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视神经萎缩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2009-11-29 www.yywsw.com A +

临床所见各种病因的视神经萎缩,如能及时得以中医中药、针灸救治,大多能够治愈。对于久已失明的视神经萎缩患者,也不要悲观失落,现代眼科正在研究寻求高科技纳米技术以及基因疗法,现已有可喜的科研成果面市,有望在未来的日子里重见光明。

一、颅内高压或颅内炎症(如脑炎、脑膜炎)引起的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颅内高压不管是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内出血)颅内水肿等,还是颅内炎症(如脑炎、
脑膜炎),在病变初期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眼部的表现症状,如:畏光、一过性黑朦、眼睑水肿、上睑下垂、瞳孔散大、眼球运动不灵活、偏盲、视力下降等,当及时地做计算机断层增强对比扫描、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检查以确诊,并求诊于神经科或颅脑科大夫及早作出准确的治疗。急症处理过后,视觉如仍有障碍(视力减退、视野缺损或色觉改变)时,应及时请眼科大夫会诊。在临床发现这类患者大多在大夫的指导下回家等待病情的自我修复,结果其视功能多损害严重,而在等待中失去积极治疗的机会,如果此类病患者积极配合中医、中药、针灸治疗,如活血明目、和血明目、养血明目、益气明目等保护视神经的措施,会使那些将要坏死凋亡的视神经细胞复活,会促进视神经细胞再生,会使病患者获得更多的视功能。

二、视网膜动、静脉栓塞性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一)视网膜动脉栓塞性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主要表现有:一眼突然发生无痛性完全失明,或发作之前有一过性黑朦,或视力有不同程度下降,视野某一区域有阴影,或视力逐渐丧失,眶区疼痛等。形成上述病症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情况下如炎症、出血、压迫、外伤、视网膜脱离手术、下鼻甲或球后注射泼尼松龙等药物等造成血栓,而阻塞“上游”动脉,使得“下游”形成缺血性病变。从颈动脉到视网膜内小动脉的任何部位阻塞,都会引起相应的视网膜缺血,主要有:1、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3、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4、眼缺血性综合证。

现代医学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考虑到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可以减轻水肿,所以可以短期给以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同时还可辅以血管扩张剂、降低眼压以及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药物。但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皮质类固醇类药物要慎用,应该针对病因对其并存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给以妥善处理。

预后:常在半月到两月内,其视盘水肿即可自行消退,留下局限性的苍白区。如能及时给以治疗,视功能预后较好。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能将留下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

传统医学特效治疗:在上述现代医学的治疗的同时,如果早期采取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如清热明目、泻火明目、凉血明目、活血化瘀明目、养血活血明目等方法;如果视神经萎缩已形成,则可及时配合针灸治疗,可望保存或挽救更多的视功能(视力提高和视野的扩大)。

(二)视网膜静脉栓塞性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主要表现有:视力明显下降或不同程度下降。形成上述病症大多原因是因血栓形成,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粥样硬化压迫有关,或因动静脉交叉处、动脉壁增厚对静脉的压迫而形成。

现代医学治疗: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等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实验室治疗有效,临床疗效有待证实。

预后: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造成大量新生血管生成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失明。

传统医学特效治疗:在此中医中药可发挥重大作用,凉血活血明目、清热泻火明目等方法可缓解病情。如果已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结合激光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中药针灸治疗;如果视神经萎缩明显形成,则可及早结合针灸治疗有望挽救部分视功能(视力提高和视野的扩大)。

其次颈内动脉阻塞、眼动脉阻塞、大脑前动脉阻塞、大脑中动脉阻塞、大脑后动脉阻塞、椎-基底动脉阻塞等也可在造成全身症状如: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听觉障碍、吞咽障碍等不利等,同时会有眼部的症状,如上睑下垂、复视、偏盲、视力下降等,此时在神经科、外科等积极治疗的同时,应及早接受眼科的视神经保守治疗:如滋阴明目、养血明目、活血明目、温阴明目、养血安神、益气养血明目等传统医学的治疗,对患者视功能(视力和视野)的减退或丧失起到积极有效的控制,可望使患者保存更多有效的视功能(视力提高和视野的扩大)。

