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金双歧佐治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09-11-27 www.studa.net A +

作者:程海英汪祝萍王英姿

【关键词】肝炎

  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2例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采用常规治疗及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以观察微生态制剂对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黄疽消退的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72例患儿,年龄28d~3个月。经病毒血清学、血培养等检查,并排除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药物中毒性肝炎、糖原累积病等代谢性肝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d。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23例、乙肝病毒感染2例、病因不明10例;对照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d。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24例、乙肝病毒感染1例、病因不明12例。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r-GT)和胆汁酸(TBA)、肝脏肿大均具可比性(P>0.05)见表1,且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

  表1两组患儿入院时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略)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思美泰、强力宁及其他保肝药物治疗,如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加用更昔洛韦。治疗组:常规治疗+金双歧片(双歧三联活菌片)1片/次,2次/d温开水溶碎后喂服。疗程2周。观察用药前、后2周两组临床症状(皮肤巩膜黄染、大便色泽、肝脾肿大)及TB,DB,ALT,γ-GT和TBA变化。

  1.3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2。治疗后治疗组在黄疸消退、转氨酶、γ-GT、TBA恢复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治疗组肝脏肿大(3.02±1.54)cm,对照组(3.04±1.51)cm;治疗后治疗组(2.98±1.48),对照组(3.01±1.45),肝脏回缩方面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无毒副反应发生,治疗组患儿哺乳量增加,鹅口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2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略)

  注: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是多病因、多病原引起的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损害,造成肝细胞坏死和汇管区及边缘胆小管增生,胆管上皮细胞炎症细胞浸润等慢性炎症,进而胆管管腔狭窄、胆汁淤积[1]。肝脏与肠道微生态不但在解剖位置上,而且在功能上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互为影响,互为因果。任何一方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出现各种病理生理表现。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肠道菌群严重失调[2],使肠道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β-GD)含量及活性明显增高,大量结合胆红素分解为非结合胆红素,肠道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易被肠道粘膜细胞重吸收进人肠肝循环,加重黄疽。过度生长的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成分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内毒素来源,肝病时,内毒素由门静脉进人肝脏后不能被解毒而进入体循环,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同时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坏死[3],并且β-GD可促进毒性代谢产物的肠肝循环。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