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号10163901至10163950间共50条。
10163901:损伤性休克
【概述】严重创伤特别是在伴有一定量出血时常引起休克,称为创伤性休克(traumaticshock)。损伤性休克多见于一些遭受严重损伤的病人,如骨折、挤压伤、大手术等。血浆或全血丧失至体外,加上损伤部位的出血、水肿和渗出到组织间隙的液体不能参与循环,可使循环血量大减。至于受伤组织逐渐坏死或分解,产生具有血管抑制作用的蛋白分解产物,如组织胺、蛋白酶等,引起微血管扩张和管壁通透性增加,也使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查看详细(9751字节/1图片)
10163902:手掌深部间隙感染
【概述】手掌深部刺伤或由化脓性腱鞘炎蔓延引起掌深面两个相毗邻的潜在间隙的急性感染。【诊断】1.掌中间隙急性感染局部特点是:①掌心凹消失或稍隆起,皮肤发白,疼痛及压痛明显。②尺侧三指呈半屈曲状,被动伸指时疼痛加剧。③手背部皮肤发红,肿胀明显,常易误为蜂窝组织炎。2.鱼际间隙急性感染局部特点是:①第一指蹼、大鱼际处明显肿胀,且有压痛。②拇指呈外展状,对掌及内收动作受限...查看详细(1805字节/3图片)
10163903:室管膜囊肿
【概述】室管膜囊肿少见。起源于胚胎时期异位室管膜,多见于额、颞叶及近中线旁大脑皮质内,少数可位于蛛网膜下腔。囊肿大而光滑,囊壁薄,内含清亮液体,蛋白含量增高,囊肿与脑室不交通。囊壁由典型的室管膜细胞组成。正常动、静脉可穿过囊壁。临床常有癫痫、轻偏瘫、颅内压增高症状。CT扫描可确诊。治疗可手术切除,或使与脑室沟通。(杨德泰)...查看详细(336字节)
10163904:半月线疝
【概述】经腹直肌外缘半月线突出的疝称半月线疝。腹直肌在半环线以下无后鞘,半月线疝多见于半月线和半环线交接处。疝环为腹横筋膜、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中的裂隙,疝囊位于腹外斜肌深面。【临床表现】半月线疝是一种罕见的腹外疝,大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疝块常位于左、右下腹部,呈扁平状隆起,可复性,有时疝块较小,仅有腹膜外脂肪突出,不易被察觉。因疝内容物位于肌层裂隙间,可有隐痛和不适。【治疗说明】半月线疝均应手术治疗...查看详细(604字节)
10163905:Volkmann缺血性挛缩
【概述】不多见,但一旦发生即可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是肢体创伤的一种严重合并症。【病因】严重的移位骨折,大血肿,过紧的石膏或夹板,均可引起本症。患肢受伤后由于肱动脉受到损伤或机械性压迫,动脉及侧枝循环发生痉挛。痉挛以下肢体的血液循环受到严重障碍,导致本症的发生。【病理】病变发生在前臂软组织。正常情况下,前臂筋膜腔的室内压在1.06kPa(8mmHg)以下...查看详细(3540字节)
10163907:下消化道出血
【概述】下消化道出血是指距十二指肠悬韧带50cm以下的肠段,包括空肠、回肠、结肠以及直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习惯上不包括痔、肛裂引起的出血在内,其临床表现以便血为主,轻者仅呈粪便潜血或黑粪,出血量大则排出鲜血便,重者出现休克。【病因】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如表371所示,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以肠道恶性肿瘤、息肉及炎症性病变引起的最为常见。表37-1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查看详细(10804字节)
10163908:吸收不良综合征
【概述】吸收不良综合征(malabsorptionsyndrome)显著不是一个单一性的疾病,它是一群疾病的组合,凡是可导致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电解质、矿物质和水吸收障碍的任何一种紊乱,均可列入这一综合征的范畴。历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等。吸收不良不仅是腹腔的口炎性腹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和其他小肠疾病,而且也可以是胰腺酶缺乏、胆盐缺乏、二糖酶缺乏、消化道手术后异常、内分泌紊乱和药源性疾病...查看详细(9048字节)
10163911:胃泌素瘤(外科)
【概述】胃泌素瘤(促胃液素瘤)是胰腺的一种非β胰岛细胞瘤,它产生大量的胃泌素使胃液分泌亢进,导致严重顽固的消化性溃疡。【诊断】对消化性溃疡病人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胃泌素瘤的可能性:①小于20岁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②伴水泻或脂肪泻;③胃酸和胃泌素分泌显著增高;④胃大部切除术后有吻合口溃疡;⑤巨大或多发溃疡或溃疡在非常见部位,如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⑥十二指肠溃疡伴高血钙;⑦积极内科治疗无效;⑧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迅速复发...查看详细(7290字节)
