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要紧吗(妇幼保健)

2009-12-01 www.100md.com A +

正常人血清胆红素为17-34微摩尔/升,当超过51微摩尔/升时,便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全身皮肤黄染和眼珠黄。单纯母乳喂养儿,若生长发育良好,在排除溶血、感染及肝胆病变等原因造成的黄疸后可诊断为母乳性黄疸。据国内统计,母乳性黄疸发病率为7-18%,属于病理性黄疸的一种。目前将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两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第3-4天出现,5-7天达高峰,有引起胆红素脑病(过去称之为核黄疸)的危险,其出现时间和高峰时间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相似,但其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后者,且黄疸持续时间长;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6-8天出现,黄疸高峰时间在生后2-3周,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消退时间可迟至生后6-8周。

至今为止,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尚未明确。儿科专家分析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是因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浓度高,引起肠道壁再吸收胆红素过多所致。识别母乳性黄疸的方法很简单,停喂母乳2-4天,婴儿皮肤黄疸消退一半,若再次喂奶,皮肤黄疸又重现(但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

一旦确定为母乳性黄疸,家长不必惊慌,通常无需任何治疗,也不必中止母乳喂养,黄疸可渐减退。为防止母乳性黄疸对大脑的损害,可在黄疸高峰期减少喂奶次数,必要时暂停喂母乳2-3天,给予配方奶粉喂养,待血清胆红素值降至安全范围内再恢复喂母乳。当血清胆红素达到265-342微摩尔/升,特别是早产儿,应及时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又称光疗)。(王小衡)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