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小儿时期常见的呕吐

新生儿及小儿用药的几个常见问题

2009-11-27 www.dts.gov.cn A +

新生儿及小儿用药的几个常见问题

1.如何计算小儿用药剂量?

绝大多数药品说明书上只标明成人用量,儿童用药剂量则根据成人剂量折算或按小儿千克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是最为准确的给药方法,但因其计算方法繁杂,不适用于家庭用药指导[其公式为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2)十1.73(m^2),体表面积(m^2)=5.99*(体重(g)*身长(cm))-2]。最为常用的小儿用药剂量是按小儿千克体重和按成人剂量折算二种方法。列表如下小儿剂量及体重计算表年龄相当成人量比例按年龄推算体重初生~1月1/18~1/142~4千克1月~6月1/14~1/74~7千克6月~1岁1/7~1/57~10千克1岁~2岁1/5~1/4一岁以上体重可按下式计算:年龄*2十7=体重(千克)2岁~4岁1/4~1/34岁~6岁1/3~2/5 6岁~9岁2/5~1/2 9岁~14岁1/2~2/3 

根据成人剂量折算小儿用药剂量不宜用于剧毒药品及药理作用较强的药品计算。根据小儿体重计算用药剂量最常用公式为:小儿用药剂量=小儿体重(千克)*小儿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例如:红霉素口服剂量,小儿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5~50毫克/日,分3~4次服。假设现有6岁病儿,其体重按上述方法计算为:6*2+7=19千克。由此可计算病儿一日剂量为475~950毫克,若分3次服,一次为158~317毫克(约为150~300毫克)。

2.新生儿用药应注意什么?

新生儿期是指从婴儿出生到生后28天这一段时间。这一时期婴儿肝脏解毒及肾脏排泄功能较差,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较低,药物的容量分布较大,血脑屏障较差。因此新生儿不同于一般的小儿阶段,新生儿患病应由儿科医生诊断后指导用药,家长切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更改药物。例如:(1)磺胺类药物可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蛋白,可加重新生儿黄疽和增加核黄疽的发生率,在新生儿期应禁止使用。(2)氯霉素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因其葡萄糖醛酸转换酶不足,缺乏有效的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使未结合的氯霉素在血浆中蓄积,可表现腹胀,呼吸困难,皮肤发灰如土,体温不升,甚至休克而死亡。(3)大剂量水溶性维生素K3、K4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特别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时,可诱发溶血,应改用脂溶性维生素K1。(4)新生儿不用阿司匹林等退热剂,以免引起虚脱。新生儿无咳嗽反射,一般不用祛痰剂和止咳药。(5)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应选用疗效高、副作用小的抗生素联合应用,最好能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用药。新生儿能耐受各种青霉素制剂,很少发生过敏反应。(6)新生儿一般不用糖皮质激素,仅低血糖、新生儿硬肿症,严重感染伴循环衰竭患儿方用。(7)新生儿皮肤面积相对较大,血管丰富,故药物经皮肤吸收较成人迅速,如果大面积外用硼酸、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易导致药物吸收而中毒。(8)新生儿的呼吸中枢对吗啡的作用较为敏感,易出现呼吸抑制,应慎用或禁用;新生儿对脱水剂、利尿剂较敏感,易引起水及电解质紊乱,需注意掌握适应症及监测电解质变化。

3.为什么新生儿出现乳房肿胀、白带、月经等不要急于用药?

新生儿出生后一周,有时会出现两侧乳房肿大,这种现象不论男孩女孩皆可发生,肿大的乳房有时还有少量乳汁流出。其原因主要是母亲怀孕时,母体内雌激素、黄体素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而抑制胎儿体内的生乳素。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和黄体素中断,抑制生乳素的作用很快下降,从而使新生儿乳房肿大。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乳房肿大,又有乳汁流出,应给挤出来才好,甚至到处寻医问药。其实,大部分新生儿肿大的乳房可在短期内自行消失,无需处理。有的新生女婴的阴道口有乳白色分泌物流出,这就是平常说的白带。其成分主要是粘液和角化的上皮脱屑。还有一些女婴的阴道内排出少量血性分泌物,这就是新生儿月经,亦称之“假性月经”。其主要原因也是受母体内雌激素的作用,使胎儿子宫内膜、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子宫颈腺体分泌增力。生后此作用消失而导致的结果。这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不必紧张,不需用药治疗,只需用干净的卫生纸擦去即可。

4.新生儿发热能否用退热药?