10163912:外痔
【概述】外痔是位于齿线以下,有肛管皮肤所覆盖的痔,分为静脉曲张性、结缔组织性、血栓性和炎性外痔多种。1.静脉曲张性外痔为肛门皮下扩张静脉形成的静脉团块。若感染反复发作,则可形成血栓性外痔和结缔组织性外痔。治疗可采用局部热敷、坐浴,防止其感染。2.结缔组织性外痔是肛门周缘皮肤皱折增大形成的皮赘,其内有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很少扩张血管。皮赘底部宽大,体部及游离端尖长,形态各异...查看详细(1374字节)
10163913:十二指肠血管性压迫综合征
【概述】十二指肠血管性压迫综合征系指十二指肠第三部(即横段)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所致的肠腔梗阻,故又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Wilke综合征及十二指肠淤滞症等。【病因和病理解剖】十二指肠横段位于腹膜后,是消化道中最固定的部份。它从右至左横行跨越第三腰椎和腹主动脉,十二指肠的远端又被十二指肠悬韧带(Trietz韧带)所固定,其后方为腔静脉、椎体和腹主动脉,其前方被肠系膜根部内的肠系膜上血管神经束所横跨...查看详细(3713字节/1图片)
10163914:十二指肠先天性缺如、闭锁和狭窄
【概述】十二指肠部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形成十二指肠部的闭锁或狭窄,发生率约为出生婴儿的1/7,000~10,000,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闭锁与狭窄的比例约为3∶2。在全部小肠闭锁中占37~49%。合并畸形的发生率较高。【病因】在胚胎第5周起,原肠管腔内上皮细胞过度增殖而将肠腔闭塞,出现暂时性的充实期,至第9~11周,上皮细胞发生空化过程形成许多空泡,以后空泡相互融合即为腔化期...查看详细(3522字节)
10163916:十二指肠憩室
【概述】十二指肠憩室的确切发病率难以统计,因为很多憩室不产生临床症状,不易及时发现。有报告胃肠钡餐检查时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现率为1%,而尸体解剖时的十二指肠憩室发现率可高达22%。90%的憩室是单个的,80%位于十二指肠第二部,尤其是内侧壁或凹面。本病多发生在40~60岁的病人,30岁以下较罕见。其发病率在特别中无差异。【诊断】依靠胃肠钡餐检查,一些较小而隐蔽的憩室,尚需在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时始能发现...查看详细(1889字节/2图片)
10163918:上消化道出血
【概述】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约50cm一段)、以及胰管和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其临床表现以呕血和黑粪为主,是常见的外科急症。【病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如表36-1所示,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表36-1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一)胃、十二指肠疾病(二)食管疾病(三)血管病变(四)肝胆胰疾病(五)全身性疾病和其他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糜烂应激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息肉胃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瘤胃粘膜脱垂手术后吻合口溃疡、套叠胃肉芽肿病变十二指肠憩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责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裂孔疝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食管良性肿瘤食管憩室主动脉瘤、脾动脉瘤胃壁内小动脉瘤、血管瘤胃粘膜下动静脉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症肝癌伴门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阻塞综合征胆道出血壶腹癌胰腺癌侵犯十二指肠急性胰腺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肺原性心脏病肺气肿合并感染凝血机制障碍白血病紫癜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淋巴瘤尿毒症淀粉样变性结节病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查看详细(10489字节)
