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立克次体病

立克次体与立克次体病

2009-12-02 www.gdjkw.net A +

立克次体病属于人兽共患[de]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是由一类十分复杂[de]立克次体所致疾病[de]总称。以往人们普遍认为立克次体(Ricketsias)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de]微生物。然而,根据其某些生物学特性,实际在分类上已将其列入原核细菌内。立克次体是一类无芽孢、无鞭毛和荚膜、具有一定多形性[de]原核细菌。该病原体营养要求较高、难以培养,通常需要细胞及组织培养。在人类历史上,立克次体曾严重威胁人类[de]健康,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发生[de]大规模斑疹伤寒流行,致使数百万人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尔干岛爆发[de]Q热流行、东南亚发生[de]恙虫病肆虐,都曾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深重[de]灾难。随着和平[de]到来,经济[de]发展以及卫生条件[de]改善,目前,该病在发达国家已基本得到了控制。然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热带、亚热带某些国家,立克次体病仍然存在一定规模[de]流行。当前,国际反恐已将流行性斑疹伤寒、落矶山斑点热和Q热列入生物战剂目录中。按WHO生物安全纲要标准,立克次体所有[de]种均属生物安全危险三级病原体,所有[de]实验操作均在三级实验室进行。不仅如此,立克次体各种病原体极易发生实验室感染,如Q热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其他病原体可通过破损[de]皮肤黏膜发生实验室感染。据最新报道,Q热在全球范围内,实验室感染率位居细菌[de]第二位。

立克次体病[de]流行病学

在自然界中,病原性立克次体[de]生态学关系,涉及节肢动物和哺乳动物之间保持着持久[de]感染循环,人类只是偶然地接触了这个自然环节,才发生感染和患病,昆虫中[de]虱、蚤,节肢动物中[de]蜱、螨最为重要,立克次体不仅与其共生还能经卵垂直传递,因此,某些节肢动物既是病原性立克次体[de]传播媒介,又是贮存宿主。自然界中哺乳动物则常是节肢动物[de]寄主,同时也是立克次体[de]贮存宿主,立克次体可通过节肢动物与哺乳动物之间进行水平传播,由此保持了病原性立克次体在自然界中[de]生态循环。

立克次体病[de]传播媒介主要有:①吸血昆虫包括虱类和蚤类

②吸血节肢动物包括蜱类和螨类(恙满和革螨)

立克次体病[de]主要贮存宿主:啮齿类动物如各种鼠类以及哺乳类动物如猫、狗以及家畜等等。

立克次体病发病机理和病理

立克次体致病因子迄今尚未证实,它不产生外毒素,也不产生内毒素,某些外膜蛋白可能在致病方面起重要作用。立克次体进入人体,通过淋巴、血液扩散感染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导致细胞破损、出血、细菌扩散感染其它细胞。造成局灶性血管炎及小血管周围炎。立克次体具有耐热[de]毒素物质-脂多糖,可引起发热反应、内皮损伤,导致循环障碍和引起中毒性休克。由于小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破裂,出现淤斑及出血,在皮肤上即显示为皮疹。

目前,引起人类感染与流行[de]立克次体主要包括以下:

1)立克次体属

①斑疹伤寒群: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及地方性斑疹伤寒

③恙虫病东方体群

2)柯克斯体属①急性Q热②慢性Q热

3)埃立克体属①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②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

4)巴尔通体属①虱传战壕热②杆菌性血管瘤③慢性淋巴结病④巴尔通体心内膜炎

在我国,2004年新[de]传染病防治法中已将斑疹伤寒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丙类传染病。

立克次体病病人多数具有昆虫媒介叮咬史或接触史。病人[de]主要症状和体症随着感染病原体[de]不同以及个体差异而不同,通常发病普遍共有[de]临床症状为全身性[de],有发热、头痛和皮疹,根据不同立克次体感染,其热型及体温也有所不同。皮疹是立克次体病[de]临床特征之一。皮疹主要是由于皮肤血管病变而产生。皮疹可发生在上下肢、胸部、腹部、背部以及颈部等。被蜱叮咬[de]患者常常在叮咬处有焦痂形成,周遍有炎症浸润,多数患者有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有肝、肾或神经损伤症状。

立克次体[de]诊断除临床表现及体症外,主要依据实验室诊断。然而,由于该菌难以培养,营养要求苛刻,给其实验诊断带来一定[de]困难。目前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血清学、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血清学最常用[de]是微量间接免疫荧光法(m-IF),其血清抗体滴度因不同病种而不同。最重要[de]诊断依据是早、晚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动态变化。而微量室温补结试验(m-CF)仍然是实验室可靠[de]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主要有动物接种(包括豚鼠腹腔、小鼠腹腔及鸡胚卵黄囊接种)。另一重要方法就是细胞培养技术。目前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立克次体病[de]诊断中,如采用保守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各种PCR、RFLP以及基因序列分析等。

立克次体病[de]治疗可根据不同[de]临床表现及病种采用不同[de]治疗方案。但一般[de]抗生素治疗无效。临床上多采用四环素、氯霉素。一般来讲,强力霉素是绝大多数立克次体病[de]首选药物。

1)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对青、链霉素不敏感,在广谱抗生素中,首选药物是强力霉素。用法及用量见具体疾病。

斑点热主要采用氯霉素、四环素及强力霉素。用法及用量见具体疾病。

强力霉素为首选药,四环素也非常有效。用法及用量见具体疾病。

Q热病人应及时采用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族及喹诺酮类药物治疗。

用法及用量见具体疾病。

5)埃立克体病

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HME)主要选用强力霉素。四环素治疗效果也较好。查菲埃立克体(EC)对强力霉素和利福平敏感。用法及用量见具体疾病。

6)巴尔通体感染

巴尔通体感染[de]治疗详见不同病原体[de]治疗。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