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眶下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05例临床分析

2009-12-03 www.kq88.com A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0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静 文章来源:口腔医学3 

2007-4-2017:15:46       【博客】【论坛】【投稿】【打印】【关闭】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青壮年最多,占51.4%,颊间隙感染占40%,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占88.6%。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感染,治疗应重视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口腔、颌骨周围组织及颜面部的化脓性炎症。我们收集了我科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5例,临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51例(48.6%),女54例(51.4%)。105例患者中,以颊面部间隙感染者居多,共42例(40%),其次为眶下间隙感染,共23例(21.9%),嚼肌间隙感染21例(20%),颌下间隙感染13例(12.4%),口底感染6例(5.7%)。常见病因有牙源性、腺源性、损伤性、血源性炎症。本组以牙源性为多见,共93例(88.6%),居第一位。发病病人中21―30岁构成比最高,占患者总数的45.7%。1.2治疗抗生素治疗:本组105例均用抗生素治疗,一般病例多用青霉素及甲哨唑,严重病例用头孢菌素。全身支持疗法:本组105例中99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代谢平衡,增强全身抵抗力,高热患者用物理降温,或用退热药物治疗。脓肿切开引流术:炎症已化脓并形成脓肿,具备切开适应证的,应及时行切开引流术,如腐败坏死感染,也可早期切开减压引流。本组105例中有59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其中选择口内切开的39例,口外切开20例。清除病灶:本组105例中,因冠周炎引起者49例,其中40例在炎症控制后及时拔除患牙,9例因张口受限未能拔除,建议出院后复诊再拔除。因龋病引起者38例,有27例无保留价值的病灶牙在炎症早期拔除,利于引流脓液及缩短疗程,11例行根管治疗后保存。2结果本组病例以青壮年发病为多,占51.4%;发病部位以颊面间隙感染居多,占40%;发病原因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占88.6%。采用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疗效肯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讨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也可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或厌氧菌等腐败坏死性感染。本组105例中,以牙源性感染多见,占88.6%。病年龄在21―30岁最多,本组48例,占45.7%,继发于冠周炎。局部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如累及嚼肌、颞肌、翼内肌或口底、咽旁,则开口受限或吞咽、呼吸困难。伴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致酸中毒、中毒性休克、昏迷等而危及生命。治疗方面应重视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抗生素治疗应选择敏感的抗生素,用足剂量,疗程适当。本组病例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效果显著。本组有99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代谢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脓肿已经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本组有59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效果较好。本组有40例感染已经控制,即及时清除病灶,缩短了疗程,并避免复发。宣传口腔卫生知识,防治并清除口内病灶牙,截断感染来源,可降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率。

责任编辑:姚红祥 

上篇文章:颅颌面创伤髁状突进入颅内致失明面瘫1例
下篇文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