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外耳道真菌病

id="lblTitle">外耳道真菌病

2009-11-28 www.cn5135.com A +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致病的真菌主要以曲霉菌(状菌)、青霉菌及念珠菌较常见。
  游泳、淋浴时污水入耳不及时清除;化脓性中耳炎长期的脓液刺激;耳内长期不洽当地滴入各种抗菌药液及皮质类固醇类滴耳液;挖耳损伤耳道皮肤,将真菌植入外耳道内等,均为重要诱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
  1、早期或轻者可无症状。
  2、一般均有耳内发痒及闷胀感,有少量水样分泌物。
  3、外耳道表皮脱落,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于鼓膜表面时,则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4、甚则耳道肿胀、疼痛及流脓。
  5、外耳道深部有白色、灰色、黄色或烟黑色霉苔,其状如薄膜或粉丝,甚似发霉一样,有时呈筒、块状。
  6、揭去苔膜后,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表面轻度糜烂,或有少量渗血。
  (2)鉴别诊断与慢性外耳道炎鉴别。慢性外耳道炎仅有不适或痒感,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覆有脓痂但无霉苔生长,作细菌培养或显微镜检查可区别。
  三、西医治疗
  (1)制霉菌素1次1片~2片,1日3次,口服。
  (2)清理干净创面,局部可滴2%龙胆紫酒精、3%水杨酸酒精或1%麝香草酚洒精。
  (3)清洁创面后喷用制霉菌素硼酸粉或麝香草酚碘粉,每日清理换药1次。
  (4)制霉菌素油膏涂敷患处,每日1次。
  (5)达克宁软膏涂搽创面,每日清洁换药1次。
  (6)清洁耳道及创面,均可用3%的双氧水。
  辅助疗法
  紫外线疗法,用体腔紫外线照射。局部清洗干净,用2级~3级红斑量,隔1日~3日1次,3次~5次为1疗程。
  五、预防与保健
  (1)戒除挖耳习惯,尤其是不要用不洁之物挖耳。
  (2)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
  (3)积极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有效地使用各种抗菌素滴耳液。

分享

外耳道真菌病&url=http://m.jb.9939.com/article/2009/1128/194718.shtml&pic=" data-url='http://m.jb.9939.com/article/2009/1128/194718.shtml' data-text="id="lblTitle">外耳道真菌病">

新浪微博

外耳道真菌病">

微信好友

外耳道真菌病">

朋友圈

外耳道真菌病" >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