三、视网膜脉络脉炎造成的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视网膜约分十层,其基地膜与脉络膜之BESET膜相连,视网膜及脉络脉有炎症会相互影响,主要临床表现有:患者自觉眼前黑影飘动,有点状、片状、条状、云雾状、或闪光感、或视物变形,视力逐渐减退或突然失明等。主要病因有:视网膜的营养主要靠视网膜中央动脉的供养,脉络膜主要靠睫状主动脉的供养,如果视网膜、脉络膜有炎性反应,会造成视网膜、脉络膜代谢失常和紊乱,会造成大量渗出物或代谢物的形成,从而形成玻璃体混浊增强,同时炎症刺激“上游”血管,管壁狭窄或阻塞,造成“下游”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最终致视神经萎缩形成。

主要治疗:现代医学仍以皮质类固醇激素加抗生素为首选治疗,同时辅以B组营养视神经药物,如出现“视网膜脱离”或“眼底出血”则辅以“玻璃体切割术”和“视网膜脱离吻合术”等治疗,而传统医学在辅以以上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中药,清热明目、泻肝明目、润肺清肝明目、凉血解毒明目、补泻双衡明目等方法配合针灸治疗会使大部分患者的视功能能有效的得到保护,而防止失明。

四、视网膜色素变性性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种遗传性退行变性性视网膜疾病。临床常见分类有“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继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白点状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静止性夜盲”,“无色素视网膜色素变性”,祖国医学称之为“高风雀目”、“夜盲症”、“雀盲症”等。

典型的色素变性的主要临床表现:首先是患者夜视力减退,暗适应活动受限,视野进行性缩小及明显视力逐渐下降,多数病发于儿童、少年时期,青年时视功能严重受损。临床上患者多在视功能明显障碍时才就诊,此时眼底大多可见明显的视网膜色素沉着,视网膜小动脉缩窄,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视野、视觉电生理检查明显异常,现代遗传学证实,一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dominantinheritance,AD)型的患者,其夜盲发病年龄较迟可在成人时期,常染色体隐性(autosomalrecessiveinheritance,AR)和X连锁隐性遗传(X-linkedreces-siveinheritance,XL)型则发病较早,病情较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发现微小的RPE改变,造影图象显示因RPE脱色素或RPE丧失而出现的透见脉络膜荧光,或色素增生、沉着而引起的荧光遮蔽,荧光造影显示“牛眼样”外观。

临床治疗:近代医学界尝试口服药(VitA、血管扩张剂、青霉胺,微量元素等),局部用药(DMSO即二甲基硫氧化物眼浴,酵母RNA水解产物局部注射)及旨在改善微循环的眼外肌移植治疗,发病早期采用低植烷酸膳食治疗,动物视网膜移植术,异体视网膜移植术等,临床根本无法阻止病情恶化,都有待理论与临床更加深入的观察、评价和讨论。然而灵活运用祖国传统医学,运用中医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温阳开窍明目,滋阴濡脑明目,阴阳双补明目,益气活血明目,解毒养血明目,养血活血明目,通脉益阴养血明目等方法,不但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果患者能坚持治疗(至少半年以上),而且能使患者的视功能(视力、视野)得以明显改善。

五、外伤性(颅脑或眼部外伤)造成的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外伤造成眼部损伤是常见性多发性眼疾之一,除了眼睑损伤,球结膜充血,眼球穿通伤等,其中眼眶外伤、眼球钝挫伤、颅脑外伤等可造成视神经的损伤,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以至视功能减退或丧失。