新生儿发热不宜使用退热药。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保暖、出汗、散热功能不健全。当环境温度过高、包裹过紧、喂水不足或生病时,都可引起发热。新生儿发热使用退热药,如小儿退热片、APC、扑感敏、阿斯匹林等,常可使之体温骤降,严重者还可发生便血、呕血、脐部出血、颅内出血等,可危及生命。新生儿发热是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处理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当体温超过39℃时,可用33~35℃温水擦前额、四肢、腹股沟和腋下,忌用酒精擦浴,以防止体温骤降造成不良后果。如果是因为包裹过紧所致者,只要松解衣服,体温便会很快降至正常。脱水时,轻者只要多喂些开水就可缓解。重者,应静脉输注葡萄糖盐水治疗。气温过高时,应设法使室内温度降低到22~25℃左右,以利散热,使体温降低。经过物理降温处理后,新生儿发热多可下降,但应注意及时停止降温措施,以防体温继续下降而导致体温不升。此外,还应积极查找发热原因,以免延误病情。

5.小儿为何不宜服用成人的感冒片?

成人感冒片,如扑感敏、泰诺感冒片、白加黑感冒片、康险得、快克等,都含有扑热息痛,感冒通片含有双氯灭痛,而且它们的含量都比较高,这些药物都必须经过肝脏代谢,由肝脏排泄。小儿的肝、肾发育尚不成熟,肝脏中微粒体酶活生较成人弱,葡萄糖醛的结合力差,肾脏排泄功能也较成人弱,易使扑热息痛、双氯灭痛等药物在体内积蓄,使肾脏的遗质和乳头部药物浓度过大,导致肾脏无菌性炎症,进而引屋肾乳头坏死。临床上,小儿服用感冒通药片后引起血尿屡有发生。此外,成人感冒片中多数还含有咖啡因及安基比林、非那西汀等,这些药会刺激胃粘膜,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引起胃出血、胃溃疡等。有些小儿还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以及肝肾功能不全。因此小儿感冒发热,家长千万不可图方便,把自己服用的感冒片随便给小儿服用,以免发生意外。6.小儿感冒如何用药?

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几乎每位家长都会遇到。此病绝大多数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常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干咳等,此时应如何给孩子用药呢?(1)可使用抗病毒类药物如:①病毒灵(吗琳胍,每日每千克体重10毫克,分3次口服。②板蓝根冲剂,每日1/3至1包,每日3次。③小儿速效伤风冲剂,每次1/2至1包,每日3次。还可供选择的中西药物有桑菊感冒片、维生素丙银翘感冒片、康泰克等。(2)高热患儿(39℃以上),应给予退热药物,如柴胡注射液、复方氨基比林、阿司匹林等。因为高热可致身体许多重要功能失调,以及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3)当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或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说明有细菌乘虚而入,有继发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中耳炎等的可能,严重者会并发肺炎等,此时应及时加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治疗。(4)无论是抗病毒药物、退热药,还是抗生素,都应注意用药剂量不能过大,服用时间不宜太长。并应多喝开水,以促进药物吸收与排泄。

7.婴幼儿“秋季腹泻”如何合理用药?

“秋季腹泻”以2岁以内婴幼儿为多见。每年9~12月份发病率最高,起病急,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呕吐、腹泻、发热为主要表现。大便次数频繁,呈黄绿色稀水样,易出现脱水及酸中毒。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是从腹泻一开始就必须给患儿补充足够的液体,以防止或及时纠正脱水。目前广泛使用的口服补液盐(ORS)最适合于腹泻补液。其方法可根据脱水程度酌情使用。在头4~6小时内,轻度脱水者,每千克体重口服50~60毫升;中度脱水每千克体童口服80~100毫升。以少量多次饮人,每次10~20毫升。如果出现呕吐,仍可减量继续喂给。如果患儿呕吐不止或重度脱水时,应送往医院治疗。轻、中度脱水经过4~6小时口服补液后,还应根据每次排出水样便情况,继续口服补液盐治疗,2岁以下婴幼儿应口服ORSl/4~1/2杯,2岁以上婴幼儿口服半杯至1杯,直至腹泻停止后,立即停服。由于该病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而非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因此不必使用抗生素。

