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

2009-11-29 www.cnoh.net A +

各部位骨折与损伤锁骨骨折  锁骨为一“s”形长管状骨。桥架於肩胛骨与躯干之间。在胚胎发育中最先开始骨化(约在51/2周)。与其它管状骨不同,锁骨骨化方式主要是膜内成骨。锁骨体内外两侧各有一骨化中心,在胚胎发育期间融为一体,成为一长形骨块。如果在初生时两个骨化中心仍未融合,即形成所谓先天性锁骨假关节畸形,应与产伤所致锁骨骨折相鉴别。锁骨内端另有一骨骺,大约在18岁时出现,25岁时与锁骨主干融合。是长管状骨中最后闭合的骨骺。在胸锁关节脱位的病例中,如患者年龄小於18岁,也即在锁骨内端骨骺出现以前,应更多考虑为锁骨内端骨骺分离,而不是胸锁关节脱位。锁骨外端偶有骨骺出现,应与骨折鉴别。
  锁骨是唯一连接上肢与躯干的支架。骨干较细,且又有弯曲,遭受外力后易於骨折。幼儿尤为多见。
  损伤机制、病理及分型因为锁骨外形呈“S”状,中l/3与外l/3交界处恰是锁骨从棱柱状变成扁平状骨处,通过上肢或肩部的传导暴力在弯曲处产生一剪式应力,因此绝大多数锁骨骨折发生在中段外侧弯曲处(约占75~80%)。幼儿的骨折多为青枝型或横断型,骨折时骨膜多未完全损伤,受胸锁乳突肌牵拉,骨折处形成一向上弯曲的弓形。而在成人,骨折多为横形、斜形或粉碎型,骨膜多已完全断裂。因颈部肌肉痉挛,骨折端发生重叠移位。骨折近端受胸锁乳突肌牵拉向上向后移位,骨折远端因受上肢重力的牵引向下移位。
  骨折端移位时,可压迫或损伤锁骨下血管或神经,造成严重的合并损伤。也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锁骨外端骨折较为少见,骨折部位位於喙锁韧带远端,多为直接作用於肩部的暴力引起。根据损伤病理和预后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1)I型骨折无移位,喙锁韧带完整。
(2)Ⅱ型骨折有移位,喙锁韧带从骨折近端止点处剥离,远骨折段受上肢重力牵引向前下移位,并随上肢及肩胛骨的活动而活动。因此该种类型锁骨骨折易於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3)Ⅲ型锁骨外端关节面的骨折。早期不易诊断,常被漏诊。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锁骨内端骨折最为少见。一般也是因直接暴力造成。如果骨折发生在肋锁韧带内侧且该韧带未受损伤,则骨折一般无明显移位。如损伤胸骨端的关节面,也容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症状、体征和诊断骨折后局部疼痛明显。因骨折部位表浅,所以骨折处肿胀、畸形明显。患肢不敢活动,患者常用健肢托住患肢肘部靠於胸前,以防患肢活动使疼痛加重。触诊有明显压痛,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骨折断端及骨擦音。一般诊断并无困难。
  分娩时产伤所致婴儿锁骨骨折,早期不易发现。往往迟至骨折部位已形成骨痂显现肿块时始被发现。因此应注意产后对婴儿的检查。诊断产伤所致锁骨骨折时,尚应注意与先天性锁骨假关节相鉴别。先天性锁骨假关节是一种少见的发育畸形,可能由於胚胎发育中锁骨内外两个骨化中心未能正常融合所致。常发生在右侧,生后患儿锁骨中段即发现有突起肿块,并逐渐增大,局部有假关节活动。X线片可显示为锁骨中段假关节,很少有骨痂形成,骨端多为圆形。
  婴幼儿无移位的锁骨骨折,由於患儿不能自诉病史,有时患儿家长或幼教人员也无亲自目睹患儿受伤过程,而且婴幼儿锁骨部位皮下脂肪多较丰满,又加患儿恐惧医务人员。哭闹拒绝合作检查,因此往往给诊断造成困难。所以婴幼儿跌伤后,或在玩耍中突然发现患儿哭闹不已、不敢活动上肢时,要考虑到锁骨骨折的可能。应进行仔细检查。锁骨骨折后,患儿头向患侧倾斜,下颏转向健侧,以减轻由於胸锁乳突肌痉挛而引起的疼痛。仔细触诊锁骨可发现限局压痛点。此外检查者以手向上托举患儿腋窝时,由於带动锁骨活动,因此常可引起患儿疼痛及哭闹。再经X线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锁骨外侧1/3骨折时,需要判断喙锁韧带是否已损伤,因为该韧带损伤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不能肯定诊断时,可拍摄双肩应力x线片。即让患者坐位或站立位,双手腕各悬挂一2.25~6.75公斤重物(不是提在手中),放松上肢肌肉,然后拍摄双肩正位x线片。如患肩喙锁韧带断裂,则X线片显示为骨折移位加大,并且喙突与锁骨之间距离增宽。
