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2009-11-30 bing.yaofangwang.com A +

溶血性贫血

症状描述及临床表现: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能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状态。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临床表现: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与溶血发生的速度及程度和溶血过程持续的时间有关。慢性溶血多为血管外溶血,发病缓慢,表现贫血、黄疸和脾大三大特征。因病程较长,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往往对贫血有良好的代偿,症状较轻。溶血所致的黄疸多为轻至中度,不伴皮肤瘙痒。由于长期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在慢性溶血过程中,由于某些诱因如病毒性感染,患者可发生暂时性红系造血停滞,持续一周左右,称为再生障碍性危象。急性溶血发病急骤,短期大量溶血引起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四肢腰背疼痛及腹痛,继之出现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可发生明显衰竭或休克。其后出现黄疸和其他严重贫血的症状和体征。相关治疗:1.去除病因;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3.输血或成分输血;4.脾切除术。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