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肾动脉粥样栓塞

论文:替罗非班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论文

2009-11-29 www.govyi.com A +


  64例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均介入成功祛栓,开通主干动脉,55例痊愈。替罗非班组术后3个月内需再次血运重建2例,病因为新发栓塞;1例需截肢,1例术后3d死于坏死物质吸收导致高钾血症,3例出现轻微术后出血,表现为少量黑便和皮下出血。对照组需再次血运重建7例,截肢5例、截趾3例,其中2例为髂总动脉新发栓塞,再次血运重建失败;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急性肾衰竭,1例死于严重感染。(见表1)。
  
  3讨论
  
  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是由于栓子堵塞下肢主要动脉,导致血流受阻而引起肢体严重缺血的动脉疾病。动脉栓塞的主要原因为动脉栓子(血栓或其他类型栓子)。心脏是栓子最常见来源,合并房颤或二尖瓣狭窄致左房血流紊乱,流速减慢,容易形成左房血栓,其他可引起血栓的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心室壁@和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远端的血栓栓子也可以起源于近端主动脉或大动脉病变(如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是临床急症,起病急骤,患肢症状明显,预后严重,若不及时处理可使患肢坏死而截肢,致残率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治疗要求以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尽快开通阻塞血管、恢复血流[2]。治疗方法有手术取栓(分为动脉切开取栓术和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介入导管溶栓治疗、介入球囊扩张、介入单纯导管取栓术等。
  介入导管吸栓术是在介入溶栓基础上应用直径较粗的导引导管,用注射器负压反复抽吸栓子,解除梗阻使血流通畅[3]。但在抽吸栓子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地会使栓子破碎,同时在强大的动脉血流冲击下,大量破碎的小血栓可向肢体远端的小动脉血管移动,给进一步吸栓带来困难,同时也必然造成远端小动脉阻塞,造成远端微循环不可逆衰竭,使远端肢体缺血症状加重,加快肢体坏死。即使近年来采用的“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术”,应用球囊阻断患侧血流可防止小血栓向远端小血管移动,但在临床操作中仍不可避免有小血栓继发栓塞远端动脉。而且,介入本身可促发血小板活化聚集,致受干预动脉再次血栓形成。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只能分别阻断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的一条途径,而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则可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通路,防止血小板血栓形成,从而减少缺血性终点事件的发生。盐酸替罗非班为非肽类高效、高选择性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自问世以来,已广泛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4],国外已陆续有临床应用报道用于长期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导致的动脉血栓的治疗[5],取得良好的效果;Niccoli等用于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血栓形成治疗等,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关于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多个临床实验表明均无严重出血发生[6-7],但目前报道替罗非班配合导管介入治疗外周动脉血栓较少。为此,笔者选取64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初步证实了替罗非班对急性外周动脉栓塞患者同样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减少介入治疗住院时间、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截肢率以及病死率,且用药安全性较好,少严重出血事件。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少,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大规模、随机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在周围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EamshawJ,WhiimanB,FoyC,etal.Nationalanditofthrombolysisforacutelegischemia;clinicalfactorsassociatedwithearlyoutcome.JVascSurg,2004,39:1018-1025.
  [2]刘昌伟.高危重症下肢缺血的治疗策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195-196.
  [3]马春梅,刘惠亮,罗建平,等.经导管溶栓及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中国循环杂志,2004,19:442.
  [4]杨胜利,刘惠亮,罗建平,等.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666.
  [5]RigatelliG,GiordanM,CandaioliP,etal.lilacarterythrombosisafteraorticballoncounterpulsationtreatmentwithintraarterialtirofiban,mamnualthrombectomyandstenting.IntJCardiol,2006,112(3):387-388.
  [6]王勇,刘晓飞,蔡琳,等.替罗非班在高危非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评价.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0):1683.
  [7]张宇晨,贾三庆,王雷,等.直接术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其改善心肌灌注的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2):1876.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只能分别阻断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的一条途径,而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则可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通路,防止血小板血栓形成,从而减少缺血性终点事件的发生。盐酸替罗非班为非肽类高效、高选择性血小板膜GPⅡb百度中搜索:替罗非班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谷歌中搜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