10163919:脾损伤
脾损伤(脾破裂,脾外伤)【概述】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它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的后方,尽管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护,但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根据不同的病因,脾破裂分成两大类:①外伤性破裂,占绝大多数,都有明确的外伤史,裂伤部位以脾脏的外侧凸面为多,也可在内侧脾门处,主要取决于暴力作用的方向和部位;②自发性破裂,极少见,且主要发生在病理性肿大的脾脏;如仔细追询病史...查看详细(3675字节)
10163923: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概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直肠粘膜的弥漫性炎症,其临床特点为原因不明的、时好时坏血性腹泻。难以设想如此一个破坏性疾病却无一个可确定的病因或一个特异的内科治疗方法。虽然切除全部病变的结、直肠可完全治愈此病;但付出的代价将是有可能从此终身腹部回肠造口。【治疗措施】(一)内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复作的结局主要取决于疾病的严重度,表现为全身症状,而与病期及病变范围无关...查看详细(12274字节)
10163924:旅游者腹泻
【概述】旅游者腹泻是旅游者去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腹泻。目前由于国际间往来频繁,发生本病者也日益增加,尤其赴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地区者发病率可高达20%~60%不等。【病因】旅游者腹泻可由多种病原引起,其检出率依次为沙门氏菌、弧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及病毒。不同地区所发生的旅游者腹泻病原分布也不同,有些地区发生贾第虫腹泻可达25%,有些腹泻至今原因不明,未能培养出病原体...查看详细(1178字节)
10163927:大便失禁
【概述】肛门失禁是泛指消化道下端出口处失去正常的控制,这包括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程度,如睡眠时不能控制排便,排气时出现漏粪和不能控制稀便,直至完全不能控制排气和排便等。【病因】肛门功能的控制有复杂的、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协调,综合地来完成。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就可能导致肛门失禁。节制肛门排粪功能主要有五个因素:①肛管直肠粘膜的刺激反应;肛直肠粘膜下有压力感受器,当肛直肠被充盈时...查看详细(4860字节)
10163928:成人脐疝
【概述】自脐部突出的疝称脐疝。临床上分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治疗措施】成人脐疝不能自愈,且易嵌顿和绞窄,因此均应手术治疗。但继发于肝硬变腹水者,老年患者伴有严重心、肺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禁忌手术治疗,一旦发生嵌顿或绞窄,仍应紧急手术。作横向梭形切口,切开腹直肌前鞘,齐疝环处离断疝囊颈,分离粘连,切除疝囊壁及其外层覆盖物,回纳疝的内容物,行疝囊高位结扎或腹膜切缘对合...查看详细(1462字节/3图片)
10163929: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概述】血栓形成常继发于:①肝硬变或肝外压迫引起门静脉充血和血流郁滞;②腹腔内化脓性感染,如坏疽性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绞窄性疝等;③某些血液异常,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造成的高凝状态;④外伤或手术造成的损伤,如肠系膜血肿、脾切除、右半结肠切除等。约1/4的病人无明显诱因,称为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向近远端继续蔓延。当受累肠曲的静脉回流完全受阻时,肠管充血水肿...查看详细(1336字节)
10163930: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概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时,栓子的来源有:①心源性。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处的赘生物和左心耳、左心房附壁血栓的脱落;心肌梗塞后的壁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形成的血栓脱落;②血管源性。如动脉粥样硬化的附壁血栓,或粥样斑块脱落;③肺脓肿或脓毒血症的细菌栓子等。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呈锐角相交,且分出较早,管腔较粗,故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机会比肠系膜下动脉为多...查看详细(2248字节)
