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

脉络膜(葡萄膜)肿瘤都有哪些?

2009-11-30 ruiliwei.haodf.com A +

脉络膜血管瘤

脉络膜血管瘤为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伴有颜面血管瘤或脑膜血管瘤以及青光眼,称为Stuge-Weber综合征。多发生于青、中年人。病变多位于后极部,尤以黄斑周围居多。血管瘤可为孤立性,表现为一个淡红色的圆形或近似球形隆起,亦可为弥漫性。脉络膜血管扩张,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或脱失,巩膜透照可透光,其表面视网膜有浆液性脱离,相应部位视野缺损,可继发青光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脉络膜血管造影和超声波检查对诊断有较大帮助。可采用激光、冷冻治疗。

三、脉络膜骨瘤

脉络膜骨瘤(choroidalosteoma)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是一种骨性迷芽瘤。好发于青年女性,单眼居多。肿瘤多位于视盘附近,呈黄白色或桔红色的扁平隆起,可见色素沉着,肿物边缘不规则,似伪足向四周伸出,可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伴有出血或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超声波和CT检查有助于诊断。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可考虑激光光凝。

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uvealmalignantmelanoma)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易经血流转移,以中年以上患者为多,好发于后极部,发生于虹膜与睫状体部位者明显少于脉络膜。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因为外受巩膜、内受玻璃膜的限制,早期沿脉络膜面扩展;在玻璃膜被穿破前,肿瘤呈扁平的椭圆形,隆起不高,肿瘤表面的视网膜改变不大,发展也较缓慢,一旦玻璃膜被穿破,肿瘤因失去限制,而在视网膜下腔内迅速扩大,形成蘑菇状外观;少数肿瘤穿破顶端的视网膜,使肿瘤裸露在玻璃体中。多数病例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眼压增高。若肿瘤起源于巩膜导水管附近,在眼压升高之前,往往己有眼外蔓延。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向前容易引起眼压增高和虹膜根部离断,向后发展则可导致周边部视网膜脱离,向中央发展的肿块可压迫晶状体,引起移位或脱位。早期向外蔓延者,肿块可出现在前部球结膜下。葡萄膜黑色素瘤沿视神经蔓延者,比较罕见,但沿血流发生全身转移的情况多见。

【临床表现】当肿瘤位于黄斑部或其附近,早期可出现视力减退、视物变形和视野缺损等;若肿瘤位于周边部,可无自觉症状;肿瘤增大继发青光眼时可出现眼红眼痛及头痛等青光眼症状;如瘤体坏死可引起葡萄膜炎或全眼球炎,易误诊。典型眼底表现为脉络膜圆形或椭圆形蘑菇状肿物,肿物呈灰黑色,表面视网膜常伴有变性萎缩坏死,部分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巩膜透照不透光。另有一种少见类型为弥漫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肿瘤沿脉络膜平面发展,使之普遍增厚,易被误诊为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或脉络膜转移癌等。超声波、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脉络膜血管造影可显示脉络膜肿物。

【治疗】一经确诊,应立即治疗。虹膜和睫状体的恶性黑色素瘤可行手术切除。对于脉络膜的恶性黑色素瘤,小的肿瘤可定期随访观察或作局部切除、激光光凝和放射治疗。眼球摘除术仍是主要的治疗选择。适应于肿瘤继续发展,后极部的肿瘤累及视神经,肿瘤较大可致失明、或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

五、脉络膜转移癌

脉络膜转移癌(choroidalmetastaticcarcinoma),多见于40~70岁、女性,可为单眼或双眼,左眼多于右眼。乳腺癌、肺癌、肾癌和消化道癌是最常见的原发肿瘤部位。

【临床表现】脉络膜转移癌患者可以无症状或有无痛性视力下降与眼前黑影及视野缺损,极少数患者可因继发性青光眼引起眼痛而就诊。眼底检查显示特征性的眼底后极部扁平黄白色或灰黄色、轻度隆起的肿物,边界不清,表面可有出血和新生血管。可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继发性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癌组织可通过视神经向眶内、颅内蔓延。

【治疗】为尽可能延长生命和挽救视力,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对眼部转移灶可作放射治疗或化疗。一般多为晚期,除非为解除痛苦,眼球摘除术已无治疗意义。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