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主要是由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PM)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引起的猪呼吸道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猪的鼻甲骨萎缩、鼻部变形和生长迟缓为特征。我国过去没有该病的发病史,但近年来由于从国外因机引进种猪而带进了本病,给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特点:
该病的流行往往是由于引进种猪时,把病猪或无症状的带菌猪引入到无病的猪群中,造成了传播。除猪以外,对犬、马、羊、鸡、鼠、兔等多种动物及人类都能引起感染,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传播方式主要是猪母子间鼻对鼻的直接接触感染,或通过吸入病猪呼吸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感染,另外被病原菌污染的工具、用具以及人和其它动物的活动也对本病的扩散起到一定的作用。
猪萎缩性鼻炎对不同日龄的猪都有易感性,在一周龄到几周龄的仔猪最易受到感染,而且易发生鼻甲骨萎缩。育成猪猪感染后可能只发生鼻炎、咽炎或只有轻度的鼻甲骨萎缩。成年猪感染后一般看不到明显的鼻部变形而成为带菌猪。猪的品种对本病的易感性有一定的差异,长白猪较易感染,其它如卫生、管理、营养等条件较差时也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
猪只以被感染时的日龄不同而表现各异。猪龄越小以后猪鼻部萎缩和变形的可能性越大。仔猪发病初期,可见有鼻炎症状,到68周龄时最为显著,表现为打喷嚏,呼吸困难和发鼾声,特别是在喂饲和运动时,打喷嚏表现得更为明显,有时由鼻腔排出少量清涕或粘液,病猪表现不安,经常摇头、拱地或摩擦鼻部。病猪由于经常打喷嚏而损伤闭粘膜的血管,因此有时可见猪喷出的鼻液中带有血丝或发生不同程度的流鼻血。从发现猪打喷嚏到鼻甲骨萎缩、出现鼻部及面部变形,约有12个月的时间,鼻镜周围皮肤增厚发生皱褶,鼻缩短上翘或歪斜并拌有结膜炎、流泪等,由于鼻泪管的阻塞,在鼻眶下形成半月形的泪斑,病猪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较低。
三、病理变化:
病变仅限于鼻腔及其临近组织,主要表现鼻甲骨萎缩、鼻中隔弯曲变形甚至消失。鼻粘膜充血水肿,附有粘液性或干酪样分泌物。
四、诊断:通过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微生物检查一般可以进行确诊。
五、治疗:
土霉素:每公斤体重4050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5天。
氯霉素:每公斤体重50mg口服,每日一次,连用35天。
磺胺二甲氧嘧啶:每公斤体重0.050.1克拌料喂服,每日一次,连用35天。
用12%硼酸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鼻腔。
六、预防:
药物预防:用含泰灭净0.02%的饲料饲喂分娩前2周的母猪直到产后四周断奶时为止,并用同样的饲料给四周龄断奶仔猪继续饲喂直到仔猪12周龄,对预防该病有良好效果。
菌苗预防注射:对常发区可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AR油佐剂二联灭活菌苗进行预防注射,母猪在产前2540日龄一次颈部皮下注射2ml,仔猪于4周龄和8周龄各颈部皮下注射0.5ml。
引进猪种时应做好检疫,隔离和淘汰阳性猪。
作者:高级兽医师楚方义
来源:北京资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