10163931:肠套叠
【概述】一段肠管套入相连接的另一段肠管内称为肠套叠。一般为近侧肠管套入远侧肠管内,但亦有远侧肠管逆向套入近侧肠管的,但极罕见,仅占约0.2%。肠套叠几乎均伴有肠梗阻。本病大多见於小儿,成人较少见。上海中山医院1979~1988年间仅见7例成人肠套叠。【病因】成年人肠套叠一般均有明显原因。多数在肠壁长有息肉、乳头状腺瘤或粘膜下脂肪瘤等。当蠕动波将肠壁肿块推向远端时,牵拉该段肠管一起套入远侧肠腔内而形成肠套叠...查看详细(3225字节)
10163933:肠扭转
【概述】肠扭转指一段肠曲以其系膜的纵向为轴旋转180°以上甚至几转,造成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可见於从新生儿到老年的不同年龄。各游离的肠段均可发生扭转,但以小肠和乙状结肠为多,盲肠较少见,而横结肠扭转则罕见。上海中山医院外科在1979~1988年间收治的成年人小肠梗阻250例(不包括嵌顿疝)中,有小肠扭转14例,占5.6%。有关小儿发育障碍引起的肠扭转请参阅本章第一节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小肠梗阻好发於20~40岁间的青壮年...查看详细(3781字节)
10163934:肠间脓肿
【概述】腹膜炎后,脓液被肠管、肠系膜、网膜包裹,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脓肿。表现为低热,腹部隐痛。较大的脓肿可扪及痛性包块,并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因炎症所致的肠粘连,有时可出现肠鸣、腹痛、腹胀等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腹部X线片可发现肠壁间距增宽及局部肠襻积气。B型超声波,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可确定脓肿的部位及范围。多发性小脓肿经抗生素治疗常可自行吸收。较大的脓肿则需剖腹手术,吸尽脓液,清除脓壁...查看详细(460字节)
10163935:肠道易激综合征
【概述】肠道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ewl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有时粪中带有大量粘液。WHO的CIOMS提出:IBS是适应精神紧张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肠功能障碍的肠运动性疾病,常有痢疾感染史...查看详细(14127字节)
10163936:肠道菌群失调症
【概述】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点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其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而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就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alterationofintestinaflora)...查看详细(9317字节)
10163937:肠道假性梗阻
【概述】肠道假性梗阻是一类临床病症,具有肠梗阻的共同症状和体征。其范围可局限或广泛,但均无肠腔内外阻塞的过程。分急性和慢性二型,急性型多见于慢性疾患或老年病人,常有致病因素;而慢性型常无明确的致病原因,甚至有的病人经手术而仍未能解除症状的。治疗以针对致病因素为主。下列情况可引起肠道假性梗阻,在肠梗阻的鉴别诊断时要加以注意。(一)腹膜刺激胰腺炎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腹膜刺激可引起肠道假性梗阻...查看详细(5583字节)
10163938:肠道病毒所致各系统感染
【概述】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nterocytopathichumanor-phanvirus,ECHOvirus),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新肠道病毒68~71型。肠道病毒分类见表11-13。这里主要叙述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与人类疾病的关系,这些病毒在世界各地广泛地引起散发或流行性发病,波及全身各个系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查看详细(23116字节)
