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

眼底出血的病位分析

2009-11-28 www.studa.net A +

【关键词】病位

眼底出血,种类繁多,又复杂多变,是临床常见而且容易造成失明的眼底病。具有吸收缓慢、疗程迁延、并发症多、致盲率高的病理特点。必须通过眼底检查和眼底血管造影等才能明确诊断。眼底指的是眼球全部可见的内表面,主要包括视神经乳头、视网膜、视网膜动、静脉,黄斑区和部分脉络膜。这是在活体情况下全身惟一可以用较为简单的方法从这里直接看到人体的神经和血管。眼球壁外层的正前方一部分是角膜,它是质地透明的组织。眼球壁内也有透明物质,前面是房水,中间是晶状体,后面为玻璃体。由于这一生理解剖特点,在临床上可以借用眼底镜,从瞳孔向里,透过透明组织,看到眼底出血的形态和变化。或作眼底荧光造影,确定眼底血管有无渗漏,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病位依据。此类眼病,按发病部位,有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视神经病变、全身病变四大类。各有其显著的特征和临床表现,现简介于下。

1视网膜病变出血

视网膜病变是眼底出血常见的原因,这些病变主要有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瘤、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炎等。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多见于男性青壮年,40岁以上发病者极少,双眼常先后发病,且有复发趋势。病变始于周边部眼底,静脉扩张迂曲,有的呈串珠状,管壁有白色鞘膜,伴新生血管形成,约有26%的患者最终视力低于0.1。视网膜静脉阻塞,常发生于老年人或伴有高血压、青光眼的病人,是重要的失明原因。阻塞部位多在视网膜中央静脉处,但也可发生分支性静脉阻塞。阻塞的原因:病变区附近的视网膜有水肿、渗出、出血。出血多时可进入玻璃体,常致视力突然减退。出血逐渐吸收后可恢复一定的视力,但反复出血将引起结缔组织增生机化,形成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机化组织收缩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同时可引起并发性白内障及继发性青光眼,其发生机理与静脉壁受压、血液粘稠度增加致血液滞流及管壁本身的病变有关。视网膜血管瘤,常伴有小脑血管性囊肿,肝、肾及其他器官也可累及。视网膜上可见或大或小的红色血管瘤,患者多为年轻人。50%的患者双眼受累,20%的患者有家族趋势。有两条扩张迂曲的血管与视乳头相连,继之发生渗出与出血。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视网膜血管异常,患者多为健康的男性青少年,单眼发病,扩张的毛细血管引起大量黄白色渗出及出血。渗出物位于视网膜外层,眼底镜下见位于视网膜血管下,呈隆起状态,往往伴有胆固醇结晶沉着。视网膜撕裂及裂孔形成,多由外伤或玻璃体牵拉所致,常伴有视网膜出血,严重者可引起玻璃体积血,患者多为40岁以上或伴有高度近视眼者,裂孔形成后可发生视网膜脱离。

2黄斑病变出血

黄斑病变引起眼底出血,临床亦很常见。主要有老年黄斑变性、高度近视黄斑出血、青壮年出血性黄斑病变、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中央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黄斑出血等。老年黄斑变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双眼先后受累。黄斑区的出血常围绕盘状变性病变的周围,出血严重者可侵入玻璃体内。由于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可致反复出血。后期血液吸收、机化,局部留下白色机化斑致中心视力严重受损,出血期形成青灰色隆起者应与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鉴别。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给鉴别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属于视网膜退行性改变,通常在40~50岁才出现。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并发症,造成视力严重障碍。原有高度近视突然间眼前有暗红色或黑色影子,黄斑部及附近可见视网膜下脉络膜出血,多呈圆形,暗红色。黄斑部可见到圆形或不规则形黄白色萎缩斑块,边界清晰,萎缩斑内或其边缘可有色素沉着。青壮年出血性黄斑病变,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视野中心暗点,眼底见黄斑部孤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伴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及出血,最后导致瘢痕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除可发生于老年黄斑变性,青壮年出血性黄斑病变外,还可见于血管条纹黄斑病变和眼球钝挫伤黄斑区受损等。表现为视力减退、视物变形及中心暗点。眼底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呈灰蓝或灰色斑块,常伴有环形出血。中央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黄斑出血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有再发倾向。视物昏蒙,眼前中央常出现一圆形浅灰或黄灰色阴影,部分患者出现视物变形,如视大为小、视直为曲、视正反斜等。眼底所见视网膜黄斑区呈现弥漫性水肿,其边缘有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的反光晕以及黄斑纹理不清。少数患者伴有火焰状或点状出血。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