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合并2型糖尿病2例临床分析

2009-11-29 www.studa.net A +

2.2.4影像学检查2例的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CT或消化道彩超检查仅可见累计的胃或小肠呈结节状不规则增厚。

2.2.5治疗和随访1例患者接受激素治疗,强的松25~30mg,其中黏膜型1例,消化道症状很快得到控制,1周内症状基本得到缓解。其中1例肌型患者第1周未经激素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1周后加用激素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激素应用2~4个月后逐渐减量至停用。随访5年均未复发。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由于病变组织中有嗜酸细胞浸润,大约80%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嗜酸细胞增多,部分患者血清中IgE升高,因此有学者认为与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物质引起的机体过敏有关。但仅有25%~50%患者有变态反应史。其余患者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及过敏史。单用变态反应不能解释其发病原因。本组1例患者有过敏史,与其他研究报道相近。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因出现不全肠梗阻症状而急性起病,也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低热等慢性症状,与分型有关。黏膜型主要表现为胃肠道蛋白丢失、贫血、吸收不良、体重下降及腹泻等症状。肌型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有时需要手术治疗,因入选病例数过少,浆膜型缺乏,文献报道常出现腹水,可伴有腹膜炎。本研究2例患者均符合上述规律。

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细胞增高是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重要特点,也是诊断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重要线索之一[3]。本研究2例患者的嗜酸细胞均显著升高,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的平均数为2.8×109/L,百分比的平均数为26.19%。我们发现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可随病情缓解而下降。接受激素治疗后1周血象可基本恢复正常,而未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嗜酸细胞计数下降缓慢。但有报道发现20%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未发现异常,除和病情、病程相关外,也可能与自动化仪器不能很好区分嗜酸细胞相关,有必要加强显微镜计数及分类,并定期复查[4]。骨髓细胞学检查对诊断十分有必要,有助于排除恶性淋巴瘤、嗜酸细胞性白血病等其他疾病。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或消化道彩超检查仅可见累及的胃或小肠呈结节状不规则增厚。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中,腹水是比较少见的,亦非其特有的。因而,当我们发现肠壁的不规则增厚或腹水时,一定要考虑行内镜活组织检查或腹水的细胞学检查,以免造成漏诊、误诊。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内镜检查虽无特异性,但也有一定的特点。我们发现,病变可侵犯全消化道,常分布于胃窦、十二指肠、回肠末端和回盲部。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形成,内镜下多点活检(6点以上),一点深挖活检,证实胃肠道黏膜组织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对黏膜病变具有重要价值,但对肌层或浆膜层病变价值不大,需要进一步行深层肌活检或腹腔镜下浆膜活检。对浆膜型患者应抽取腹水观察腹水中有无嗜酸细胞浸润,但是即便这样,依然很难确切知道病变累及的深度和范围。Lee等[5]应用TC-99mmHMPAO标记WBC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检查,将有助于评价病变的范围和治疗的效果。

在鉴别诊断方面,因患者是因消化道症状而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在入院时可能会被误诊为糖尿病酮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疾病,如果发现患者嗜酸细胞计数高,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应该引起重视的,这样就能尽早正规激素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另外应与糖尿病性胃轻瘫鉴别,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断[6],在明确诊断糖尿病的基础上,有以下几项:(1)恶心、呕吐、上腹胀满感、腹痛,可有粪石形成;(2)除外机械性梗阻;(3)放射线检查发现胃内容停滞,即30min胃内对比剂无排出,或排出甚少,6h胃内尚有对比剂滞留;(4)空腹一夜(至少12h)清晨胃液中尚有食物残存;(5)用标记试餐可发现胃排空延迟;(6)尚要排除引起胃轻瘫的其他全身性疾病。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具有自限性,部分患者不经治疗能痊愈,但易复发。应教育患者避免食用引起胃肠道过敏的食物。激素是治疗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一线药物,能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一般的起始剂量以强的松为例,25~30mg/d,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后可逐渐减量。但有报道,激素治疗疗程过短可能导致疾病的复发,反复复发的患者可考虑延长激素的治疗时间或加用免疫抑制剂。虽然激素治疗的疗效肯定,但长期治疗却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糖尿病患者为避免血糖增高,应用胰岛素同时,在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可以联用双胍类药物,可理想控制血糖。

在诊断上极易造成误诊。最后的诊断需要依靠活组织检查来证实,因此正确的诊断有赖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充分认识及内镜检查时进行多点活检。我们建议对无激素禁忌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糖尿病患者,应常规接受激素治疗,疗程随病情和具体分型而定。

【参考文献】1刘玉兰,肖文斌.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北京医学,2001,23(1):37-39.2KleinNC,HargroveRL,SleisengerMH,etal.Eosinophilicgastroenleritis.Medicine,1970,49(4):299-319.3张福群,杨永军,孙景荣.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7例.实用医学杂志,2006,22(5):546.4TalleyNJ,ShorterRG,PhillipsSF,etal.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e:aclinicopathologicalstudyofpatientswithdiseaseofthemucosa,musclelayer,andsubserosaltissues.Gut,1990,31(1):54-58.5LeeKJ,HahmKB,KimJH.TheusefulnessofTc-99mHMPAOLabeledWBCSPECTin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ClinNuclMed,1997,22(8):536-541.6MeigsJB,NathanDM,D’AgostinoRBSr,etal.Fastingandpostchallenggeglycemiaandcardiovasculardiseaserisk,theFraminghamoffspringstudy.DiabetesCare,2002,25:1845-1850.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