10163939:藏毛窦和藏毛囊肿
【概述】藏毛窦和藏毛囊肿(PilonidalsinusandPilonidalcyst)统称为藏毛疾病(Pilonidaldisese),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一簇毛。虽在出生后可见此病,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查看详细(5410字节/3图片)
10163940:便秘(外科)
【概述】便秘(constipation)指的是大便次数减少和(或)粪便干燥难解,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提示存在便秘。但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如对一组健康人调查结果表明,每天排便一次者约占60%,一天几次者30%,几天1次者10%。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判断。【诊断】根据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难解,诊断便秘并不困难。但要明确便秘的原因...查看详细(24266字节)
10163942:杯状病毒性肠炎
【概述】杯状病毒最早于1976年Madeley等在英国调查婴幼儿粪便标本中发现,以后又从1名死于急性胃肠炎儿童粪便中查得。此后有报道在婴幼儿集体机构中引起胃肠炎爆发。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潜伏期24~72小时,有呕吐及腹泻,部份患者有低热及腹痛。病程3~9天。重型患者腹部绞痛、吐泻严重,出现不同程度失水及电解质紊乱。本病发病4d内约100%患者粪便排病毒,用电镜易于查得典型杯状病毒。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升高...查看详细(428字节)
10163943:白线疝
【概述】经腹白线突出的疝称为白线疝,也名腹上疝。腹白线由两侧腹直肌鞘于腹正中线相互交织而成。脐上白线较宽,脐下白线狭而坚固。因此白线疝好发于脐上,多系腹白线发育欠佳或有孔隙所致。【治疗措施】较小又无症状的白线疝不需手术,余均应手术治疗。在白线疝处作腹正中切口,切开疝囊,回纳疝内容物,高位缝扎疝囊颈,缝闭疝环。如白线有多处缺损,可采用Berman手术(图1),即在缝补腹横筋膜后于两侧腹直肌前鞘各作一相等的垂直切口...查看详细(962字节/1图片)
10163946:趾骨骨折
【概述】多因重物压砸或碰撞硬物所致。故开放骨折较为常见,常合并皮肤或趾甲损伤,因此应作彻底的清创,选用有效抗生素,以防感染的产生。趾骨骨折多无明显移位,近节趾骨骨折由于骨间肌和蚓状肌的牵拉,向跖侧成角,使足趾呈爪状畸形,在跖面形成骨性硬结,有明显的触痛,给行走带来困难。多发性趾骨骨折,不稳定,可发生旋转或侧向移位。拇趾基部压伤,可使位于屈拇肌腱中的两个种籽骨发生骨折。诊断时,应与先天性双籽骨或三籽骨相鉴别...查看详细(1005字节/1图片)
10163947:指间关节脱位
【概述】大多为手指过度伸直损伤所致,造成背脱位。不少患者自行复位,可用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3周。未能自行复位者,可在指神经阻滞麻醉下牵拉患指后,渐渐屈曲脱位的指骨即可复位至关节内,手指即可屈伸,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周。...查看详细(222字节)
10163948:指骨骨折
【概述】(一)近节指骨骨折是最常见的指骨骨折,骨折处向掌侧成角并顶于屈肌腱上,使屈肌腱活动受限,易于发生粘连。整复时先牵拉患指,使骨断端分开,并用手指从掌侧向背侧按压以纠正成角畸形,然后在牵引下逐渐屈曲患指,将患指固定于掌指关节屈曲45°,近指关节屈曲90°,指尖对向舟状骨结节。以石膏托固定4~6周。手法复位失败或斜形骨折复位不稳定者,可考虑切开复位,用微型钢板或交叉不锈钢针作内固定。斜形骨折可用螺丝钉或不锈钢丝进行固定...查看详细(1547字节/1图片)
10163949:跖趾关节脱位
【概述】跖趾关节脱位多由于高处坠落、踢伤所致。使近节趾骨受到过度背屈。跖侧关节囊破裂,近节趾骨移向跖骨头的背侧(图93-64)。多发生于拇趾。拇趾短缩、跖趾关节过伸,趾间关节屈曲,诊断较容易。复位时应先轻轻将跖趾关节背屈加重畸形,然后纵向牵引,再用手指顶住跖骨头,向跖侧压迫近节趾骨基部即可复位。复位后用背侧石膏扎或夹板固定3周。...查看详细(391字节/1图片)
10163950:跖骨骨折
【概述】跖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的骨折。多因扭伤或挤压、重物打击所致。(一)跖骨干骨折多由直接外力引起。以第二跖骨最多见,第二、五跖骨次之。常常几个骨折同时存在。由于跖骨间互相支持,骨折后一般移位不明显,仅有少数因外力作用而向跖侧成角或远段重叠于近侧的下方。(二)跖骨颈骨折骨折后跖骨头向足底和外侧移位。如整复不满意,愈合后向跖侧凸出的跖骨头,会使患者行走时疼痛。(三)第五跖骨基底骨折腓骨短肌附着于第五跖骨基底部...查看详细(1474字节/1图片)
A: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