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颈部囊状淋巴管瘤

胎儿囊状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2009-12-03 www.k120.com A +

  山东省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 264200
中国图书分类号 R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4411(2005)17-2274-02
【摘 要】 目的:探讨胎儿囊状淋巴管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分析产前检查发现的并全部经引产后病理证实的胎儿囊状淋巴管瘤21例声像图的特征。结果:声像图特征为胎儿颈后囊性肿块,内呈放射状分隔,中心部可见较粗分隔与胎儿颈后紧密相连;多数胎儿伴有局部或全身皮肤水肿,可伴有胸、腹水。结论:超声检查能在中孕早、中期即对典型胎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作出正确诊断,不典型者需与胎儿脑膜脑膨出、脑脊膜膨出及胎死宫内头皮分离等相鉴别。
【关键词】 超声诊断 胎儿 囊状淋巴管瘤 声像图
胎儿囊状淋巴管瘤属于先天性肿瘤,多数是淋巴管畸形或发育障碍,而不是真正的肿瘤〔1〕,可分为单纯性、海绵状及囊性淋巴管瘤3种,其中,尤以囊状淋巴管瘤为少见,仅为胎儿先天异常的2%~3%〔2〕。原发性可分为单纯性或遗传性两种,单纯性家族成员中无他人患此病;遗传性又称Milroyb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3〕。胎儿常伴有皮肤水肿、胸腔及腹腔积液等,死胎率较高。笔者分析我院15年间21例胎儿囊状淋巴管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对超声诊断该畸形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本病做出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实现优生优育的目的。
1 资料和方法
21例胎儿囊状淋巴管瘤均系我院产科门诊1989年5月~2003年4月产前常规检查的孕妇。平均年龄26.3岁;初产妇16例,经产妇5例;怀孕最大孕周为37+3周,最小孕周为13+2周;经产妇既往均无生育畸形胎儿史;所有病例均无该种畸形家族史。本组病例经超声检查确诊后全部在本院引产后经病理证实。
使用仪器为日本EUB-4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美国HP-SONOS-200CF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丹麦BK-PANTHER彩色多谱勒诊断仪及美国AUCOSON-128XP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7/3、5MHz。检查时孕妇取仰卧位,探头在腹部对胎儿、胎盘、羊水行多切面扫查。
2 结果
21例中,5例胎儿已在宫内死亡,合并胎儿皮肤水肿16例,合并胎儿胸水10例、合并胎儿腹水8例。其中包括皮肤水肿、胸水、腹水均存在者5例,皮肤水肿并胸水4例,皮肤水肿并腹水2例,胸、腹水并存而无皮肤水肿1例。21例经超声确诊后全部入住本院行引产手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胎儿囊状淋巴管瘤二维声像图特征为:(1)胎儿头及颈后周围可探及囊性肿物,囊壁较厚,边界清晰;(2)囊肿内可见放射状网状分隔,当囊肿较大时,其中心部为一较粗分隔,与胎儿颈部紧密相连,其余分隔较纤细,此为较特异性表现;(3)囊肿大小差异较大,但有随孕周增加而增大的趋势;(4)多数胎儿合并有皮肤局部或全身广泛水肿,水肿程度与孕龄不成正比;(5)可伴有胸、腹水,胸、腹水程度与孕龄无明显相关;(6)羊水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囊状淋巴管瘤特指位于颈部的多房、充满液体的囊腔。囊腔内充满清亮的草黄色液体,囊壁内面覆以单层扁平的内皮细胞,被不等量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所围绕。常伴有广泛分布的淋巴管扩张症,在流产的胎儿中并不少见〔4〕。Goetsch根据研究推断,此瘤是由于胚胎早期淋巴组织的分离形成的,位于颈部的囊状淋巴管瘤可能来自没能按照正常途径加入淋巴系统的原始颈囊〔5〕。在胚胎期静脉丛中的中胚层融合成大的原始淋巴囊,引流进入中心静脉系统,以后淋巴囊逐渐退化或发展成与静脉平行的淋巴管系统。若原始淋巴囊未与静脉系统相连通,就产生囊状淋巴管瘤〔6〕。胸、腹腔积液和皮肤水肿分别为全身或局部深、浅淋巴管循环受阻而形成。
患囊状淋巴管瘤胎儿宫内死亡率较高。本组5例胎儿宫内死亡中3例为中孕早、中期,1例为晚孕早期,1例为接近足月妊娠,与文献报道在围产期死亡率较高〔7〕不甚相符。可能与以往对此种先天异常认识不足有关。
此种畸形应与脑膜脑膨出、脑脊膜膨出和死胎头皮脱离相鉴别。脑膜脑膨出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为:(1)胎儿头颅中线位置,可见突出一包块,包块有较厚的壁,含皮肤,包块界限清晰。(2)包块与胎头连接处,颅骨壁缺损。(3)包块内见部分或全部脑组织,呈迂回状实性结构;如果仅部分脑组织膨出,则成厚壁囊内从骨壁缺损处有部分脑组织凸入,其余部分为液性暗区。(4)颅骨光环缩小或不规则,骨壁厚薄不均,双顶颈可能与孕周不符,较正常偏小。脑脊膜膨出自胎儿的头颅额部起,沿中线经颅顶中线至枕后部均可发生,以后枕部膨出多见,其声像图特征为:(1)在胎儿骨颅线部位,膨出一囊性肿物,内含液性暗区。(2)膨出处骨质缺损。(3)囊肿外包绕囊壁,较厚含皮肤。胎儿死亡头皮脱离在颅骨周围出现一孕轮状影像,头皮与颅骨间出现暗区。上述3种畸形中液性暗区内均无放射状分隔,此可作为胎儿囊状淋巴管瘤较特征性的诊断依据。
4 参考文献
1 武汉医学院病理教研组主编.外科病理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519
2 王风兰主编.中国出生缺陷检测畸形图谱.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12
3 刘彤华主编.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95
4 pollerEL,CraigJM.胎儿及婴儿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21~122
5 GoetschE,Hygromacollicysticumandhygromaaxillare,Archsurg,1938:394
6 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主编.实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80~482
7 吴钟瑜主编.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第2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5:255~258顶一下(0)0%踩一下(0)0%------分隔线----------------------------上一篇:宫内胎物残留的B超诊断下一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