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Q热

Q热――3

2009-11-30 www.chinabreath.cn A +

Q热――3(诊断与鉴别诊断)荐★★★【字体:小大】Q热――3诊断与鉴别诊断作者:茯苓文章来源:本站整理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9-26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一)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中性粒细胞轻度左移,血沉常中度增快。(二)外斐反应阴性。(三)有实验室条件时可行伯纳立克次体凝集实验、荧光抗体快速检测以及病原体的分离。(四)胸部X线检查肺部受累时,常见双肺下叶的节段性或大叶性阴影或纹理增多,少数合并有少量胸腔积液,以第2周最明显。原有数据库资料血清学试验常用者为补结试验、微量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间接ELISA法等,可用以测定病人血清中的相应特异抗体。

陈为民:《人兽共患病》诊断要根据当地流行情况、与家畜密切接触史及典型临床表现。确诊须作贝氏立克次氏体凝集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及病原体分离。(一)临床诊断:由于本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单靠病史和临床资料难以诊断,必须进行实验室检验。但凡发热患者,如有与牛羊等家畜接触史,当地有本病存在时,应考虑Q热的可能性。对伴有剧烈头痛、肌痛、肺炎、肝炎、外斐氏试验阴性者应高度警惕。诊断根据临床疑点和病人血清中1相抗体,早期Q热类似很多感染(如流感、其他病毒感染、沙门菌病、疟疾、肝炎、布氏菌病等);晚期类似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肺炎型,与动物、动物产物或蜱密切接触是一重要线索。(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检查:血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轻度左移,血小板可减少,血沉中等程度增快。2.血清学检查:(1)补体结合试验:急性Q热Ⅱ相抗体增高,Ⅰ相抗体呈低水平。若单份血清Ⅱ相抗体效价在1:64以上有诊断价值,在病后2~4周,双份血清效价升高4倍,可以确诊。慢性Q热,Ⅰ相抗体相当或超过Ⅱ相抗体水平。(2)微量凝集试验:I相抗原经三氯醋酸处理转为Ⅱ相抗原,用苏木紫染色后在塑料盘上与病人血清发生凝集。此法较补体结合试验敏感,阳性出现率(第1周阳性率50%,第2周阳性率90%),也可采用毛细管凝集试验。但特异性不如补体结合试验。(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畜群应用此法检查效果好。(4)免疫荧光及ELISA检测Q热特异性IgM(抗Ⅱ相抗原),可用于早期诊断。(5)放射性同位素沉淀试验效果好。(6)将核酸探针和PCR技术应用于Q热立克次体检测的研究。3.病原分离:取血、痰、尿或脑脊液材料,注入豚鼠腹腔,在2~5周内测定其血清补体结合抗体,可见效价上升;同时动物有发热及脾肿大,剖检取脾组织及脾表面渗液涂片染色镜检病原体;也可用鸡胚卵黄囊或组织培养方法分离立克次体,但须在有条件实验室进行,以免引起实验室内感染。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本病应注意与普通感冒、流感、肺炎、结核、伤寒、病毒性肝炎、布氏杆菌病等相鉴别,需注意鉴别的疾病还包括钩端螺旋体病、鹦鹉热和登革热等。陈为民:《人兽共患病》急性Q热应与流感、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伤寒、病毒性肝炎、支原体肺炎、鹦鹉热等鉴别。(一)Q热心内膜炎应与细菌性心内膜炎鉴别:凡有心内膜炎表现,血培养多次阴性或伴有高胆红素血症、肝肿大、血小板减少(10万/mm3)应考虑Q热心内膜炎。补结合试验I相抗体>1/200,可予诊断。国外有报告,直接荧光检测I、Ⅱ相IgA呈高效价,用来诊断Q热心内膜炎。慢性Q热其他表现也要与相应病因所致疾病鉴别。(二)慢性Q热肝炎必须与其他肝肉芽肿相区别(如结核,肉瘤,组织浆胞菌病,布氏菌病,兔热病和梅毒)。贝纳柯克斯体引起的心内膜炎严重但不常见,临床上类似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但更多累及主动脉瓣。常规血培养阴性。原有数据库资料需与流感、伤寒、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肝炎等鉴别。

文章录入:茯苓责任编辑:茯苓上一篇文章:Q热――2(发病机理)
下一篇文章:Q热――4(治疗与预防)【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