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视神经萎缩

归脾汤加减治疗视神经萎缩50例临床观察

2009-11-29 www.studa.net A +

  3讨论  视神经萎缩是指各种病因引起视神经纤维退行性变,导致视觉功能障碍的疾病。病因多种多样,属于中医学视瞻昏渺、青盲的范畴。历代医家多以肝肾两亏或肝气郁结为主要病机,笔者认为该本病与心脾二脏关系密切,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血者,皆属而于心。”“心之合脉也。”“诸脉者皆属于目。”[3]《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3]  由此可知,心主全身〈血脉,脉中之血受心气推动,循环全身,上输于目,目受血养才能维持视觉。李东垣《兰室秘藏》以《内经》为基础进一步阐述说:“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4]指出了眼赖脾之精气供养的关系。近代眼科名家韦文贵、庞赞襄老中医在治疗视神经萎缩时分别提出了要重视脾胃及心脾两虚对本病的影响,如韦老在治疗本病时指出“在治疗时要重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久药易伤脾,过劳易伤气,脾虚气弱,中气不足,直接影响精血的上承和清窍的充养。”[5]特别是庞老在治疗该病时提出:“由于渴望复明,忧思伤及心脾,心神过劳,心阴暗耗,以至心脾两虚,目系失气血所养,盲而不明。”[6]由此可见,患者病程越久,越易导致心脾两虚之病机的形成。我们参照以上述诸家论述结合多年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确立了以健脾养心为基本治则,拟定归脾汤加减治疗视神经萎缩。归脾汤原为治疗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而致的心悸、健忘、失眠、少食、体倦、面色萎黄等症而设,方中白术、茯苓、黄芪、人参、炙甘草健脾益气;龙眼肉、酸枣仁、当归养血安神。全方共奏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功效。临证用于治疗视神经萎缩,使气血生化有源,精血得充,上濡目窍,而康复有望。  归脾汤加减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的相关因素包括病因、基础视力、病程、疗程、患者体质等。本观察表明,绝大部分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内视力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少数患者在治疗3个疗程后始见疗效,继续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可根据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视力是否有所改善作为继续治疗的依据,若已取得治疗效果,则宜继续治疗。此外,还应注意血液循环障碍性萎缩、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尽早治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而肿瘤压迫性、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基础视力对疗效的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李巧凤.中西医临床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55.  [2]郑建中.眼科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57.  [3]王洪图.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88,505.  [4]王国辰,张年顺.李东垣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3.  [5]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3.  [6]刘怀栋,张彬,魏素英.庞赞襄中医眼科经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74.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