提示临床在颅脑外伤、眼球外伤等处理的同时及时地检查病人双眼的视力、视野,以尽可能地保护视功能,检查瞳孔对光的反射,眼底检查视乳头有无水肿。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时,视力发现异常,应及时做相关的特殊检查,如颈动脉造影,以显示眼动脉影像,检查眼球血供是否正常;CT、MRI检查判断视神经管的骨折及挤压、水肿等推测视神经的受损程度及预后(只要视神经不断裂,一般预后较乐观),有条件可进行视觉电生理检查、ERG、EOG、VEP等推断视功能的受损状况。外伤早期荧光血管造影可见视乳头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染料迅速外漏,视盘及其边缘呈强荧光。外伤后视神经萎缩时,荧光造影时由于乳头上的血管萎缩闭塞,视盘呈弱荧光暗区,后期偶见筛板处的血管渗漏或巩膜染色,但视盘始终呈弱荧光暗区。

现代医学常采用以下治疗措施:抗生素治疗,抗菌消炎抗感染;止血治疗,防止外伤性出血;增强细胞代谢,给予能量合剂促进细胞代谢,维生素B1和B12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冲击量皮质激素,有助于减少视神经的损伤,改善血流,减轻眼眶内水肿;血管扩张,使颈内动脉和局部血管扩张,迅速改善眼部微循环;降低眶内压,减轻眶内水肿和眶内压;眼眶穿刺减压术;颅内引流降压术等等。
尽管以上措施积极实施,但仍不免有大量外伤患者的视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萎缩,以致视功能明显受限,此时如果积极配合中医中药和针灸治疗,如活血明目、活血化瘀明目、养血活血明目、益气养血明目等方法,可更多的挽救伤者的视功能,甚至可完全康复。

六、压迫性(如眼内或颅内的肿瘤、血肿)造成的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compressiveopticneuropathy)由假性瘤综合症(特发性颅内高压症、静脉窦血栓形成、其他不明原因的中毒性或机械性颅内继发高压)压迫视神经造成视神经进行性萎缩,眶内或颅内实性肿瘤或癌直接压迫视神经,形成视神经萎缩。临床多见垂体腺瘤、视乳头黑色素细胞瘤、脑膜瘤、蝶鞍动脉瘤、眶内肿瘤、原发性视神经胶质瘤、原发性视神经交叉胶质瘤等占位、压迫造成视神经营养不良,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形成。这类病人初期易被漏诊、误诊,或在处理占位病变的时候,忽略了对视神经的保护。

临床表现:多经常或时有头晕、头痛,伴有一过性或持续性视力下降。

眼底检查:多会出现视乳头水肿或颜色变浅。

临床易误诊一般性的炎性水肿,或缺血性视乳头水肿处理,久治不愈,且病势一天天加重。
作者临床曾诊治一脑垂体瘤患者,得病2年间,先左眼后右眼,先后发生视神经萎缩,病变前半年,曾有大夫怀疑占位病变,先后做过3次脑CT未给予诊断,眼底造影、电生理、视野检查也做了数次,均给予诊断:视神经病变。经作者治疗3个多月,试用了多种方法治疗视神经病变,亦未控制病情发展,作者细细探究患者整个病情发展,怀疑会不会初发病时瘤体太小未被CT发现?于是建议病人做MRI检查,果然诊出一4cmx3cmx4cm的脑瘤,遂做瘤体摘除手术,术后给予营养保护神经治疗,最终右眼获得了0.7的视功能。

临床治疗:此类患者应积极做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有条件的优选MRI,避免瘤体误诊、漏诊。如临床发现此类疑似病例,应及早提示其找专业颅脑外科大夫或搞眼眶肿瘤的大夫及时会诊,及时确诊。如确为占位压迫性病变,应及时行手术处理,并嘱患者,术后应及早就诊眼科治疗。

现代医学常采用以下治疗措施:抗生素治疗,抗菌消炎抗感染;止血治疗,防止手术性出血;增强细胞代谢,给予能量合剂促进细胞代谢,维生素B1和B12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冲击量皮质激素,有助于减少视神经的损伤,改善血流,减轻眼眶内或颅内水肿;血管扩张,使颈内动脉和局部血管扩张,迅速改善眼部微循环;降低眶内压或颅内压,减轻眶内水肿或颅内水肿;眼眶穿刺减压术;颅内引流降压术等等以保护视神经功能。

