⑤对已经确定对某药过敏的患者,应用红笔在其病历醒目处记录该药的名称,以免再次误用。
  
  小儿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孟建国
  
  资料与方法
  我科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小儿阑尾炎患者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0.5~1岁3例,1~3岁12例,3~7岁28例,7~14岁5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45例,化脓性阑尾炎1例,阑尾脓肿2例。
  症状与体征 呕吐42例(87.5%),发热23例(47.9%),腹痛16例(33%),右下腹部有固定压痛点41例(85%)。
  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32例(66.7%),B超探及阑尾肿大12例(25%)。
  治疗方法 除1例因高热伴剧烈腹痛行急诊手术(手术证实为化脓性阑尾炎)外,对47例阑尾炎给予早期、系统的治疗。联合应用青霉素20万u/(kg・日),分2次滴入,头孢曲松50mg/(kg・日)静滴。对青霉素或头孢曲松过敏者用磷霉素钠代替。因考虑阑尾炎多有厌氧菌感染,同时加入替哨唑静滴。总疗程6~10天(右下腹压痛消失再巩固治疗3天)。对发热、呕吐者给予对症处理。
  
  结果
  经早期、有效治疗3天,麦氏点压痛消失12例(25.5%);4~5天33例(70.2%);6~7天2例(4.3%)。腹部体征消失后巩固治疗3天均获痊愈,经随访1年无1例复发。
  
  讨论
  小儿阑尾炎临床表现与成人不全相同,腹痛部位与转移性右下腹痛多陈述不清。小儿大网膜发育不全,不能包裹发炎的阑尾使炎症局限。同时小儿阑尾壁薄,易发生穿孔,因而早期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
  小儿阑尾炎具有以下特点:①呕吐症状出现早,从本组病例观察,87.5%患儿伴有呕吐,且年龄越小,呕吐出现越早,年长儿则多无呕吐症状。②通过对本组病例分析,其中35例伴有呼吸道感染,23例伴有发热但发热的程度与腹部体征并无平行关系,可能在发病前患儿受凉所致,因受凉在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同时,可引起阑尾壁肌的痉挛,进而导致阑尾腔内压力上升,血运障碍,局部组织坏死而继发细菌感染。③婴幼儿阑尾炎多表现为烦躁不安及哭闹,>3岁小儿才会主诉腹痛。④腹部均有压痛,其中41例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其余7例在脐周及下腹部有多处压痛,经治疗1~2天右下腹固定压痛才明显。婴儿腹部压痛常表现为啼哭及右腿上屈。⑤早期单纯性阑尾炎因病程短,血象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程的延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渐增高。由于阑尾炎早期阑尾无明显肿大,B超探及阑尾可无异常所见。
  综上所述,小儿阑尾炎多伴有呕吐及上呼吸道感染,只有年长儿才会主诉腹痛等特点,医生在接诊呕吐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特别是伴有腹痛的患儿时,应耐心、细致地进行腹部体检,特别要对麦氏点进行反复检查,如麦氏点有固定压痛,则阑尾炎诊断基本成立。
  对腹部压痛点不固定的小儿,应在抗感染的过程中,第2天再行检查,多能确立诊断。
  小儿阑尾炎尚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炎症,该病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炎,体温较高,腹部压痛范围较大,且稍近脐部,多无固定性压痛。②肠套叠:是婴儿时期较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4~10个月婴儿。2岁以后发生率急剧下降。发生部位以回结肠最为多见(约85%),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痛缓解期可安静如常,如此反复发作,腹痛发作后即有呕吐,发病6~12小时出现果酱样黏液血便,肛门指检手套染有带血粪便,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均有助于诊断。1/2页12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