  锁骨的胸骨端或肩峰端关节面的骨折,常规X线片有时较难确定诊断。必要时需行断层X线片检查。
  诊断骨折的同时,应详细检查患肢血循环、肌肉活动及皮肤感觉,以除外锁骨下神经、血管的损伤。对创伤严重、骨折移位明显的病例,尚应详细检查肋骨及胸部,以除外肋骨骨折及胸腔脏器的损伤。
  大量文献报道了多种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但没有一种方法十分理想。有移位的锁骨骨折,虽可设法使其复位,但实际上没有很好的方法维持复位。最终锁骨总要残留一定的畸形。外形虽不雅观,但一般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婴幼儿由於骨塑形能力强,因此一定的畸形在发育中可自行矫正。绝无必要为取得较好复位而反复整复,更不宜随意采用手术治疗。
  对常见的中1/3移位骨折一般均可采用闭合复位,“∞”字绷带固定。复位时患者取坐位,双手插腰、挺胸、双肩后伸,以矫正骨折端的重叠移位和成角畸形。术者可再适当应用提、按等手法整复骨折断端。复位后双侧腋窝以棉垫适当保护,再以“∞”字绷带固定。固定时松紧要适度,太松无固定作用,太紧则可压迫腋部神经、血管,造成上肢缺血、麻木等症状。
  固定期间即可开始练习手握拳动作、肘关节屈伸活动及肩后伸活动。睡眠时需平卧免枕,肩胛间垫高,以保持双肩后伸,有利於维持骨折复位。固定期间如发现上肢神经或血管受压症状或绷带松动,应及时随诊并需适当调整。一般需固定4周,粉碎骨折可延长固定至6周。大多数病例均可达骨折愈合。
  对锁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十分慎重。因为手术创伤、骨膜的剥离,常常导致骨折不愈合。如需手术,应注意减少手术的创伤和骨膜的剥离范围。可采用髓内针逆行穿针固定。术后以三角巾保护4~6周。
  如下几点可做为选择手术治疗的参考:①合并有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②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入,影响骨愈合。③开放骨折。④多发骨折时,尤其同一肢体多发骨折时,可选择性应用。⑤对畸形明显的成人病例,尤其对年轻妇女,为美容考虑,可选择性应用。
  对无移位的中1/3骨折,以及I型及Ⅲ型的外l/3骨折和锁骨内端骨折,只需采用三角巾保护2-3周即可。
  对Ⅱ型锁骨外端骨折,因喙锁韧带已从近骨折端上撕脱,又加斜方肌的牵拉,使近骨折端向上向后移位,远骨折端随肩胛骨向前下移位。如采用“∞”字绷带固定,常因压迫骨折近端向后,使骨折移位更加增大。可以应用类似於固定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固定。即骨折复位后,在近骨折段的外端放一毡垫。在肘关节的下方也放置一块毡垫,以保护锁骨和肘部皮肤及尺神经免受直接压迫。然后用宽约7.5厘米,长1.5米的胶布条固定。
  固定先自后腰背部开始,向上将胶布条越过放在锁骨骨折处的毛毡,保持对锁骨近段的外端有向前下的压力,然后将胶布沿上臂前方向下,绕过肘部,再经上臂后侧向上,达肩后方再绕过锁骨近骨折端处,向前内止於胸前。可以胶布重叠固定。再用绷带适当包扎,并将上臂固定於胸壁。患肢可用三角巾保护。固定期间患者可进行手和肘关节的功能练习。注意调节胶布条的松紧度。一般固定4~6周。闭合复位外固定往往难以维持满意的复位,可导致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因此也可考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骨折处做一约3厘米皮肤切口,暴露出骨折端。由远骨折端逆行向外穿入一克氏针,通过肩峰穿出皮肤。复位骨折,再将克氏针穿入近骨折端髓腔内。克氏针外端留适当长度.将针尾折弯、剪断、埋於皮下,以防克氏针在固定中向内移位。
  术后以三角巾保护6周。然后去除克氏针,开始练习肩关节活动。
  对锁骨内端或外端关节面骨折病例,如关节面损伤严重或疼痛症状持续,影响肩关节活动,或已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时,应考虑行锁骨内端或外端切除术。切除锁骨内端时,应尽可能保留大部分肋锁韧带的完整,并移位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填充残留的死腔,以防血肿形成和减少锁骨内端向上撬起的畸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