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医学本科:血管内介入技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第4页)

2009-11-28 www.xchen.com.cn A +

您现在的位置:新晨范文网>>医药护理论文>>医学本科论文>>正文血管内介入技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第4页)VIP俱乐部|会员好评|代写材料|发表论文|支付中心|好评人数(人)以静脉系统一旦堵塞,血液大量储留,静脉压升高,产生疼痛;血管内与组织间的压力差明显增加,导致液体从血管内向血管外渗出形成水肿。血管内介入序贯综合治疗可快速疏通阻塞的静脉,提高血管通畅度,使静脉压恢复到正常值,缓解下肢肿胀疼痛。本组83例患者术后1~3d下肢肿胀疼痛不同程度的缓解、皮温及色泽逐渐恢复,1个月到1年的随访中效果良好。

静脉血液回流心脏依靠下肢静脉瓣和肌肉泵的作用。在下肢深静脉中,髂静脉到股静脉之间通常有一个静脉瓣,股静脉到N静脉之间平均有5个静脉瓣,N静脉以下的静脉瓣数量较多。静脉瓣为二尖瓣面向心脏方向单向开放和浅静脉经交通支向深静脉单向开放是下肢静脉的解剖生理特点。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瓣膜损伤都可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和血栓形成。因此,采取轻柔、序惯操作或顺行插管等方法可避免瓣膜损伤从而提高中远期效果。本研究52例经患侧股静脉,18例经患侧N静脉顺行插管取得成功。

3.2介入序贯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其评价

LEDVT一直是临床治疗难点,至今缺乏规范、标准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LEDVT目的主要为预防肺动脉栓塞、恢复静脉通畅性、防止LEDVT复发、最大限度地保持静脉瓣膜的功能和降低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的发生率。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公认的治疗LEDVT的有效方法,但是如何提高溶栓效果?如何处理残余血栓?如何彻底清除血栓?有无必要预防性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尿激酶最佳剂量如何?目前都还没有可靠的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血管介入联合中医辨证治疗与溶栓抗凝治疗后的血管通畅度,发现前组的静脉完全再通和部分再通率明显高于后组,低再通率低于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结果也表明血管介入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优于溶栓抗凝治疗。导管接触性溶栓可经健侧股静脉或经颈静脉逆行也可经患侧N静脉、股静脉顺行插管溶栓,必要时留置导管3~5d,溶栓效果确切[6,8,9]。但对小腿静脉溶栓不满意或无效;顺行插管亦不能到达股深静脉及其属支和髂内静脉及其属支。上面提到浅静脉经交通支向深静脉单向开放是下肢静脉的解剖生理特点。因此笔者采用经患侧足背浅静脉加压下顺行溶栓尽量使溶栓剂流入胫前、胫后、腓、N、股、髂外及髂总静脉。将经患侧足背浅静脉加压下顺行溶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同时进行即所谓的“双向溶栓”。溶栓效果较单向方法明显提高,但仍然有残余血栓不能彻底清除。笔者根据血管造影表现选择性或序贯综合采用碎栓、抽栓、球囊扩张成型或支架置入以及术后巩固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关于有无必要使用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致命性PE的发生一直存在争论[3],笔者认为髂-股静脉血栓、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性DVT或漂浮型血栓等应当在滤器保护下处理血栓。另外,在滤器保护下,可避免因碎栓、抽栓、球囊扩张成型或支架置入以及使用大剂量尿激酶造成栓子脱落发生PE,使得介入操作把握性增加并可尽量彻底清除残余血栓以提高疗效。值得注意的是,清除残余血栓,使用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时一定要注意保护静脉瓣膜以免其功能受损而影响中远期效果。本组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说明介入综合治疗是安全的。

3.3致病因素和伴随病变

Anderson等[10]报道促使DVT发生的危险诱因有很多,如外科手术,多种创伤,恶性肿瘤,制动,静脉血栓病史,年龄,肥胖,原发性血液高凝状态,怀孕或产后期,静脉曲张,抗心磷脂抗体,遗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可不同程度诱发DVT的发生,并且对其预后有着重要影响。本组病例中,发现术后、创伤导致的单纯LEDVT与其它继发内科疾病之后的LEDVT造影表现不同,前者静脉血栓多位于髂股静脉,小腿静脉未受累;而后者多累及小腿静脉。这可能与其血栓发生的不同原因有关,内科疾病患者多数是循环、血液系统功能紊乱或遗传因素,而手术和创伤后的多是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局部改变。针对不同的病因,笔者强调临床应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或伴随病变。本组3例患者有明显DVT家族史,3代共7人患有此病,其中1人未得到及时正确治疗已病逝,3人症状相对较轻采用内科治疗,其余3人症状急重行介入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DVT的家族遗传倾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