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上皮样肉瘤

头部上皮样肉瘤1例

2009-11-29 qkzz.net A +

头部上皮样肉瘤1例推荐到首页 □ 《肿瘤防治研究》2007年第05期1/2页12作者单位:442008湖北十堰,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肿瘤科

【关键词】头部肿瘤;上皮样肉瘤;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肉瘤,发生在头部的上皮样肉瘤更为少见,且易误诊。现就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的1例头部上皮样肉瘤报告并讨论其诊断及治疗。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2岁。右颞部结节、溃疡6年。6年前发现右耳后一蚕豆大小暗红色结节,当地诊所给予中药治疗,并行切开引流术后,伤口不愈合,行成窦道。2001年11月上级医院诊断为“炎性肉芽肿”,行清创缝合术,术后伤口破溃溢脓,周围皮肤缺损,形成肉芽肿样溃疡,右颞侧部分颅骨及耳廓软骨外露。2002年8月该院以“颅骨骨髓炎、化脓性耳软骨膜炎并耳后皮肤缺损”行“病灶清除+颞浅动脉带蒂头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术”。2003年3月右颞部再次出现结节,皮肤红肿溃烂,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两次行病理检查诊断:(右颞侧部)上皮样肉瘤。免疫组化:ae3(+++)、ae1(+)、vim(+)、ck(+)、cd34(++)、cd31(+/-)、cd68(-),抗酸染色(-),结核特异性基因扩增(-)(病理号:0002207,病理标本号:409269)。2006年3月在外院行胸部msct平扫示双肺散在小结节灶,转移不排除。后来我院就诊。查体:右颞部可见一大小约14×12cm2巨形溃疡,基底呈红色,表面覆盖有脓苔,部分颅骨暴露,右耳廓残留不足三分之一,溃疡边缘隆起,可触及数枚大小不等结节,最大约1.0×1.5cm2,呈暗红色、质韧,不活动,无压痛;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sarcoma,es)是一种较少见的软组织肉瘤,可见于任何年龄,好发于青年男性,以20~40岁多见,男女之比约2∶1。该病临床上多发生于四肢远端,尤以指屈侧,手掌,前臂屈侧及腕部多见。该肿瘤最常以单个或多个豆粒大小之结节隐伏于较浅的皮下,较深的肌腱旁或关节之滑膜旁,单个结节直径在1.0~1.5cm的病例约占2/3[1]。临床初期常表现为突出皮肤表面的隆起结节,中心形成溃疡,生长缓慢,临床呈惰性经过,但溃疡久治不愈及术后多次反复是本瘤的特点[2]。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1970年enzinger[1]命名上皮样肉瘤后,经过30多年的临床和病理研究,目前认为该肿瘤是有别于其他软组织肿瘤的独具特点的恶性肿瘤,不仅能侵蚀皮肤形成肉芽肿样溃疡,而且可沿宽阔的筋膜、肌腱、血管和淋巴管转移,若发生肺转移可导致死亡。本病在临床上易误诊为软组织良性肿瘤、炎性肉芽肿、孢子丝菌病及其他软组织肿瘤。hiroshi等[3]报道在es患者的肿瘤细胞中ca125检出率可达90.9%,而在其他结缔组织肿瘤中则未检出,认为ca125可作为es的特异性标志与其他结缔组织肿瘤鉴别。该病例临床表现较为典型,但先后多次误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该肿瘤临床少见,且本病发生于头部罕见,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普遍认识,同时该病进展缓慢,易与良性溃疡性疾病相混淆。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确诊,局部广泛根治切除。halling等[4]统计的上皮样肉瘤患者术后10年生存率为74%,其中大部分为扩大/根治术病例。是否辅助化疗或放疗仍有争议。本病复发率高达85%,但因肿瘤生长缓慢,晚期才转移至肺脏等重要器官。患者可带瘤存活多年。

【参考文献】  [1]enzingerfm.epithelioidsarcoma.asarcomasimplatingagranulomaoracarcinoma[j].cancer,1970,26(5):10291041.  [2]陈易华,汪盛贤,祝庆孚,等.上皮样肉瘤1例[j].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1):1228.  [3]hiroshik,masahitoh,shoichik.ca125expressioninepithelioidsarcoma[j].jpnjclinoncol,2004,34(3):149154.  [4]hallingac,wollanpc,pritcharddj,etal.epithelioidsarcoma:aclinicopathologicreviewof55cases[j].mayoclinproc,1996,71(7):636642.

1/2页12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