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伤寒与副伤寒

小儿伤寒和副伤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009-11-30 www.zgygw.com A +

  伤寒(typhoid)和副伤寒(paratyphoid)分别为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流行病学史发病季节、接触史和预防接种史以及饮食卫生情况。

  临床表现学龄期儿童与成人相似,一般有持续高热、食欲不振、腹痛、便秘、表情淡漠、嗜睡、烦躁、鼻衄、舌苔厚腻、腹胀、脾大等。学龄前儿童的症状较轻,婴幼儿时期患者多不典型。

  1.典型表现临床经过可分4期:(1)初期:病程开始第1周,起病较缓,发热逐渐升高,5~7天可达39~40℃,同时伴有头痛、厌食、困倦。(2)极期:在患病的第2~3周患者持续高热不退,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舌红而舌苔厚腻,腹胀、便秘,部分患者可有腹泻。此时可在患者躯干部见到散在呈淡红色的玫瑰疹(直径2~4mm,边缘不整,压之褪色)。肝脾肿大,脉搏相对较缓。重者可有谵妄、昏迷、脑膜刺激征。(3)缓解期:在病程第3~4周为伤寒自然病程的转折时期。少数患者全身更为衰弱,持续有高热和极期时各种症状,往往出现肠出血、肠穿孔、循环衰竭等。多数患者经过顺利,体温呈弛张型下降,于1周左右逐渐降至正常,其他症状也逐渐缓解。(4)恢复期:病程第4~5周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食欲恢复,于2个月左右可完全恢复。由于近年来广泛使用抗生素,轻型或不典型病例较多,如治疗不彻底于热退!周后常可复发。

  2.婴幼儿伤寒常不典型,发病较急,高热、呕吐、惊厥等约占1/3,惊厥多限于婴儿。体温一般于第5日达高峰,同时伴有困倦、头痛、厌食、也可有咳嗽、鼻衄、腹痛、腹泻等。小儿时期玫瑰疹比较少见(约占6%~15%)此外偶可见丘疹、淤点或荨麻疹。肝脾肿大较明显。常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而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婴儿时期易于腹泻,甚至发生脱水、酸中毒。白细胞不一定减少,甚或增加,粒细胞有核左移现象。

  3.副伤寒起病较急,可有呕吐、腹泻等,体温上升较快,常伴有畏寒或寒颤,病程较短,约2~3周。中毒症状较轻,并发症较少。皮疹也较伤寒少见。

  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大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核左移。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

  2.病原学检查(1)血培养:于发病第1周阳性率最高。复发时也可呈阳性。(2)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为高,如已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仍可能培养阳性。(3)粪便和尿培养:于病程第3~4周可培养阳性,粪便较尿培养阳性率高。

  3.肥达反应于起病1周末,凝集试验开始阳性。滴度随病程逐步上升,至4~5周达最高峰。当“0”抗体>1:80,“H”抗体>1:160则有诊断意义。若仅“H”抗体增高而“0”抗体不高,可能是近期内接种过伤寒疫苗或曾患过伤寒;如仅“0”抗体增高而“H”抗体不高,可能是疾病早期或患沙门菌感染。新生儿患伤寒时肥达反应可阴性,如接受母体抗体也可出现阳性。伤寒早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时肥达反应也可阴性  鉴别诊断

  应与结核、疟疾和血吸虫病等鉴别。(来源:英招健康网)

编辑  宇卓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