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

2009-12-04 www.dcjktea.com A +

  [病因病理]

  病菌进入骨髓的途径可为:1.血行感染。2.附近软组织或关节的化脓性感染直接蔓延至骨髓。3.感染随外伤由外界进入骨髓。通常,化脓性骨髓炎主要是由血行感染引起,好发于儿童与少年,男多于女。病变常见于长管状骨,依序好发于胫骨、股骨、肱骨及桡骨。骨髓炎好发于干骺端。细菌在此繁殖后,形成局部脓肿。若细菌毒力小或者机体的敏感性不高,则骨脓肿可局限化,形成慢性骨脓肿。但病灶一般继续蔓延发展,可以波及整个骨干。其蔓延途径有二:

  1.骨脓肿向外扩展,突破干骺端皮质,掀起骨膜,形成骨膜下脓肿,再经哈佛氏管侵入髓腔。骨膜下脓肿可扩展至整个骨干。

  2.感染直接向髓腔蔓延,又经哈佛氏管向外蔓延,形成骨膜下脓肿。

  儿童的骨骺软骨板对化脓性感染具有阻力,所以感染一般不直接穿过骨能进入关节。在成人中由于缺乏这种阻力,故可直接侵入关节引起化脓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有高热、寒战、腹泻、呕吐,以至昏迷等全身性毒血症状。局部可有红、肿、痛、热等炎症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尤以中性白细胞为甚。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一般均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病骨局部的肿胀、酸痛、脓肿、或窦道形成可以较为明显。而且,有些患者以窦道经久不愈或多发性窦道或瘘管形成为主要症状。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l)最初的7~10天内,用软组织摄影,常可见到邻近的肌肉肿胀,其脂肪间隙模糊或消失。

  (2)发病两周左右时,即可见到骨质的早期X线表现:干骺端松质骨开始显示骨质稀疏、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而形成边缘模糊的斑点状透亮区。

  (3)由于骨膜下脓肿的刺激引起修复作用,在皮质周围产生明显的骨膜新骨,呈一层较淡而不规则的致密影,与骨干平行,有时骨膜新骨呈花边状,由于骨膜掀起以及血栓性动脉炎,使骨质血液供应受阻,产生骨皮质坏死,沿长轴形成大片长条状死骨。因肉芽组织和脓液将其与骨干分离而在其周围呈现一透亮带,加之周围的骨质稀疏,使死骨显得相对浓白。这种较大的长条状死骨片是化脓性骨髓炎的特征。

  (4)在急性期,以骨破坏为主,但增生修复作用已开始。除骨膜增生骨化外,在髓腔内的破坏透亮区周围可见骨质增生硬化,两者关系密切,此种改变见于整个病变区。

  (5)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即转为慢性骨髓炎。其特征为排脓屡管经久不愈,或时愈时发。阻碍瘘管愈合的主要原因是脓腔或死骨的存在。骨脓腔可单发或多发,其形状、大小不一,一般与瘘管相通。死骨多为一大块,亦可为多个小块,小的可由瘘管排出。

  (6)在慢性期,骨的修复作用占优势,患骨明显增生硬化,通常见于脓腔周围。此外,骨膜因新骨形成而明显增厚,并与骨皮质融合。同时骨内膜也增生。这些改变使患骨增粗,密度明显增加。骨内膜及髓腔的骨质增生硬化可使髓腔变小,广泛的骨硬化可使髓腔闭塞。

  (7)慢性骨髓炎的愈合表现为无死骨片,破坏区消失。

  2.同位素骨扫描: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在发病数小时内即有患骨的代谢异常,出现放射性同位素浓聚,这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早期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而X线片骨改变阴性时,对确定诊断很有帮助。

  3.CT表现: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的髓内和周围软组织的充血水肿,CT表现为骨髓密度的减低,肌肉密度下降,肌间脂肪变薄和移位。对及早发现软组织和骨膜下脓肿作用较大,表现为边界较清楚的囊状低密度区,增强后脓肿壁明显强化,而脓腔不强化,使脓肿范围更清楚。此外,对显示死骨CT比平片优越。

  4.MR表现:

  早期骨髓的炎性渗出与水肿,MRI尤其敏感,表现为T1加权骨髓正常的高信号被低信号取代,T2加权病变的骨髓信号比正常更高。周围软组织水肿在T2加权呈高信号,皮下脂肪水肿在T1加权表现为高信号的脂肪层内出现不规则的低信号影。MRI能够全方位显示早期的骨膜下和软组织脓肿的范围,脓肿在T1加权为低信号,在T2加权呈均匀高信号影,增强见脓肿壁明显强化。正常皮质骨在T1加权和T2加权均呈低信号,骨破坏表现为低信号的骨皮质变薄不规则或消失,被高信号取代。MRI对死骨的发现不如平片和CT敏感。

  [鉴别诊断]

  需与骨结核、恶性骨肿瘤鉴别。

相关咨询电话:400-6509659(免费)010-64056688(总机)转8408、8201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