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盘状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由来

2009-12-01 www.sle114.com A +

相关文章:一个迷茫的女孩我是名SLE患者都6年了是减药还是加药大家帮帮我啊,为什么症状不明显,还确诊了SLE流鼻血-  在19世纪中叶(1851年)费尔・A・卡森拉夫医生正式使用了"红斑狼疮"这一医学术语,当时的红斑狼疮是指盘状红斑狼疮而言,得这种病的人在颜面或其它相关部位反复出现顽固性难治的皮肤损害,有的还在红斑基础上出现色素改变、萎缩、瘢痕等,使面部变形,严重毁容,看上去就象被狼咬过一样。但是就"红斑""狼疮"做为专用词汇出现,还要追溯到更远。在古希腊时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描述了一种叫"浊疮性疱疹"的皮肤疾病,因此许多医生把皮肤类疾病都归属于疱疹的范畴,其中应包括盘状狼疮,寻常型狼疮等。910年霍本内斯首次使用"狼疮"(Lupus)一词,在拉丁语中其语意即?quot;狼咬",用来描述皮肤溃疡的破坏性质。进入16世纪以后,临床医学家将水泡样皮肤病归属于"疱疹"一类,将溃疡性皮肤损害归于"狼疮"一类。到1822年,比堤提出了"离心性红斑"的概念。
  自卡森拉夫提出"红斑狼疮"一词后,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红斑狼疮的认识不断加深,提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命名。系统性红斑狼疮除具有典型的皮肤损害外,还包括了全身各个系统和多种脏器的损害。1872年卡波西首先提出红斑狼疮不仅有局部的皮肤损害,尚可见到全身多个器官、多个脏器的各种症状,他认为这种疾病有其全身的表现,重则致命。福克斯在1890年提到了红斑狼疮患者的黏膜病变。1894年威廉・奥斯勒阐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诸多内脏损害。1902年萨库瓦等在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准确地认识到"雷诺现象"为红斑狼疮患者的一个共有症状,并且观察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常出现蛋白尿。1907年华士曼等人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梅毒血清反应阳性,而病人又没有梅毒病,因此建立了一个应用梅毒血清实验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检测方法。1993年乔治・珀尔提出了日光照射可以诱发并加重红斑狼疮的危害,加重病人肾脏"金丝环"状肾小球肾炎,并提出红斑狼疮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呈玻璃样增厚,有金属丝样改变,和普通肾炎及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小球变性有较大区别。1948年费迪娜・沃・赫巴描述了一种面部红斑如蝴蝶,分布于面部、颊部和鼻部,即现在常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面部蝶形红斑。1948年马克伦・M・哈格拉夫斯在显微镜下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骨髓标本时,发现患者骨髓中有一种较大的吞噬细胞,其中有特征性的空泡和浓缩的核质团块,细胞核扭曲变形,并出现碎裂,这种细胞实则是胞浆中有一个较大的苏木精染色为紫红色的椭圆形小体,而自身核却被挤到一边的吞噬细胞,其产生是由于病人血清中抗体与破坏细胞中碎片结合后通过激活补体促使吞噬细胞吞噬而形成的,并把这种细胞定名为"狼疮细胞",为红斑狼疮的诊断提供了一个特异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但这种检测方法实际应用起来比较费力,并且其检测阳性率也不太高。以后医学家发现红斑狼疮患者血液中一种γ球蛋白可介导狼疮细胞生成,称其为狼疮因子,并观察到狼疮细胞因子经与分离的细胞核接触可被血清所吸附,认为狼疮因子是一种抗核抗体。到1958年弗里奥等采用荧光抗人体球蛋白检测抗核抗体,这种方法后被普遍应用于临床,抗核抗体的发现开创了研究红斑狼疮免疫病理和发病机制的新时代。近来对抗核抗体的研究突飞猛进,并且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中存在着各种自身抗体,加深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了解。
  系统性红斑狼疮起病隐匿或急骤,发作比较凶险,且极易复发,迁延不愈,出没无常,就象狼一样狡猾,而狼疮患者的皮肤损害除盘状狼疮出现典型的盘状红斑外,系统性红斑狼疮还出现蝶形红斑、多形红斑、环形红斑、大疱性红斑,有的也出现盘状红斑,所以"红斑狼疮"的命名既形象逼真,又内涵丰富。
在红斑狼疮的疾病归类上,在20世纪克莱姆普尔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人体胶原组织的纤维蛋白变性,到1942年他把具有这种特征的疾病(包括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多动脉炎、系统性硬化证、系统性红斑狼疮)加以综合,称之为"弥漫性胶原病"。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克莱姆普尔的所谓胶原病仅是病理组织学上的概念。到1969年,日本医学家大高裕等认为,这一类疾病的结缔组织均具有黏液样水肿、纤维蛋白变性及坏死性血管炎等相同的基本病理变化,因此又把这一类病称为"结缔组织病"。近年来,医学免疫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又提出了自身免疫病的概念,认为红斑狼疮这一疾病是自然发病,病因不明,有遗传因素,好发于育龄妇女,身体的多个器官出现病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血液中可以检测出多种高滴度自身抗体,并且出现相应身体组织(靶器官)受侵害后的有关症状,病变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药物有疗效,因此认为红斑狼疮病是自身免疫病。然而在风湿病的范畴中,包括了多种侵犯肌肉、关节、韧带、滑囊、内脏及其它结缔组织的疾病。它可以是原发性局限于肌肉骨骼的疾病,也可以是具有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因此红斑狼疮这一类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应归属于风湿病学科的范畴内。
(摘自眭书魁主编《红斑狼疮中医研究》)

红斑狼疮的中医其它病名

1、阴阳毒: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把阴毒病、阳毒病合称为阴阳毒,"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绵纹……;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红斑、盘状红斑、冻疮样皮损、面部赤斑及彩色的花纹斑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及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镜》对阴阳毒进行了补充,认为阴阳毒伴有发热,手足指冷等症状,其更接近了红斑狼疮。
2、赤丹、茱萸丹: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有:"赤丹者,初发疹起,大者如钱,小者如麻豆,肉上栗如鸡冠,肌里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亦名茱萸丹"。赤丹又名茱萸丹,红斑狼疮的红色丘疹斑块,皮肤的斑丘疹,可以使用本病名来描述。
3、日晒疮:日晒疮病名出自明・申拱良《外科启玄》,是由于酷日暴晒所致,在皮肤暴露部位出现红斑,肿胀,甚至发生水泡,灼热,瘙痒,刺痛,轻者一两天逐渐消退,重者可伴有畏寒发热,恶心等全身症状,治宜清热消暑解毒,内服香薷饮或青蒿饮,外搽柏黛散。本病类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光敏现象,日晒后出现面部、双手等暴露部位红斑加重,发痒,发热,刺痛等。
4、蝴蝶丹、红蝴蝶疮:现代中医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面部蝶形红斑把本病命名为红蝴蝶疮,形象地反映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面部皮损情况。
5、温毒发斑: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温病发斑侯》有:"表证未罢,毒气不散,故发斑疮……,至夏遇热,温毒始发于肌肤,斑烂隐疹如绵文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急性发作期可出现高热不退,红斑如绵纹等。
6、葡萄斑: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有:"葡萄疫其患……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系统性红斑狼疮皮下、双手毛细血管炎形成毛细血管破裂,或因血小板受损而皮下出血形成的点片状或带状鲜红、暗红、青紫斑片是红斑狼疮的常见症状。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