8.小儿怎样正确使用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简称ORS,是1971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治疗腹泻合并脱水时的一组药物。它配方合理,使用方便,经济实惠。其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使用时只需用1000毫升温开水稀释即可。它不仅为腹泻儿童补充了水分和能量,而且还提供了电解质,以纠正腹泻时钠、钾、氯离子的丢失。据报道,ORS治疗婴幼儿腹泻、纠正脱水的成功率达95%。然而ORS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达到纠正脱水的目的,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危害。因此使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ORS主要用于轻、中度脱水,对于较严重的脱水应给予静脉补液。(2)治疗脱水的用量按患儿体重(千克)*75毫升计算,在4小时内喂完。如果病人眼睑出现水肿,则应暂停服用,改喂白开水或母乳。(3)如果孩子呕吐,应等10分钟后再慢慢喂服。呕吐并不是服用ORS的禁忌症,少量多次慢慢口服能减轻呕吐,使0RS进入肠道内吸收。(4)ORS应现配现用,以免污染。勿在ORS中添加食糖或其他调味品矫味,也禁忌加热煮沸服用。(5)ORS可与胃肠粘膜保护剂合用,有利于缩短腹泻时间,减少大便次数。(6)新生儿因肾功能发育不太成熟,应慎用。(7)ORS不可稀释成过浓或过稀,应严格按配方要求,用温开水或凉开水一次性冲到规定容量,以免影响吸收。

9.小儿肠炎可选用哪些药物治疗?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免疫功能也较差,对感染的防御能力低,因此小儿肠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其致病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属等细菌,少数因病毒感染和真菌感染所致。小儿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严重者还有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对于大多数细菌感染所致的小儿肠炎,可选用如下几种抗生素治疗。(1)氟哌酸:剂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分3~4次口服。疗程一般为7天左右。(2)痢特灵:剂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8~10毫克,分3~4次口服。(3)黄连素:剂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口服。(4)庆大霉素:剂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1~1.5万单位,分3次口服。严重时可肌肉注射,每日每千克体重0.2~0.4万单位,分2次肌注,疗程应控制在10天内。因为该药对肾脏和耳神经有损害,如果出现蛋白尿、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时,应立即停药。(5)复方新诺明(又叫SMZco、百炎净):剂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25~50毫克,分2次口服,7天为一疗程。如果需服2个疗程以上时,应加服适量的碳酸氢钠(小苏打)。儿童服碳酸氢钠的用量=0.1克*年龄(岁)+3,每日3次口服。不足3个月的婴儿,以及早产儿、肝肾功能不良、磺胺过敏者应禁止使用。对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小儿肠炎,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防治脱水为主,轻者给予口服补液,重者应送往医院治疗。如果为真菌感染所引起者,大便镜捡可见真菌孢子及假菌丝,应给予抗真菌(霉菌)药物治疗,如克霉脞每天每千克体重20~60毫克,分3~4次口服;制霉菌素每天每千克体重5~10万单位,分3~4次口服。对于病情较重的小儿肠炎或出现严重脱水酸中毒时,应送往医院治疗。

10.婴幼儿使用滴鼻净应注意什么?

滴鼻净是一种拟肾上腺素药物,对血管有强烈收缩作用,它滴在鼻腔粘膜上,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鼻腔通畅,因此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和急、慢性鼻炎所引起的鼻塞。但是临床上使用的滴鼻净的浓度有0.1%和0.05%两种类型,前者适用于成年人,后者适用于婴幼儿。婴幼儿易伤风感冒而鼻塞不通,有些父母为了减轻孩子的鼻塞之苦,便拿出自己所用的滴鼻净给小儿点鼻。此时小儿很可能会马上出现面色苍白、呕吐、四肢发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这是因为婴幼儿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差,而且鼻粘膜对药物吸收非常迅速和完全,一旦过量极易造成中毒。因此,小儿禁止使用成年人的滴鼻净,即使使用0.05%滴鼻净也应小剂量使用,切不可大剂量或反复多次滴用,以免发生意外。11.小儿尿路感染如何用药治疗?

