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临床诊疗标准的判定及相关基础研究

2009-12-03 cdmd.cnki.com.cn A +

【摘要】:目的1.探讨盆腔疼痛、尿频/尿急症状评分(PUF)、钾离子敏感试验(PST)、尿钾水平、膀胱镜检查在间质性膀胱炎(IC)诊断中的价值:评价膀胱梯度加压水囊扩张和膀胱灌注联合治疗IC的效果。2.评价IC患者尿液中抗增殖因子(APF)活性在IC诊断中的价值,并分离纯化IC患者尿液中的APF。3.评价膀胱粘膜肥大细胞在IC诊断及发病机制中的价值;探讨IC患者血浆及膀胱粘膜中Th1/Th2细胞表达模式,为临床调整Th1/Th2失衡提供线索;Th1/Th2失衡与肥大细胞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16例IC女性患者,对照组为16例正常女性。1.对IC组治疗前、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和正常对照组进行PUF、PST、24小时尿钾/尿肌酐比值测定;IC患者行膀胱梯度加压水囊扩张,术后膀胱灌注肝素钠25000U+利多卡因10ml+碳酸氢钠30ml,每周1次,连续4次,以后改为两周1次,连续4次,术后3月及6月随访。2.应用MTT法检测IC患者尿液中APF对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HBE)的抑制活性。采用HPLC,提取IC患者尿液中APF。3.应用普通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测IC患者膀胱粘膜中肥大细胞数量和激活情况。应用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IC患者血浆和膀胱粘膜中Th1类细胞因子(如IL-2、γ-干扰素)和Th2类细胞因子如(IL-4、IL-10)表达情况,分析Th1/Th2失衡与肥大细胞的关系。结果1.(1)IC患者术前PUF评分为26(18.25,29.75),对照组为4(3,5);IC患者术前PST评分为4(3,4),对照组为0(0,1);IC患者术前24小时尿钾/尿肌酐比值为2.901(1.978,3.681),对照组为4.937(4.408,5.690);IC患者术前膀胱最大容量为132.0(90.0,175.0),对照组为425.0(383.0,495.0);二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2)IC组治疗前的PUF评分、PST评分、24小时尿钾/尿肌酐比值、膀胱最大容量与治疗后3月和治疗后6月相比均明显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月和治疗后6月相比,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3)IC组PUF评分同PST评分存在等级相关关系,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的等级相关系数r_s分别为0.879、0.747和0.529,均P<0.05。2.IC患者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6月尿液中APF活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采用了HPLC纯化方法,对IC患者及正常男性及女性的尿液进行了纯化,分离出的16.36min组分有明显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细胞抑制率为-83.358±5.528%。3.(1)光镜下IC患者膀胱粘膜有大量肥大细胞浸润,电镜下IC患者膀胱粘膜肥大细胞大部分呈脱颗粒状态。(2)IC患者组术前与术后3月、术后6月及对照组血浆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月、术后6月及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在IC组和对照组膀胱粘膜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IC组PUF评分高低与IL-4、IL-10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_s分别为0.467、0.517)。结论1.尿液中APF活性测定在IC患者的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有效的治疗后尿液中APF活性降低。我们从IC患者尿液中纯化出APF,为进一步研究APF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IC患者膀胱粘膜肥大细胞增多并激活,肥大细胞计数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一项辅助指标,指导IC的诊断和治疗。IC患者血浆及膀胱粘膜处于Th1/Th2偏移状态,Ih2类细胞因子呈优势表达。膀胱粘膜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与IC的PUF评分之间相关,PUF评分高的IC患者膀胱粘膜中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高于PUF评分低的IC患者。3.PUF评分可以用于IC的筛查;PSI评分可以用于IC的进一步诊断;膀胱梯度加压水囊扩张联合多种药物的膀胱联合灌注明显改善IC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实践中我们将PUF评分7~10分作为筛查的初诊指标,PSI阳性作为判定指标并进行膀胱镜检查、水囊扩张实验,以膀胱粘膜肾小球样隐匿性点状出血及活检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多作为确诊指标,取得较好效果。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