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翼状胬肉

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手术

2009-11-27 www.daifumd.com A +

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手术发表:(2007-01-1007:45);最后修改:2007-01-1007:45;栏目:[结膜病]
作者:;【阅读:144】【留言】【繁w】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年第3期第11卷经验体会作者:宋晏平单位:宋晏平(福建宁德地区第二医院眼科,福建宁德352100)关键词:翼状胬肉  分类号:R77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00)03-0180-01  我们从1996年开始,在翼状胬肉手术方法上做了一些改进,治疗34例,经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半,无1例复发,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4眼,其中原发31眼,复发3眼,男性24眼,女性10眼。年龄45~68岁,多为户外劳动者,有4位患者为双眼患病,全部病例胬肉头部均已侵入角膜缘内2mm以上,其中有3例胬肉遮盖瞳孔,影响视力,有1例胬肉侵入角膜缘3mm,引起角膜散光,视物变形。  治愈标准:手术后局部结膜平坦不充血,不肥厚,无瘢痕组织,角膜面光滑。  1.2 手术方法 1%地卡因表面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于胬肉体部结膜下及巩膜表面注入少量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于胬肉颈部剪开球结膜,用弯剪向内眦部与下方胬肉体部分离达半月皱襞前。用剃须刀片仔细剖切胬肉头部,使从角膜面分离,用弯剪分离于胬肉体部与巩膜面之间,达半月皱襞处,将胬肉剪除,巩膜面烧灼止血。明显充血肥厚的大胬肉以及复发性胬肉,此时用含有0.2mg/ml的丝裂霉素湿棉片置于裸露的巩膜面约4分钟,后取下棉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共约50ml。注入少量2%利多卡因于角膜上方球结膜下(注意不要注入筋膜下),分离切口上方球结膜,制成一约3mm×10mm大小的结膜瓣,尽量不带筋膜。将上述制成的结膜瓣向下转位,与结膜创口对位缝合(用8-0尼龙线),留2~3mm巩膜暴露区。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mg,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加压包扎两天,第2天换药,角膜上皮大部分已修复,开始点复方氯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每2小时1次,术后第6天拆线,部分大胬肉病例配合口服抗生素及激素3天,全部病例局部点眼1周后改为3次/日,点眼至红肿消退为止。  2 结果  全部病例34眼全部治愈。其中大胬肉影响视力者3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例因牵引性角膜散光,视物变形者,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虽然对它的切除方法很多,也很容易,但术后复发率高,有报道高达20%~30%[1]。用上方正常球结膜转位植入创面,愈合快,改变了血管的正常形径,使原来的组织结构产生改变,转位的球结膜瓣对原胬肉组织生长起到拦截和阻断作用[2]。丝裂霉素C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将浸有丝裂霉素溶液棉片放置在切除胬肉后裸露的巩膜上,因其具有类似离子发射的作用,故可延迟纤维组织再生,从而防止胬肉复发[3]。术后应用氯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点眼,有消炎抑制新生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抑制胬肉生长的作用[4]。(李定章教授 审)  参考文献:  [1]刘家琦.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669-672.  [2]李建平.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结膜瓣转移[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1997,2(4):107-108.  [3]许 静,尚崇学.丝裂霉素在翼状胬肉术中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12):761.  [4]卫玉彩,吴曼力,李先芝,等.地塞米松治疗翼状胬肉的初步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14(3):178-179.收稿日期:1999-10-21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