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脑动脉硬化症

脑动脉硬化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009-12-02 qkzz.net A +

脑动脉硬化症的危险因素分析推荐到首页 □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第07期1/3页123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100053

【摘要】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98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及100例健康受调查者的一般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体重指数、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5),教育程度与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人体衰老和病理损伤均可导致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老年患者应当注意控制血脂和体重。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症;危险因素

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资助中西医结合老年神经病学重点学科项目(京中重vi26号),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编号:jj2007-034)    脑动脉硬化症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基础〔1,2〕,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脑动脉硬化症相关研究已成为热点课题之一。目前普遍认为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是致伤因素和血管反应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但脑动脉硬化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从临床角度,对影响脑动脉硬化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我院2003年8月~2004年8月就诊的98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其中男64例,平均年龄(60.17±10.31)岁;女34例,平均年龄(58.65±9.43)岁。同时收集100例健康受调查者,作为空白对照,其中男53例,平均年龄(56.26±12.77)岁;女47例,平均年龄(54.80±8.89)岁。对两组受试对象的年龄和性别分别进行t检验和f检验,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脑动脉硬化症诊断标准参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3〕,《脑动脉硬化症诊断标准试行草案》和《中药新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1.3观察方法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脂肪摄入、食盐摄入、吸烟、饮酒、教育程度、体育锻炼、精神压力、体重指数(bmi);检测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f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对影响脑动脉硬化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mi、icam-1、tc、ldl与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1),教育程度与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p<0.05)。见表1。

  表1影响脑动脉硬化症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略)

  3讨论

  研究发现,随着增龄脑动脉硬化症发生的几率显著升高,认为这是由于在人体衰老的过程中,全身机能不断减退,血管弹性自然下降;而且,随着增龄人体抵抗外界致病因素侵袭的能力不断下降,导致脑动脉更加容易受到包括外界致病因素和体内病理产物在内的多种损伤,进而发生脑动脉硬化。人体在衰老过程中容易受到病理损伤,而病理损伤又加速了衰老的过程,两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

  icam-1是90~115kd的单链跨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广泛分布于造血和非造血细胞。外周血白细胞在静止状态下只表达少量的icam-1,而活化的t细胞、单核细胞、eb病毒转化的b细胞和髓系细胞都表达高水平的icam-1。脑动脉硬化症早期单核/巨噬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发生黏附,代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炎症的开始,而icam-1是血管内皮黏附过程中的关键性黏附分子,提示icam-1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表明,血清icam-1水平与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显著相关。另外,由于内皮细胞损伤和黏附分子的活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起始环节,icam-1介导的黏附机制几乎参与了单核细胞浸润及迁移的整个过程。因此,icam-1水平升高促进和加速了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和发展〔6〕。1/3页123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