尽管以上措施积极实施,但仍不免有大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视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萎缩,以致视功能明显受限,此时如果积极配合中医中药和针灸治疗,如活血明目、活血化瘀明目、养血活血明目、益气养血明目等方法,可更多的挽救伤者的视功能。

七、代谢性(如糖尿病性)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其致死或致残率在全身性疾病中仅次于心、脑血管、癌症,居第三位。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70%出现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眼部结膜、角膜、虹膜、前房角、晶状体、视网膜、玻璃体、视神经、眼外肌、眼眶及附近结构均可受累。在糖尿病全身并发症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临床常见的视神经病变有糖尿病性视乳头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盘新生血管形成、激光导致的视神经萎缩和伴糖尿病幼年型视神经萎缩。

(一)糖尿病性视乳头病变的治疗

临床表现:视物模糊或轻度视力下降,甚至无明显自觉症状,而在常规检查时被发现。

眼底检查:视乳头呈粉红色,水肿呈轻度至中度,视乳头水肿可为弥散性或象限性,视乳头周围有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可见少量视网膜出血或有棉絮样斑。

预后及治疗:有许多学者认为视乳头水肿为暂时性的,大多患者在半年内可自行消退,恢复正常(血糖控制稳定条件下)。有的患者在水肿消退后产生大量新生血管,可结合激光治疗。作者实际临床中多见视力有下降,单眼或双眼明显形成视神经萎缩的患者,在此类患者病发时现代临床多无特殊的治疗,但通过中医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予以清脾育阴明目、健脾肾润肺胃明目、益气养阴明目、润土清热明目、凉血益气明目、益气生津明目,早期治疗可促进水肿尽快消退,减少并发症。而且在药物治疗同时,可在糖尿病饮食条件下,有意的多喝点苦瓜茶、枸杞茶、山楂茶、枸杞粥、山药粥、赤小豆粥、薏苡仁粥、茯苓茶等,辅助治疗,减少水肿,益于水肿消退。

(二)糖尿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分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1、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

临床表现:多为双眼先后突然发病,视力骤减,不伴有颅内压增高表现,不伴有眼球转动时疼痛。
眼底检查:视乳头颜色变浅,但发病初期视乳头颜色可正常或稍充血,边界模糊,呈现灰白水肿。由于双眼发病时间的差异,患者就诊时可出现单眼或双眼的水肿,也可出现单眼或双眼的视神经萎缩。
视野检查:典型的视野改变是绕过注视点与生理盲点相连的上半或下半的弧形视野,可为象限盲或垂直半盲,但视野缺损不以水平或垂直正中线为界。

现代医学治疗(1)、积极控制糖尿病;(2)、改善微循环药物;(3)、维生素制剂,如VitC、VitB1、VitB12;(4)、水肿患者短期内可用糖皮质激素消退水肿。

而中医中药可在上述积极治疗的同时,采用凉血化瘀明目、活血化瘀明目、清脾育阴明目、健脾肾润肺胃明目、益气养阴明目、润土清热明目、凉血益气明目、益气生津明目。血糖控制稳定时(血糖低于10mmol/L)辅以针灸治疗,如有新生血管生成,可积极配合激光光凝治疗。

2、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

临床表现:发病急,视力突然下降,视力障碍一般较轻,甚至视力正常而仅有视野缺损,但亦可出现严重视力障碍,视力下降至数指、手动者。

视野检查:视野缺损是本病的重要体征,可表现为不同的视野改变:如中心暗点、中心暗点与生理盲点相连、神经纤维束样缺损、象限盲、水平或垂直偏盲和象限性或不规则性周边视野缺损,是因视神经受累的部位不同而异。

临床治疗:(1)、控制血糖稳定;(2)、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3)、维生素制剂,如VitB1、VitB12;而中医中药可在上述积极治疗的同时,采用凉血化瘀明目、活血化瘀明目、清脾除湿明目、健脾消积明目、舒肝醒脾明目,血糖控制稳定时辅以针灸治疗,如有新生血管生成,可积极配合激光光凝治疗。

