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神经鞘瘤

论文: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2009-11-29 www.govyi.com A +

  神经鞘瘤是以Schwan细胞为主体的良性肿瘤,多为单发,生长缓慢,偶可恶变,是周围神经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居多,可发生于各周围神经,但多见于四肢屈侧较大的神经干,上肢多于下肢,其他部位则以颈部多见。本组病例中肿瘤发生于四肢者26例,占70%,颈部8例,与之相符。病理上神经鞘瘤有完整的包膜,大小不一,质实,呈圆形或结节状,可发生出血、坏死及囊性变,组织形态分为AntoniA型和AntoniB型,外周神经干者大部分以AntoniA型结构为主,易形成囊性变[2]。临床表现随肿瘤大小与部位而异,小肿瘤可无症状,仅无意中触及包块,较大肿瘤或四肢部位肿瘤因神经受压而引起麻木或疼痛症状,叩击或按压肿物,可有剧烈疼痛或放射性感觉异常(Tinel征阳性)。
  周围神经鞘瘤在声像图表现上以均匀低回声型多见,即肿瘤形态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边界清晰光滑,多有包膜,肿瘤后方回声不减弱或轻-中度增强,体积较小的肿瘤可见侧边声影。本组病例中有27例属于该型,占73%。另可见不均质高回声型和混合型,即内部呈不规则高回声或可见大小不一的无回声区,因其出血、坏死及囊性变而引起。无论是何种分型均可在肿瘤长轴的一端或两端边缘找到与之相连的神经干细尾状低回声,称“鼠尾征”,本组病例中有“鼠尾征”者34例,占9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多为少血流型[3],本组患者33例,占89%,仅4例患者包块内检测到丰富血流信号。神经鞘瘤的血管管壁多显示纤维性增厚伴有血栓形成,故彩色多普勒显示无或少血流信号。  高频超声诊断外周神经鞘瘤时应注意与下列病变鉴别:①肿大淋巴结:颈部均匀低回声型神经鞘瘤往往不大,易与肿大的良性淋巴结混淆,本组病例中就有一例被误诊为肿大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常为多发,超声能显示淋巴门结构,血流呈树枝状,以次可与神经鞘瘤相鉴别;②神经纤维瘤:是由神经纤维成分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所形成的肿瘤,常呈多发性,大小不一,无包膜,病变区呈圆形或椭圆形,内部为不均匀低回声或稍强回声,探头加压容易变形,CDFI肿瘤内有较丰富血流信号。临床上神经纤维瘤可伴有暗棕色斑状色素沉着;③纤维肉瘤:是成纤维细胞为主的恶性肿瘤,肿瘤边缘回声清楚,内部呈较均匀低回声,但其多侵犯肌肉,可深达骨骼,多可见骨质破坏。上述病变超声表现上均无“鼠尾征”,“鼠尾征”在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因此,观察“鼠尾征”的存在对神经鞘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提高神经鞘瘤的诊断准确性。所以,对可疑神经鞘瘤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应注意变换探头方向或放大图像、调节聚焦、提高增益等方法仔细辨认“鼠尾征”的有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神经鞘瘤多沿神经干的一侧偏心生长,如果认识不足,容易误将肿瘤与神经干一起切除或损伤神经,造成医源性神经损伤[4]。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主要外周神经的分布、走行及粗细程度,并帮助诊断不同类型的外周神经疾病[5]。外周神经鞘瘤在声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多能对其明确诊断,本文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2%,且高频超声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肿块与神经的关系,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在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应成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997-998.
  [2]范钦和.软组织病理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6-362.
  [3]FornageBD.Peripheralnervesoftheextremities:ImagingwithUS.Radiology,1988:167-179.
  [4]余学东,安洪.肢体周围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3):144-145.
  [5]孟华,张缙熙.高频超声诊断外周神经系统疾病.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7(3):187-188.
百度中搜索: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谷歌中搜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