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淋巴结-胆道综合征

肝外胆管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

2009-12-02 qinxinglei.haodf.com A +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进展,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EHCC)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由于其早期易侵犯周围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邻近组织,故手术难度大、预后差。有鉴于此,我们回顾性总结了胆系恶性肿瘤298例,其中肝外胆管癌患者136例,去除因临床资料不全无法分析的患者8例外,现对128例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诊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1临床分期及治疗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标准,128例肝外胆管癌中,I期3例(2.3%),切除率为100%;II期16例(12.5%),切除率为93.8%;III期38例(29.7%),切除率为93.8%;IVa期46例(35.9%),切除率为34.8%;IVb期25例(19.5%),切除率为16.0%。

128例肝外胆管癌,107例(83.6%)施行了外科手术,21例(16.4%)非手术治疗。85例上段胆管癌施行手术71例(83.5%),13例中段胆管癌全部手术,30例下段胆管癌施行手术23例(76.7%)。21例胆管癌因腹膜转移、肝转移、广泛转移或全身情况差未手术。107例肝外胆管癌手术切除率为55.1%(59/107),根治切除率为79.7%(47/59)。上段胆管癌、中段胆管癌、下段胆管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43.7%(31/71)、84.6%(11/13)、73.9%(17/23);其根治切除率分别为71.0%(22/31)、90.9%(10/11)、88.2%(15/17)。

组织类型与浸润及转移的关系

59例手术切除的标本中,神经浸润、静脉浸润、淋巴结转移和切缘癌残留分别为55.9%(33/59)、35.6%(21/59)、28.8%(17/59)和32.2%(19/59)。静脉浸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在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腺癌中显著,且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541,P=0.000;r=-0.424,P=0.001;r=-0.407,P=0.001)。而胰腺浸润在高分化腺癌和中分化腺癌明显,且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301,P=0.020)。

107例手术患者共发生各类并发症44例次(41.1%),其主要为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肝功不全和胆道感染及胆源性肝脓肿。59例切除组共发生各类并发症29例次(49.2%),48例非切除组共发生各类并发症15例次(31.3%)。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切除组,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本组手术后30d死亡率为4.7%(5/107),切除组死亡3例,分别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衰竭、肺部感染及ARDS;非切除组死亡2例,分别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胆道感染及肝功衰竭。

1.4疗效与生存率

1.4.1生存分析:本组128,随访87例,随访率68.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切除组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8.8%、44.5%、38.1%、17.7%,平均生存期为28.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1.0个月;引流组无4年存活者,平均生存期为12.4个月(22天至38.1月);探查及非手术组平均生存期为3.1个月(1.3月至5.4月)。根治性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内或外引流组及非手术组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显著(log-ranktest,P<0.001)。图1、图2。切除组死亡原因主要为肿瘤复发与胆道感染,引流组死亡原因主要为胆道感染。

1.4.2影响预后因素::对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肿瘤长度、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TNM分期、神经浸润、纤维脂肪浸润、静脉浸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肝脏浸润、十二指肠浸润、胰腺浸润、切缘癌残留、手术切除方式17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脏浸润、胰腺浸润、切缘癌残留、手术切除方式7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而性别、年龄、肿瘤长度、肿瘤大体类型、纤维脂肪浸润、解剖部位、神经浸润、静脉浸润、淋巴管浸润、十二指肠浸润11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将7个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通过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切缘癌残留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1)。

2.1发病率及切除率

肝外胆管癌按肿瘤的部位分为上段胆管癌、中段胆管癌、下段胆管癌,一般认为上段胆管癌最多见。本组资料上、中、下段胆管癌和弥漫型胆管癌分别为66.4%、10.2%、22.7%和0.8%。107例肝外胆管癌手术切除率为55.1%(59/107),以中下段胆管癌的切除率为高,上段胆管癌、中段胆管癌、下段胆管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43.7%(31/71)、84.6%(11/13)、73.9%(17/23)。

肝外胆管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出现明显临床表现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中晚期。许多学者认为肝外胆管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其预后,但由于胆石症与肝外胆管癌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对肝外胆管癌仍然有较为明显的误诊、漏诊现象。本组资料显示入院前病程中位数为41.6d,入院前曾被误诊的患者达48.4%(62/128),入院前1年内有胆道手术史者19例(14.8%),误诊为胆道手术后综合征8例(6.3%),往往导致患者不能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

肝外胆管癌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作为胆管癌的定位诊断。B超检查可见肝内或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有时可见胆道肿块,还可提示肿瘤与门静脉的关系、门静脉内有无癌栓及肝内是否有转移等资料。B超联合CT及螺旋CT等虽可满足明确病变性质及梗阻部位的要求,但均不能解决早期诊断问题。MRCP为肝外胆管癌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它能清楚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肝外胆管截断及梗阻上下两端胆道的情况。本组资料B超、CT、MRCP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1.6%(83/116)、76.7%(79/103)、86.2%(25/29)。我们认为,对于肝外胆管癌影像学检查首选B超,必要时行CT、MRCP,ERCP、PTC不作常规检查。CA19-9是诊断胆管癌和鉴测该病治疗反应的有效肿瘤标志物,并可作为术后判断肿瘤复发的指标。本组资料血清CA9-9的阳性率为85.3%(58/68)。

2.3分化程度与浸润及转移特征的关系

肝外胆管癌以往的描述多为高分化腺癌。但本组资料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所占的比例较大,分别为48.0%(47/98)、30.6%(30/98),而高分化腺癌和乳头状腺癌仅为19.4%(19/98)。这可能与早先肝外胆管癌手术切除率低,而切除者多为早期或病理分化程度较好者有关。高、中和低分化腺癌手术切缘残癌率分别为15.4%、45.2%和25.0%;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越差,残癌率越高。肝外胆管癌的浸润及转移特征与其分化程度的关系,以往认为其浸润及转移与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而我们的研究发现,胆管癌的分化程度越差其浸润及转移的特征越明显,且与临床远期疗效的观察结果及近期报道亦相吻合。

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治疗分析

Inoue等]对52例胆管癌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切缘癌残留、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数量和周围血管浸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的资料显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脏浸润、胰腺浸润、切缘癌残留、手术切除方式7个因素对预后有重要影响(P<0.05)。淋巴结转移和切缘癌残留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1)。

通过对胆管癌转移途径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早期即可沿胆管周围淋巴管、血管、神经周围间隙及疏松纤维结缔组织等发生多途径浸润转移,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注重实现胆管、大血管的骨骼化,尽可能地切除区域淋巴、神经纤维、脂肪及纤维结缔组织,并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联合各种肝切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将有利于减少复发,提高根治性切除的远期存活率。本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8.8%(17/59),淋巴结转移对应的回归系数为1.812,P<0.001,说明淋巴结转移对生存期有明显影响。

外科手术切除是肝外胆管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治疗措施,本组资料根治性切除5年生存率分别为22.7%,平均生存期为31.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1.2个月;与姑息性切除组、内或外引流组及非手术组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01)。胆管切缘残癌率高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本组胆管切缘残癌率为32.2%(19/59)。我们主张术中用B超或冰冻切片进一步了解肿瘤浸润的深度,以决定切除范围,力求切缘阴性,为病人带来长期存活机会。研究表明[10]胆道引流能有效改善肝脏功能,姑息性胆道引流术仍然是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引流术可以减少长期带管以及胆汁流失、胆道感染等引起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为首选。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