八、视神经炎症引起的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视神经炎(opticneuritis)是指穿出巩膜后孔的眶内段视神经、管内段视神经以及颅内段视神经发生的炎症,以上炎症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均会造成视神经的萎缩。

(一)视神经乳头炎(papillitis)的治疗

视神经乳头炎是紧邻眼球段的视神经的一种急性炎症,发病急剧,视力障碍严重,多双眼发病。病人可在一、两天内视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全无光感。发病时或发病前,病人可有眼球后胀痛或眼球转动时球后胀痛感,也有少数病人表现头痛、头昏,但无恶心呕吐症状。

专科检查:眼底发现视盘充血,边界模糊,水肿隆起多不超过2-3屈光度,视盘周围视网膜也可有水肿,有的患者整个视网膜后极部分也出现了水肿,呈灰白色,反光增强,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neuroretinitis)。发病2-3周后水肿渐消退,而视神经发生继发性萎缩,如做视野特检会发现巨大的中心暗点,周围视野可能改变不大。

引起视乳头炎的病因很多,如脑膜炎、肺炎、流行性感冒、药物中毒、哺乳、贫血等,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多采取对因治疗,主要治疗是及时而迅速的给予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药物以及大剂量的维生素B族药物和血管扩张剂,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国外有报道发病2-6周病人可自愈,国内也有报告称此类疾病无论治疗与否,长期疗效无差异,但作者处诊尚少,至今未见不治自愈的此类患者,相反临床上见到很多由于激素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出现病愈后复发者和出现明显视神经萎缩而视功能严重受损者。

我们在临床除积极采用激素、B族药物和扩张血管剂的同时,及时配合中医中药、针灸治疗,采取祛风清热明目、祛风解表明目、凉血祛风明目、益阴解毒明目、充营开卫明目、益气养血明目等方法,多可避免病人出现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和病情反复,即使病人出现了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大多也可经精心治疗而恢复近发病前的视功能(视力和视野)。

(二)球后视神经炎(retrobulbarneuritis)的治疗

无论眶内段视神经、管内段视神经发生病变,都属于眼球后段视神经,故又命名为球后视神经炎,并根据发病的缓急,分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和慢性球后视神经炎。近年来,国外文献已不再分球前、球后视神经炎,也不再分急性、慢性视神经炎,统称视神经炎,因为不管什麽视神经炎,他们都必须依赖皮质类固醇药物,而药物的用量也多根据体重使用,而不是根据病势需要。作者本人则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需要,认为根据病人病情、病势、病机、病理以及病人自身身体素质的不同,遣方用药应有所迥异,因此认为临床还是分一下好,也有利于临床辨证施治有所区别。

(1)慢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治疗

临床发病缓慢,患者初发病时,自觉视物朦胧模糊不清,视力逐渐下降,极少出现完全失明,也无色觉障碍。

专科检查:多数病人瞳孔无明显异常,患病早期眼底正常,病程久者出现视神经乳头颞侧苍白。特检视野出现中央视野相对性或绝对性中心暗点,而周边视野基本正常,有时也会出现中心旁暗点或中心暗点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哑铃状暗点。

治疗:现代医学多依赖于激素冲击疗法,配以B族维生素,主要是B1、B12,肌注或口服。由于慢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治疗大多较晚,临床所见常常会出现视神经萎缩,影响视功能,此时如及时配合中医中药、针灸治疗,清热明目、泻火明目、补中宣表明目、益气养阴明目、补气养血明目等方法,均可使患者获得更多的视功能(视野和视力)。

(2)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治疗

临床发病突然而迅猛,双眼常在数小时或1-2天内视力骤降,甚或完全失去光感,由于视神经炎性肿胀严重,影响到视神经外围的硬脑膜鞘也发生肿胀,甚至影响到眶尖部肌肉圆锥处的总键环,因此,多数病人会有眼球后部轻微胀痛,或用手压迫眼球时引起轻微疼痛,重症者还会出现色觉障碍。
专科检查:可见瞳孔有明显改变,单眼或双眼,总之是患眼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患侧眼瞳孔散大,眼底检查有时是视乳头轻度充血,有时看不到异常变化,因此有“病人看不见,医生查不出”之说的球后视神经炎可通过特检进一步排查确诊:视野检查多见中心暗点或全盲;或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或患眼全盲,健眼视野颞上象限缺损。眼电生理检查会出现中度或重度异常。

