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obliterans,TAO)发表:(2006-05-1609:15);最后修改:2006-07-2001:07;栏目:[疾病知识]
作者:;【阅读:1125】【留言】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obliterans,TAO)是动脉和静脉同时受累的全身性血管疾病,是常见的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绝大多数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女性很罕见。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累及四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肢体动脉闭塞后,引起肢体局部缺血所致。患者多在寒冷季节发病,常从一侧下肢开始,首先在足趾端发病,以后累及对侧下肢,再逐渐累及上肢,但单独发生在上肢者比较少见。病程较长,发展缓慢,一般可持续数年或10多年以上,病情比较稳定,或呈进行性周期性发作,患肢处于慢性缺血状态。但也有多年病情稳定,由于在肢体动脉高度狭窄的基础上发生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而突然发作症状加重,肢体严重缺血,甚至发生单侧下肢或两下肢(股部、小腿、足部)广泛严重坏疽的。累及脑、肠、心、肾等部位血管者极为罕见。一般都是在四肢受累后或病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而最后侵犯其他部位、脏器的血管。
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缺血的症状,而症状的轻重则决定于动脉闭塞的部位和程度,以及肢体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在发病的早期,病人常有肢体发凉、怕冷、麻木、酸胀、疼痛、间歇性跛行、下肢疲累、紫绀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足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后期由于严重血液循环障碍,可出现皮肤瘀斑而发生皮肤坏死,甚至发生肢端溃疡或坏疽。
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在病变活动期血液流变学检查常有血液粘度、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性、纤维蛋白原值等异常;血液凝固学检查可有纤溶活性下降、AT-Ⅲ下降、6-酮-PGF1α/TXB2比值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抗动脉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等检测有阳性发现,对诊断和病情分析有重要意义。病人肢体溃烂时,可有红细胞沉降率加速,当病情好转或肢体溃烂稳定,创口逐渐愈合时,则红细胞沉降率逐渐恢复正常。肢体X线平片可见骨质普遍疏松,如足部有坏疽或溃疡时,可发现骨髓炎、骨破坏。
在非创伤性血液动力学检查方面可以提供很有价值的资料,如肢体多普勒超声、节段动脉压、踝/肱压力指数、肢体血流图和肢体血管彩色超声等检测,可以确定肢体动脉闭塞部位、程度、肢体组织血流状态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对了解病变程度,估计预后可提供帮助,但对诊断该病无特异性意义。
诊断要点
临床工作中,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主要包括有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再结合有关辅助检查等,最后作出正确的诊断。
1.询问病史应注意了解的情况:①绝大多数为男性,发病年龄为青壮年(20~40岁);②发病诱因和寒冷等,病人多有长期严重的吸烟嗜好,在寒冷季节发病;③多发生于下肢,多有数年的慢性演变过程,下肢间歇性跛行疼痛主要在足跖部和小腿,受寒冻疼痛加重;④肢体发凉、怕冷,呈持续性苍白、紫红色;⑤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发作的时间和部位;⑥肢体营养障碍改变,如皮肤干燥、脱屑,趾甲生长缓慢,汗毛脱落等;⑦溃疡和坏疽的部位,多首先发生在足拇趾和小趾,缓慢向足后部发展,多呈干性坏疽;⑧严重肢体坏疽继发感染时,常有全身反应等。
2.体格检查临床检查时要认真仔细,除一般情况外,对肢体检查特别重要,应注意:(1)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如患肢冰凉,呈苍白色,为寒瘀;患肢皮肤紫红,或有瘀斑,为瘀血等;(2)肢体营养障碍改变,如皮肤干燥,趾甲干厚,汗毛脱落,肌肉萎缩等;(3)溃疡和坏疽的部位、范围,创面的肉芽和脓液情况,坏疽界线是否清楚;(4)发作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时,在肢体皮肤上可见到发红的硬结、索状物;(5)肢体发生缺血性神经炎时,可见局限性皮肤麻木区,或感觉、痛觉完全丧失;(6)舌苔和脉象变化,如舌质红绛或有瘀斑,为血瘀证;舌质红绛,苔黄,为实热证;舌质红绛,苔黑,为热毒证等;脉象多为沉、细涩;(7)检查四肢动脉搏动情况十分重要,以确定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
3.实验室检查与其它检查当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之后,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进行有关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如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凝固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对诊断和判断病情均有价值。目前,临床上多应用无创伤性血管检测方法,如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肢体血流图检查和微循环检查等,以及X线检查(动脉造影)等,可以明确肢体动脉闭塞或狭窄的部位、范围,肢体侧支血管形成和血流状态,对临床诊断和判断病情的轻重,临床疗效观察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真情互动,网上咨询!疾病知识简介A: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