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2006年第4卷第2期 | 39康复网 |

2009-12-02 www.39kf.com A +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加,使右心室扩张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病情重、病理机制复杂,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威胁患者生命,目前尚无较好的疗效及方法。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我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4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咳嗽咳痰、喘憋、不能平卧、发绀、肺部干湿簟⒏嗡椎取P牡缤际痉涡P波和右室肥厚;B超示肝大;心脏超声示右心室增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1980年全国第3次肺源性心脏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均有不同程度的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并有6年以上的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1.3治疗方法(1)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解痉、平喘及营养支持,纠正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强心利尿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g,麦门冬15g,五味子6g,白术12g,茯苓30g,桂枝6g,丹参30g,车前子15g,葶苈子30g,桑白皮30g,枳实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20min,共取药液300ml,分早、晚2次服用。(3)疗程:2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心率、呼吸、血压、尿量及咳嗽、气喘、心慌、发绀及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症状和体征,治疗前后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右心室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

  1.5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疗程结束后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干、湿性艋鞠В㈢っ飨约跚幔未蠡净厮酰墓δ芨纳2级;有效:疗程结束后,上述各项症状、体征部分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用药后上述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32例(64.0%),有效14例(28.0%),无效4例(8.0%),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显效20例(44.4%),有效12例(26.7%),无效13例(28.9%),总有效率7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右心室内径治疗前(26.0±2.2)mm、治疗后(18.0±2.1)mm;右肺动脉内径治疗前(22.0±2.0)mm、治疗后(16.0±1.8)mm;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前(35.3±11.9)%、治疗后(68.6±13.9)%。对照组:右心室内径治疗前(27.0±2.1)mm、治疗后(23.0±2.0)mm;右肺动脉内径治疗前(23.0±2.4)mm、治疗后(19.0±2.2)mm;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前(35.1±11.7)%、治疗后(53.4±12.7)%。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治疗组:全血比黏度治疗前(6.85±0.83)mPa・s、治疗后(6.12±1.05)mPa・s,血浆黏度治疗前(1.94±0.17)mPa・s、治疗后(1.72±0.16)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2.67±0.08)、治疗后(1.48±0.08),纤维蛋白原治疗前(3.9±1.2)g/L、治疗后(2.5±1.0)g/L;对照组:全血比黏度治疗前(6.92±0.43)mPa・s、治疗后(6.81±0.94)mPa・s,血浆黏度治疗前(1.92±0.13)mPa・s、治疗后(1.91±0.35)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2.67±0.12)、治疗后(2.67±0.09),纤维蛋白原治疗前(3.8±1.3)g/L、治疗后(3.2±0.9)g/L。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以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比较,红细胞聚集指数都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3项指标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1)。

  2.4毒副作用治疗组治疗期间观察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毒副作用,仅个别患者自觉恶心,未给予特殊处理,自行缓解。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反复发作咳、痰、喘、肿为特征,属中医肺胀、喘证等范畴。病变部位在肺,但已影响心、脾、肾等脏器功能。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肺病日久则肺气耗伤,肺失宣肃,全身之气匮乏,气虚无以行血充肺,故渐致血瘀。《丹溪心法・咳嗽》篇记载:“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为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证治汇补・咳嗽》篇认为肺胀:“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因而可知肺源性心脏病以气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且三者互为影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微小血栓形成,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导致心力衰竭。黄芪、白术入肺、脾,益气升阳,利水消肿;麦门冬、五味子入肺、肾二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肾润肺之功;茯苓、车前子入肾、肺,利水渗湿;葶苈子、桑白皮泻肺利水;枳实行气消胀;丹参活血化瘀;桂枝温经通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其收缩作用,对衰竭心脏,其强心作用

  【参考文献】

  1陆正伟.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简况.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1981,4(1):57-62.

  2上海中医学院方药教研组.中药临床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50-154,360-364,397,411-417.

  3成都中医学院.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38,193-199,287-290,314.

  作者单位:101400北京,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

  (编辑:李建伟)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