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缺铁性贫血

论文: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论文

2009-11-30 www.govyi.com A +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又称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根据WHO的报告,目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患贫血,其中90%以上是缺铁性贫血,其中一些贫血程度较轻的病例常被忽视,引起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生长发育迟滞、抗感染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为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生育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国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1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1.1贫血的表现如头晕、眼花、心悸、乏力、易倦、耳鸣、活动后气短、面色苍白、皮肤黏膜苍白,严重者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左心衰竭[1]。

1.2组织缺铁的表现严重缺铁性贫血不但有贫血症状,而且可见因组织缺氧而导致的脏器功能减退,如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精神行为异常、易兴奋、易怒或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有些患者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生米、石块等)和吞咽困难,神经及精神异常,易激动,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皮肤黏膜苍白、毛发干燥,指甲扁平、无光泽,部分患者指甲呈勺状(反甲),以及组织黏膜变化(如口腔炎、舌炎)等。

1.3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发病表现如月经过多、黑便、痔疮出血、胃区疼痛、腹泻等,多数患者就医时贫血症状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症状及体征。如果属于铁缺乏症的高危人群,有上述临床表现,应考虑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

1.4诊断标准一旦发现自己有以上临床症状,应及时就医。临床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应包括病因或原发病的诊查。一般以血红蛋白(Hb)为准,凡成人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即为贫血。新生儿期血红蛋白值<145g/L;1~4个月时<90g/L;4~6个月时<100g/L;6个月~6岁时<110g/L;6~12岁时<120g/L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的含量,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血红蛋白90~120g/L(女性110g/L)属于轻度,60~90g/L为中度,30~60g/L为重度,低于30g/L为极重度;新生儿血红蛋白145~120g/L属于轻度,120~90g/L为中度,90~60g/L为重度,<60g/L为极重度。

2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相关因素

2.1与铁摄入不足或需铁量增加有关正常饮食者因摄入铁少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很少见,往往见于需铁量增加而食物铁又不能足够补充时,如婴幼儿、青春期的男女和孕妇。婴幼儿及青少年时期生长快,需铁量大约每天为1~2mg,分娩、妊娠、哺乳期妇女,每天需2~4mg,月经期妇女需铁量为每日1~2mg,成年男性和绝经期妇女每天需铁量仅0.5~1mg。另外如果饮食不合理,如挑食、偏食、节食等也可造成铁摄入不足而引起贫血,此类原因引起的贫血多见于儿童及城市年轻女性中。

2.2与铁吸收障碍有关铁经肠道吸收,因吸收不良引起本病者,多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和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约50%患者于术后1~6年发生缺铁性贫血。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长期严重腹泻和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3与铁丢失过多有关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在缺铁性贫血中占80%以上。故有学者提出:慢性失血等于持续失铁。成年男性及绝经期妇女,多见于慢性消化道出血,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钩虫病、胃炎、胃癌等引起的出血。多次急性大失血也可引起本病,如食管和胃底静脉破裂。反复鼻出血、咯血以及阿司匹林引起出血性胃炎,也常发生本病。老年患者发生缺铁性贫血尤其要警惕消化道肿瘤出血的可能性。女性最常见的原因是月经量过多,尤其是青春期和带环避孕的妇女,当月经量超过80ml时,相当于丢失铁40mg,一般食物不足以补充,久而久之即可发生缺铁性贫血。3~4岁以上儿童缺铁性贫血多见于肠道寄生虫。

2.4与游离铁丢失增加有关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及长期严重腹泻患者,因上皮细胞更新加快,游离铁丢失增多,引起铁缺乏。

2.5与血红蛋白尿有关

百度中搜索: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
谷歌中搜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