小儿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由于小儿时期感染局限于泌尿系某部位者较少,而且难以定位,故统称为泌尿系感染(即尿路感染)。以婴儿期发病率最高,女孩多见。小儿尿路感染若不及时控制,到成人期多已发展为晚期肾盂肾炎及慢性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家长应注意防治小儿尿路感染。(1)小儿泌尿系感染多无明显症状,极易漏诊。如果遇小儿不明原因的发热,均须作尿液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以利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2)一旦发现小儿尿路感染,应尽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初次感染者首先应考虑用磺胺药。因为它对多数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且价格低廉。常用制剂为磺胺甲基异恶脞(SMZ)每日每千克体重50毫克,分2次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脞每片含SMZ0.4,TMP(磺胺增效剂)0.08,疗效可显著增强,2~5岁小儿早晚各吞服半片,6~12岁早晚各服1片。磺胺增效剂连续服用不宜超过2周,因为可引起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此外还可使用呋喃坦叮,剂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6~10毫克,分3~4次口服。吡哌酸每日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分3~4次口服。氟哌酸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分3次口服。如果上述药物治疗无效,可选用治疗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广谱抗菌素如庆大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1.5~3.O毫克;卡那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7~12毫克或多粘菌素日每日每千克体重1.5~2.5毫克肌肉注射,但应注意这些药物对肾脏和神经毒性作用。如果能够做尿液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其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最为理想。(3)尿路感染容易复发,故治疗的疗程应充足。急性感染的疗程为2~3周。若停药2周后,细菌培养2次均为阴性,可认为治愈。肾盂肾炎或重复感染者,用药须达6~8周,痊愈后每3~6个月复查小便一次,连续2年。(4)尿液的酸碱度会影响一些抗生素的疗效。如口服氯化氨或维生素C可使尿液酸化,从而增强呋喃坦叮和多粘菌素的疗效;口服碳酸氢钠可使尿液碱化,从而使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等药物的作用增强。因此,使用上述抗生素时可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此外,急性期还应多饮水,可增加尿量,有利细菌的排出。

12.治疗小儿蛲虫病应注意哪些问题?

蛲虫病是小儿常见的寄生虫病,以肛门、会阴部瘙痒及睡眠不安为特征。由于蛲虫生活史的特点,易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主要由食人含有蛲虫卵的食物所致。治疗本病应注意如下几点。(1)口服驱虫药:①扑晓灵:一次服药的驱虫率达95%~100%,为治疗蛲虫病的首选药。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7.5毫克(儿童最大量150毫克),睡前一次服,必要时隔2周重复服用。此药片不可嚼碎,胃肠道有炎症时不宜使用,以防增加吸收,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该药能将粪便染成红色,如不注意,可污染衣裤。②枸橼酸哌嗪:每日每千克体重60毫克(每日总量不超过2克),分2次服,连服7~10天,以后每周眼药2天,停5天,连续4周,以防再感染。本药副作用少,偶见恶心、呕吐及荨麻疹等。③噻嘧啶(抗虫灵):每千克体重5毫克,睡前顿服,连服7日。④肠虫清(丙硫咪脞):2岁以上儿童400毫克(2片),清晨一次顿服。⑤噻苯咪脞(噻苯达脞):每日每千克体重25毫克,分2次服,连用3天。以上药物可任选一种口服。(2)局部用药:可单独或配合口服抗虫药使用,每晚睡前洗净肛门,涂蛲虫软膏、雄黄百部膏、2%白降汞软膏或10%氧化锌软膏,任选一种,可止痒并防重复感染。(3)治疗期间每天早晨宜用热肥皂水清洗肛门周围,应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吸吮手指,常剪指甲等良好卫生习惯。宜穿满裆裤并勤换内衣裤,并将内衣裤、被单、食具等洗净蒸煮或暴晒,桌椅、玩具等应洗刷消毒。

13.为什么小孩不宜常吃营养保健药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家长为了使孩子聪明强壮,常购买各种营养保健药品或补品补药给孩子吃。然而小孩生长发育有其自身规律,不能人为地、随意地加以改变。因此,不能也无需期望补品补药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现在医药市场上不断有新的营养保健药品问世,加人参蜂乳、人参蜂皇浆、燕窝、鳖精、鹿茸精、花粉、生物键、鸡胚宝宝素等。且不说其中一些伪劣产品鱼目混杂对儿童会构成伤害,单从医学角度看,乱服补品补药也可带来严重的危害。(1)一些保健药品长期服用会促使小孩性早熟,甚至有一些学龄前儿童也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如男性阴茎变粗,女孩乳房增大或阴道流出白带样分泌物,长出阴毛。严重地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2)儿童滥服人参及其制剂易出现“人参滥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情兴奋、烦躁失眠,出现人格丧失或精神错乱等类似皮质类固醇中枢神经兴奋和刺激症状。(3)一些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无机盐的保健药品及中药补剂,往往含糖分太高,长期服用易导致儿童龋齿,厌食或肥胖及各种营养过量等。(4)小孩脾胃薄弱,多服龟板、鳖甲等可致上腹胀闷、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等。有过敏体质者,有时还可造成全身皮肤荨麻疹,甚至呼吸困雅、口唇发钳等严重过敏反应。

