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小儿烧伤

小儿烧伤休克期护理(1)

2009-11-27 www.mianfeilunwen.com A +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烧伤休克的护理特点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烧伤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总结经验,找出护理的临床特点,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使患儿安全度过休克期。结论深入了解此类患者的病情特点,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尿色及神志的变化,根据各种参数灵活调节补液速度,合理安排补液顺序,提示伤后就诊早,补液及时者休克期渡过平稳,预后较好。
  【关键词】灼伤;休克;儿童;护理
  
  小儿烧伤后病情重、变化快、休克发生率高[1]。小儿烧伤休克期渡过是否平稳,关系着患儿的整个治疗过程,预后和并发症的发生。本院自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小儿烧伤80例,其中发生休克患者32例,治愈28例,死亡4例。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休克患儿平均年龄6岁,平均烧伤面积(30.8±8.4)%TBSA。32例休克患儿中平稳渡过休克期20例。休克期渡过不平稳者12例,其中死亡4例。
  
  2护理
  
  2.1休克期的护理烧伤后局部毛细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样液渗出至组织间隙及创面,使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尤其是小儿血容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比成人小,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是烧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儿入院后必须做好及时抢救及准备工作[1]。①患儿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头面部烧伤或头面部烧伤不明显也应做气管切开及吸氧的准备,特别是适用于患儿年龄的气管套管;②建立静脉输液途径,一般以静脉穿刺为主,但注意不要因寻找浅表静脉而耽误输液。注意补液的速度和量,胶体、晶体、水份三种液体必须交替输入,防止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输入一种液体。输液过程中结合临床观察指标调整输液速度并计划出每小时输液量,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易导致脑水肿、肺水肿或心力衰竭发生;③尿量是判断血容量的一个重要而且较为敏感的指征,可反映休克的严重程度,是休克期观察的重要指标。小儿连续每小时尿量如少于每公斤体质量1ml,即可定为少尿[2]。烧伤患者在未用利尿剂的情况下,每小时婴幼儿尿量应保持在10ml左右,儿童为20ml左右。低于此限可提示补液量不足;超过此限可能为补液过量或单位时间内输入量偏多,应减慢输液速度。液体计算数量应按晶体、胶体、水的先后顺序交替输入,即要防止单位时间内输液过量引起肺水肿、脑水肿,又要保证液体的实际输入量。因此,应根据输液量制定输液计划,控制输液速度,在第一个24h由于伤后心肝及肾脏和脑组织受烧伤创伤的打击,前12h的速度不宜过快,应补一天总量的1/2或3/5,后12h速度则可根据心脏的承受力和肾脏功能恢复情况,加快输液速度,输入一天总量的1/2;第二个24h的计划输液量可均衡输入;第三个24h严格根据尿量和休克症状决定量和速度[3]。特别是小儿易发生脑水肿,不应以大量饮水来满足患儿的要求。口渴需要饮水时,可适量饮用,口服林格氏液;④小儿烧伤休克时心率可达180~200次/min,呼吸有时达60次/min以上或节律不整;血压降低,脉压<20mmHg,严重者心音变钝,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口唇、指、趾明显发绀,正常皮肤可呈花斑状,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迟缓,肢端发凉。休克期尿量减少、烦躁不安是其主要表现,而心率、呼吸只能参考。因为哭闹时心率、呼吸变化范围极大,故应连续观察变化规律[2];⑤观察神志、末梢循环,患儿神志清楚,无烦渴、安静合作或入睡,毛细血管充盈良好,四肢温暖,说明血容量充足;⑥胃肠道症状:呕吐是烧伤休克期常见的症状。患儿烦渴时索饮要求十分强烈,护士应耐心解释。严禁大量饮用白开水,防止发生水中毒、脑水肿、呕吐及胃扩张,可适当口服烧伤饮料或含盐饮料,并及时加速补液。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发生窒息。
上一页12上一篇:应用芬太尼和曲马多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比较
下一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