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靶向治疗新进展

2009-12-02 www.mdweekly.com.cn A +

靶向治疗代表着当今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CML)的靶向治疗又走在肿瘤靶向治疗的最前沿。20世纪90年代以前,CML治疗的传统方法主要为化疗、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但由于其各自的副作用或局限性,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预后相对较差。近十年来,随着在分子水平对BCR-ABL融合基因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BCR-ABL蛋白的酪氨酸激酶过度活化是导致CML的主要原因,BCR-ABL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分子靶向。伊马替尼治疗CP-CML伊马替尼(Imatinib,IM),作用于BCR-ABL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是人类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分子靶向肿瘤生成机制的抗癌新药。自2001年美国FDA批准IM治疗慢性期CML(CP-CML)患者以来,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IM是目前治疗CP-CML最有效的药物。其中,一项国际化、随机的有关比较IFN阿糖胞苷和IM治疗CP-CML的临床研究——IRISⅢ期研究随访5年的最新数据,更有力地证实了IM治疗CML的疗效。该研究结果表明,IM与目前常用药物相比,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①IM400mg/d作为一线治疗,5年总生存率为89%。②去除了与CML无关的死亡和移植相关的死亡后,5年总生存率达95%,而用干扰素治疗和进行相合的同胞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7%和60%。③不到4%的患者因IM相关不良反应而停药,3/4级毒性反应的发生率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④IM作为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入加速期(AP)或急变期(BC)的比率随治疗期的延长而  编辑:胡睿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