14.为什么婴幼儿应常规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症是婴几时期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骨样组织钙化不良,骨骼生长障碍,严重者可发生骨骼畸形,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1)需要量增加:婴儿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所需维生素D和钙量相对较多,尤其是早产儿体内钙。磷及维生素D储存较少,生长发育又快,故最易患维生素D缺乏症。(2)日光照射不足:由于婴儿室外活动太少,或居住在寒冷、多烟雾的环境中,皮肤接触日光不足,使人体内源性维生素D3形成减少,导致维生素D缺乏。(3)维生素D摄人不足:一般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均甚少(如人乳中仅含0.4~10.O国际单位/分升,牛乳含0.3~0.4国际单位/分升,蛋黄约含3.5国际单位/个,猪肝约含50国际单位/100克,谷类和蔬菜中则更少),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若光照不足,又未及时补充维生素口制剂或鱼肝油,则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国际营养学会推荐的婴幼儿维生素D供给量为每天400国际单位。因此,母乳和普通牛奶喂养儿都必须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或坚持晒太阳,至少每天2个小时。所以,在冬季或多烟尘、云雾的地方,光照时间短或不足者,出生后1周即可投药,剂量酌情增加到2000~3000国际单位/日,以后逐渐减量至400国际单位/日。

15.婴幼儿是否应常规补钙?

为了防止婴幼儿发生佝楼病,应常规补充维生素D。那么,是否也应常规补充钙剂呢?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婴幼儿每天钙的需要量为400~600毫克,母乳每升含钙约300毫克,牛奶每升约含1250毫克。因此正常情况下,母乳和牛奶喂养的婴儿都不需要补充钙剂。当婴幼儿体内血钙不足时(常低于7.5毫克/分升),可发生手足抽搐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症状。早期可见多汗、睡眠不安及易惊、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感染、贫血及枕秃等,严重者,则出现手足抽搐。这时应及时补充钙剂,而且要与含维生素D的药物如鱼肝油等配合应用。因为它们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减少尿磷排出,提高枸橼酸盐的血浓度。枸橼酸盐同钙结合成高浓度的复合物,有利于新骨的钙化。但应注意,不要把钙剂当成营养品,多多益善。如果食人过量的钙,可因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而减少钙的吸收,并在肠道形成钙锌磷酸盐化合物。钙锌磷酸盐化合物不但难以吸收,还可能降低对蛋白质与脂肪的吸收。故钙过量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16.怎样给小儿补钙?

小儿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钙的需要量较成年人大,因此要及时补充钙质,以防缺钙。如何正确补钙,应注意如下几点。(1)是否缺钙应经医生诊断后决定,不可自作主张。(2)健康成长的儿童,饮食正常,配餐合理,无需另外补充钙剂。(3)小儿缺钙在出生后两个月内就有明显表现。如夜间啼哭,出汗多,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感染,贫血及枕秃等,严重者可出现手足抽搐。这时应使用钙剂治疗。(4)使用钙剂时应与含维生素口的药物如鱼肝油等配合使用,因为它们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减少尿磷排出,提高枸橼酸盐的血浓度。枸橼酸盐同钙结合成高浓度的复合物,有利于新骨的钙化。但是应注意,维生素口不可过量,以免引起持续高钙血症,继而发生钙盐沉积于各器官组织而影响其功能,严重者可影响其智力发育。(5)小几补钙期间应忌食菠菜及乳类制品,因为菠菜中的草酸易与钙形成草酸钙沉淀;而钙剂与乳类制品同服,会产生凝块,均会影响吸收。

技术维护:灯塔市对外宣传工作办公室辽ICP备06014212号
灯塔市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