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小儿呕吐的常见原因[2007-10-1908:24]
你知道引起小儿呕吐的常见原因吗
孩子患病时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呕吐不仅使孩子非常痛苦还会影响孩子进食,家长也会为此十分紧张,因此家长应该学会初步判断引起呕吐的原因。在各种原因中最主要的有:
1、喂养或进食不当:新生儿期喂奶过多,奶的配方不当,吃奶时吞入大量空气;婴儿及幼儿一次进食量较多或食物不易消化。
2、消化功能异常: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及败血症等疾病时,在高烧、恶心、食欲减退的同时,常伴有呕吐。
3、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胃炎、肠炎、痢疾、阑尾炎等疾病,由于局部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呕吐,此时多会伴有恶心、腹痛及腹泻等其它消化系统症状。
4、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膜炎、头颅内的出血或肿瘤以及颅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能引起呕吐,以呕吐前无恶心并呈喷射性为特点,但往往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的其它症状,如头痛、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抽风、昏迷等。
5、精神因素: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的精神过度紧张或焦虑引发呕吐,再发性呕吐这种病有时也与精神因素有关。
6、中毒:包括各种中毒,如食物中毒、有毒动物、植物中毒及药物、农药中毒等,几乎都有呕吐症状,但不同的毒物中毒又有其各自的临床特点,可供鉴别。
7、其他:内耳的前庭功能失调或美尼尔氏病(内耳膜迷路积水)呕吐比较剧烈,但多伴有眩晕、视物旋转;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胃扭转、肥大性幽门梗阻等,此外,肠蛔虫症病儿发生肠梗阻或胆道蛔虫时呕吐也比较严重。
家长了解了上述各种引起呕吐的原因,即可结合自己孩子的表现进行分析,心中有了数,也就可以遇“吐”不慌了。
呕吐患儿如何护理
呕吐患儿如何护理?
呕吐可见于很多疾病,如脑子有病、胃肠道有病、上呼吸道感染、吃的东西不合适等。孩子呕吐时,家长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要让孩子坐起,把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
②呕吐后要用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去除臭味。婴儿可通过勤喂水,清洁口腔。
③勤喂水,少量多饮,保证水分供应,以防失水过多,发生脱水。水温应冬季偏热,夏季偏凉,温水易引起吐。
④注意饮食,不要吃得太多,尽量少食多餐。不要吃油腻酸辣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吐后应先用流食、半流食(如大米粥或面条),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⑤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呕吐与饮食及咳嗽的关系,呕吐次数,吐出的胃内容等。
⑥尽量卧床休息,不要经常变动体位,否则容易再次引起呕吐。
小儿的呕吐常见于消化功能紊乱,所以当小儿出现呕吐时,首先要暂时禁食,让消化道有一个休息的时间,可先给些淡糖盐水或淡茶水,过几个小时或1~2天也就好了。
如果乳儿偶于吃奶后有吐,可能是吞咽了空气,下次喂食时应将奶头塞没,不让吞咽空气,吮完后可抱起小孩轻拍背部,让空气排出后取右侧卧位,并略抬高上半身。如经常在吮奶后呕吐,但一般情况正常,可能有幽门痉挛,应在医生指导下,让小儿吃些解痉药;如果仍不见好转,当
一般营养情况受到影响时,要防幽门肥大,应请医生检查。
如果反复剧烈呕吐,吐出黄水,一般护理仍不见好转,要防肠梗阻。如果同时伴有其他发热等情况,应该把详细情况向医生介绍。如发现呕吐物异常时,应将呕吐物一并带给医生,以便参考分析呕吐原因,及时正确处理。
儿童出现周期性呕吐怎么办?
周期性呕吐多发生于3~10岁的儿童,诱发原因往往有饮食不规律,食后过度活动或精神刺激等。如果周期性呕吐不出现严重合并症,一般没有什么危险,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呕吐会逐渐趋于痊愈。
当孩子呕吐时,应少量饮些果汁、糖盐水,并禁食4~5小时。平时父母应教育孩子饮食有规律,饭后不要剧烈运动,在饭桌上不要训斥孩子,这对减少孩子周期性呕吐是有益的。以上几点你不妨参考一下,祝宝宝健康快乐!
