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

2009-12-04 www.unibio.net.cn A +

详细介绍:
当您走进我店铺的时候,您的鼻子将要告别一切煎熬。手机在线13186208126
我家鼻炎药是由中草药配成的粉末状药,使用方法简单,治疗周期短,效果很好。大人小孩都可以使用,有着很好的口碑。本品适用于鼻炎、鼻窦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使用时用棉签蘸适量药粉于鼻孔深处,每天三到五次,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差异及耐药性不一,因此使用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轻症患者一星期见效,重症患者一般30-40天见效。【鼻息肉、鼻甲肥大着不适用】
症状:
1、慢性鼻炎:鼻涕多为粘液性鼻涕。量可多可少,
2、过敏性鼻炎:为流清水样涕,量较多,伴有打喷嚏,鼻痒感,可常年性发作,也可以季节性发作。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可以伴有哮喘,尤其是小儿。
3、慢性鼻窦炎,多为粘液脓性分泌物,双侧或者单侧,伴有鼻塞,头昏,记忆力下降等。单侧的鼻窦炎要考虑牙源性鼻窦炎。
4、鼻息肉也可以出现流清水涕,感染时可以伴有流脓涕,可出现鼻塞,头昏,记忆力下降等。
5、小儿的分泌比较旺盛,如果没有其它不适,可能为冷空气刺激鼻腔引起,不需要特别处理。单侧鼻塞伴涕中带血可能为鼻腔内异物引起。
6、流黄水样分泌物,要考虑鼻窦内囊肿的可能,摄鼻窦X线片或者CT。
7、涕中带血可以参照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8、其它原因还包括脑脊梁液鼻漏,萎缩性鼻炎等,后者以鼻干痂为主,鼻涕稠厚,少且臭。
原因及其预防:
一、急性鼻炎:由急性感染所致,俗称"伤风"或"感冒",可有全身症状;以秋冬或冬春季之交多见。病情一般经过7~14天便逐渐好转。抵抗力强者可不治自愈。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鼻炎虽是可自愈的小病,但一旦患急性鼻炎,应积极早期治疗,以防引发其它疾病。急性鼻炎的预防:既然已经认识到了急性鼻炎的发病与接触致病菌或其他有害因素有关,加强预防措施,提高机体的免疫抵抗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实,只要每一个人不怕麻烦,循序渐进,减少感染患病的机会是完全可能的。
(1)增强体质,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在工作之余应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如跑步、游泳、爬山、打拳,能加强呼吸道的防御能力,增强肺活量。这里特别推荐游泳,因为这项体育活动还能帮助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2)避免传染,主动预防。平时注意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卫生,尤其是空气要定时更新,也可以在屋内经常用食醋熏蒸。冬季急性鼻炎流行期间,要注意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外出时要加戴口罩。由于鼻腔与口腔、中耳、咽喉和支气管相通,在急性鼻炎发生后,如果治疗不彻底,容易向如下几方面发展:经鼻窦开口向鼻窦蔓延形成鼻窦炎;经咽管向中耳蔓延形成中耳炎;向咽喉和支气管扩散形成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婴幼儿还常引起肺炎);经鼻泪管蔓延形成结膜炎、泪囊炎。因此,对于急性鼻炎绝不能小视。
二、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对吸入空气中的某些成分高度敏感所致。它的症状与感冒很相似,但一日内可多次发作;不发作时,则完全正常。过敏性鼻炎的发作有时与季节密切相关。预防:刚入秋,患过敏性鼻炎的人加强对鼻子的保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随时保持鼻腔清洁;
2、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早晨5点到10点,是花粉扩散高峰时间,最好不在户外久待;
3、外出回家后及时淋浴,对去除身体上的过敏原会有帮助;
4、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或是使用空气过滤器,不要让鼻子太干燥;
5、及时更换、清洗床单、被罩,防止螨虫及其分泌物诱发过敏性鼻炎;
6、香水、化妆品等都会刺激鼻腔黏膜,也要尽量避免接触;
7、戒烟限酒,减少对鼻腔黏膜的刺激。
三、慢性单纯性鼻炎:是常见的多发病,由急性鼻炎发展而来。与合并细菌继发感染、治疗不彻底和反复发作有关。临床上要与慢性肥厚性鼻炎与慢性鼻塞炎相鉴别。
预防:
1、注意工作和环境卫生,忌烟酒,消除病灶。
2、不能过分依赖药物来保持鼻子通气。
3、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四、萎缩性鼻炎:主要是鼻粘膜、骨膜和鼻甲骨萎缩;由于鼻组织萎缩,虽然鼻腔比较宽大,但鼻粘膜却丧失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且因鼻内干痴形成,患者仍感通气不畅。当有细菌感染时,其毒素及排泄物等产生恶臭气味,一经嗅到,终生不忘。
萎缩性鼻炎的预防:
1、改善生活、工作环境。经常接触粉尘及化学气体的工作人员应戴口罩。
2、本病患者,宜长期戴用口罩。夏天更可用水湿润后戴,随干随即加湿。
3、冬天烤火,火炉上放上水壶,不加壶盖,让蒸汽尽量蒸发以润空气。
4、禁用麻黄碱液、滴鼻净等鼻粘膜收缩剂。
5、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感谢您光临本小店,本店药粉先使用后确认付款。{祝您早日康复}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