治疗:现代医学治疗除积极采用大剂量激素、B族维生素药物和扩张血管剂的同时,及时配合中医中药、针灸治疗,采取祛风清热明目、祛风解表明目、凉血祛风明目、益阴解毒明目、充营开卫明目、益气养血明目等方法,多可避免病人出现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和病情反复,即使病人出现了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大多也可经精心治疗恢复近发病前的视功能。

(3)颅内段视神经炎症继发的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临床常见的影响视神经的颅内段炎症有:视交叉蛛网膜炎、脑膜炎。脑炎与脑病、脑脓肿、脑型寄生虫病等。以上颅内病变除通常具有的共同症状体征,起病或急或缓,有发热、呕吐、患有意识障碍及癫痫发作,我所讲的是此类病患者在颅内专家治疗后,生命指征得到有效控制的条件下,形成的眼部后遗症患者可积极配合中医中药针灸治疗。

如:神经麻痹、动脉神经麻痹造成的上睑下垂、眼内斜、眼外斜、眼肌麻痹性复视,甚则视神经炎症、视神经网膜炎症、视神经萎缩等。

在应用磺胺类药或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几种营养支持神经类药物,同时可根据病情、病势采用中医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施以凉血明目、凉血解毒明目、清热明目、清热解毒明目、补益气血明目、补益肝肾明目、养血活血明目、扶正祛邪明目、滋阴温阳明目、交通心肾明目等等,可促使眼科疾患如上睑下垂、复视、眼肌麻痹、视神经萎缩等及时得以修复和痊愈。

九、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一般的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病变有:laber病、Behr综合症、脂沉积症等,现代研究最多且研究较细致的为laber,laber现代研究为母系遗传或称线粒体遗传,由线粒体DNA11778、14484或3460等位点突变引起。主要为男性发病,女性为遗传基因携带者和传递者,多在20岁左右发病,少数10岁左右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初期视物模糊,有雾视感,甚至有色觉障碍,视力逐渐下降至0.1以下,甚至仅存手动、光感或无光感。发病后期眼底检查:视乳头苍白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失。本作者有幸在临床发现两大家系laber,第一家系五代22例发病者,基因检查为11778位点及3460位点突变,其中18岁与10岁患者治疗2月明显有效。男25岁、28岁患者治疗2月无显效,后因经济困难自动放弃。第二家系4代18人,基本符合遗传规律,基因检查为11778位点突变。其中两例接受治疗后明显好转(视力、视野均有明显改善)。

在上述家系的治疗中,未查阅到任何直接可供参考的治疗方案,作者仅按祖国医学的传统理论的指导,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中医中药加针灸,施以温阳明目、滋阴明目、阴阳双补明目、交通心肾明目、培土生金明目等治则治法,最终获得了可喜的疗效。此病例的治疗又一次鉴定了祖国医学理论的完善性和可靠性。在此希望此类患者可配合坚持中医中药针灸治疗。(作者可以帮助经济困难的laber患者家庭搭建免费做基因检查的平台)

十、先天发育不良性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先天发育不良性视神经萎缩主要指先天性视盘发育不良和异常造成的视功能减退。如大视盘、小视盘、视盘发育不全,或视盘发育畸形。视神经缺损(colobimas)和小凹(pits)是视神经头端的先天性畸形,表现为视盘变大,先天性小乳头。

这类疾病在传统医学称之为小儿青盲,即小儿生下来就看不清东西,或看不到东西,而无其他病症,眼外观端好,只是眼睛无神。现代检查多发现瞳孔略大或正常,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眼底检查可明显发现视乳头颜色淡白或苍白,甚或视乳头大小异常,发育异常,查阅现代资料多是报道,少见有效治疗。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