呕吐是婴儿常见疾病症状之一。多由消化管的畸形、梗阻或功能紊乱引起。家长如能仔细观察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对了解宝宝的患病状况颇有帮助。
一、清淡或灰白色吐物:这种吐物来自食管,稍带粘性的水状分泌物和咽下的奶水。因食管下端胃的入口(贲门)不畅而留滞,这种情况常见于贲门痉挛。如果吐物有奶块,并有酸味,说明它来自胃,提示胃的出口(幽门)有梗阻,常见于先天性幽门肥厚。
二、黄绿色吐物:黄绿色来源于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经胆道流到胃远侧的十二指肠。这种吐物表示十二指肠远侧有梗阻,有一种叫“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畸形,吐物就是如此。
三、粪便性吐物:这种吐物是由于食物在小肠内停滞时间较长,经细菌和消化液的作用而产生臭味,说明小肠远侧有梗阻。
四、带血的吐物:如果是鲜血,就是上消化道(食管和胃等)动脉出血;如果是紫褐色的血,则是静脉出血,咖啡样吐物说明胃内有陈旧性出血,婴儿对失血代偿能力较低,一旦发现有带血的吐物,应赶快就医,以免因失血过多,失去抢救机会。
五、溢奶:婴儿吃奶后从口角流出叫“漾奶”或“溢奶”。常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婴儿溢奶无任何不适和恶心,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宝宝的胃呈水平位置,容量小,胃的发育未完全成熟,与食管连接的贲门括约肌力量较弱,而与小肠连接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如吸入奶量过多或吞入较多空气,奶水易返流并从口中溢出。所以常有溢奶现象,不需要治疗,只要喂奶时不要让孩子咽下较多的空气,喂完后在孩子后背轻轻拍一拍,使胃内空气排出再放到床上,就可防止溢奶,或因婴儿吮食过猛过急,过多过饱,致使胃内容纳不下,引起溢乳性呕吐,在脉象、体温、面色等多无显明变化。能吃食物的婴儿,若是吃下带病菌的食物,或喂牛乳时带有病菌,也能引起呕吐,这种呕吐多伴有腹泻,婴儿脉来沉弱无力,体弱有的正常,严重的可以下降至正常以下,面色多是苍白、皮肤松弛无弹力,哭声低微,有的口唇青紫色,指甲也有紫色,囟门凹下,两目下陷,目睛暗淡无光。百日咳、肺炎、以及其他一些热症也可引起呕吐,而如果婴儿吐奶呈喷射状,吐物有力地溅到床边和地上,则是病态,常是先天性幽门肥厚的典型征兆,先天性幽门狭窄及其他生理性病或肠套叠也能引起呕吐,肠套叠的呕吐则是猝发的,并且发作时有哭号,面色也是忽然苍白和带有腹痛的表情。也需要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必要时可行头颅CT鉴别、确诊。
怎样防止宝宝吐奶呢?
1、注意喂奶的姿势,母乳喂养时应让宝宝的嘴唇完全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不要仅含住乳头,这样小儿吸吮不易吞进空气;人工喂养使用奶瓶时,奶瓶的奶应充满奶嘴,尽可能让宝宝吸奶时少吸进空气。
2、喂奶后将婴儿缓慢竖起抱,头靠母亲肩部,轻轻拍小儿背部,让哺乳时吸入的空气缓缓地排出。
3、喂奶后不要马上让宝宝躺下,而应抱起走走,不要过多地翻动宝宝。
4、一般按摩、抚触、洗澡、喂药等都应放在喂奶前,以防喂奶后过多地翻动引起宝宝吐奶。
5、睡姿以右侧卧位为宜。
一、西医药治疗:1、一般冶疗注意饮食,少量多次进食以减少对呕吐的刺激-2、纠正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3、药物冶疗对于持续性呕吐可应用止吐剂以减少其代谢紊乱并发症,阻止因心理因素所致的恶性循环。止吐剂主要为动力性制剂如灭吐灵、吗叮啉、西沙比引等。还有许多阻断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内多种感受器制剂。1、抗组织胺药物乘晕宁用于治疗晕动病或前庭功能紊乱引起的呕吐。2、杭胆碱能药物东莨菪碱皮下注射用于治疗前庭神经核病变所致呕吐。3、酚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普鲁氯噻螓、氯丙嗪、夏方氯丙嗪,氟哌啶醇可用于治疗因药物、放射线、手术所致呕吐,但副作用大,包括锥体外系反应、血象异常等。4、大麻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因化疗药吻所致呕吐,目前已被大剂量灭吐灵、苯诲拉明代替:5.抗焦虑药、镇静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安定类药物有止吐作用,尤其对于因心理精神因素所致者;三环类抗抑郁药与止吐药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二、中医药治疗1、伤食吐症状:呕吐物多为酸臭奶块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秽,腹部胀满,泻下酸臭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或指纹紫滞。治法:消食导滞。方药:山楂、神曲、半夏、陈皮、炒谷麦芽(各)、莱菔子、枳壳各10克,胡黄连6克。中成药:小儿化食丸每次1丸,每日2次;加味保和丸,每次36克,每日2次。2、胃热吐症状: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口渴喜饮,唇干面赤,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治法:清热和胃。方药:生石膏(先煎)25克、黄连1.5克、生地10克、升麻6克、丹皮6克、姜竹茹10克、姜半夏6克、制军10克。中成药:牛黄清胃丸,每次1丸,每日2次。3、胃寒吐症状:病起较缓,病程较长,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出物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残余乳食,无明显酸臭味,面色苍白,神倦肢冷,或腹痛绵绵,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温胃和中。方药:丁香3克、吴萸6克、干姜1克、小茴香6克、白术10克、太子参10克、炙甘草3克。中成药:虚寒胃痛冲剂,每次1/2-1袋,每日2次。4、肝气犯胃症状:呕吐酸水,或嗳气频频,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舌红、苔薄腻,脉弦。治法:疏肝和胃。方药:醋柴胡、陈皮、半夏、吴萸、川朴、山栀各6克,黄连1.5克,白芍、荷叶各10克。中成药:舒肝丸,1/21丸,每日2次。5、惊恐吐症状:多发生于跌仆惊恐之后,频频恶心,呕吐清涎,面色乍青乍白,心神烦乱,夜卧惊惕,舌淡红苔白,脉弦数。治法:镇惊止呕。方药:丁香、生姜各3克,半夏6克,钩藤、茯苓、远志、白芍各10克。6、外感呕吐症状:卒然呕吐,鼻流清涕,恶寒发热,头部、全身不舒服,苔白脉浮。治法:解表化浊,和胃降逆。方药:藿香6克、苏叶、陈皮各6克、桔梗、法夏、茯苓、白术各5克、厚朴、白芷、生姜各3克、大枣2枚。
本页永久地址:复制人气(295)鲜花(0)A:
A: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