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肝炎后综合征

兰州佛慈

2009-12-05 www.fczy.com A +

逍遥散(丸、口服液、冲剂)-现代研究陈奇

  [药物组成]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甘草(炙)、薄荷、生姜。  [处方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3)卫药准字Z―38号。  [功能与主治]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用于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等症。  [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内分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保肝,增加肠蠕动,减少抗癌剂顺铂的不良反应等作用。  1.调节内分泌:(1)51例患者在用本方合二陈汤加减前及用药后的卵泡期,分别进行唾液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及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测定和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照。用药后E2及PRL浓度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T无明显改变。  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增生腺体有部分吸收者21例,说明该方药有调节内分泌作用。可能通过抑制PRL分泌,减少其对促卵泡成熟激素的拮抗作用卵巢功能,并有调整垂体―卵巢轴分泌使之规律的效用。(2)以左旋甲状腺素诱发甲亢小鼠的研究表明,甲亢小鼠可使血清胆固醇、促甲状腺素(TSH)下三磷酸腺苷(AL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上升。而给予逍遥散加减方后,使上述指标明显改善。(3)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测方法测定了逍遥散对大鼠不同脑区单肢与神经递质及其代高压谢产物含量的影响。逍遥散10、20g/kg灌胃,一日2次,连续6天,显著升高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同时升高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降低3,4-羟基苯乙酸(DOPAC)含量,但对所研究各脑区5-HT及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含量无任何影响。提示  遥散选择性地作用于中枢儿茶酚胺能神经系统,这种作用与其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及内分泌功能失调关。(4)1.4g生药/m1逍遥散口服液(0.1ml/10g)给小鼠灌胃,给药后12天,处死动物取子宫称重。用直观分析本方组比生理盐水组的子宫重,但无显著差异。  2.调节中枢神经系统:(1)本方加味对小鼠自发性活动也有显著的影响,采用转轮法(SMA)实验,于午前给小鼠口服40、200及1000mg/kg本药提取物给药后每小时测定1次,共3次。表明3个剂量组小鼠的转轮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各给药组之间增加程度基本相同,与用量无关。同时也观察了本药对觉醒剂甲苯丙胺(MAm)和戊巴比妥钠(PB)的影响。发现本方对MAm引起的SMA增加无抑制作用,使200mg/kg组可拮抗PB引起的第1小时SMA减少,使SMA上升到对照组值的水平,对第2及3小时的SMA没有影响。本药对SMA的增大作用与小剂量安定作用类似。(2)以加味逍遥散治疗情感性精神病与血浆cAMP的变化。通过对10例属忧郁性的情感性精神病的血浆cAMP含量的测定,发现此类患者治疗后,病情好转,血浆cAMP的含量亦明显升高,但偏阴虚患者则改变不明显。  3.保肝:(1)本方能使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减轻,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下降,以茯苓、当归的作用最为显著,并可使细胞内糖原与核糖核酸含量趋于正常。(2)采用复合病因刺激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实验组(本方冲剂组)于实验第二天开始给药,皮下注射,每天一次,剂量为0.5ml/100g(2.66g生药/m1),肝损伤对照纽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实验第42天断头处死,分别取血清测sGPT,取肝组织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收集处死前16小时尿测羟脯氨酸。实验表明本方冲剂使肝胶原蛋白含量下降,防止肝硬化的发生,明显降低sGPT含量,尿羟脯氨酸含量与肝硬化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对肝甘油三酯含量无明显影响。(3)本方能减轻四氯化碳实验性肝炎肝细胞的脂肪变,在退行性病变恢复期中,能促使肝细胞再生。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不仅在病理改变上减轻而且死亡率也降低,认为上述作用可能与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关。  4.增强体质:每天给小鼠灌胃浓度为1.4g生药/m1的本方口服液0.1ml/10g,共11天,每隔3天称小鼠体重。表明本方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给药后6天、9天、11天体重增加有明显作用。  5.增加肠蠕动:1.4g生药/m1本方口服液0.15ml/10g给小鼠灌胃,给药后30分钟处死,测量炭末在肠腔内的推进距离,给药组能明显增强小鼠肠蠕动。  6.减少抗癌剂顺铂的不良反应:实验表明,大鼠给予顺铂后BUN值升高至正常值的4.4倍,而同时加味逍遥散1g/kg,可明显防止顺铂所致的BUN升,同时可以0.1、0.3、1g/kg给药,进行作用依赖性的探讨,表明加味本方用量依赖性地防止顺铂所致BUN及肌酸酐升高。  [临床应用]用于情感性精神病,乳腺增生,男性乳房发育症,高泌乳素血症,产后泌乳障碍,慢性附件炎及卵巢囊肿,妇女腰痛及痛经,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及老年震颤,肝炎,胆囊炎及胆石症,视网膜及视神经病证,青光眼等眼病,黧斑及黄褐斑,高脂血症,糖尿病,声带小结等。  1.情感性精神病:用本方加减治疗26例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其中显著进步者16例,进步7例,无效3例。用本方加减治疗精神分裂症,证属肝郁气滞型14例,取得满意疗效。  2.乳腺增生:以本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182例,治愈75例,显效78例,好转20例,无效9例,治愈显效率为84.1%。其中证属肝郁气结型者68例,以本方加郁金、陈皮等,平均治疗8天,治愈41例,显效27例气滞血瘀型者75例,以本方加青皮、香附等,平均治疗26天,治愈27例,显效39例,好转8例,无效1例。气虚血瘀型者23例,以本方去柴胡、薄荷,加黄苠、党参等,平均治疗60天,治愈2例,显效5例,好转9例,无效7例。痰气郁结型者16例,以本方去柴胡、薄荷,加陈皮、半夏等,平均治疗43天,痊愈5例,显效7例,好转3例。似以对肝气郁结型疗效为佳。用本方加减治疗乳腺小叶增生60例,其中治愈50例,显效5例,1例因怀孕而停药。服药最少2剂,最多18剂。均经半年随访末见复发。本方加减同时加服巴蜡丸(巴豆、蜂蜡、血竭粉制成)治疗乳腺囊性  增生病40例,连服l~2个月,以月经周期为1疗程。其中9例病人在服用本方和巴蜡丸无明显疗效后又在原方服用时加服甲基睾丸素,1%碘化钾。乳腺肿块基本消失者8例、肿块明显缩小者7例,肿块无变化者25例,总肿块消失率37.5%,一般20天左右。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者8例,症状减轻者24例,总症状缓解率80%,一般10~20天。用本方加减治疗68例乳腺小叶增生症,收效显著,其中治愈24例,好转27例,无效7例。本方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107例,10剂为1疗程,一般1~9个疗程痊愈。痊愈83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本方合二陈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51例,3个月为一疗程,一般服15~50余剂,服中药期间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治愈22例,好转27例,无变化2例。本方加减治疗本病68例,经治疗后,痊愈42例,显效16例,好转8例,无效2例。以本丸为主治疗本病132例,于经期过后连续服用20天左右为一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其中显效103例,有效20例,好转6例,无效3例。除19例加服其他中药外,余113例仅服本药。以本方为主,治疗46例本病,总有效率为91.3%。其中加减法为苔白腻者加陈皮、半夏、白芥子;苔黄腻者去甘草,加昆布、海藻、全瓜蒌;舌红少苔者加沙参、生地、麦冬;舌淡苔白者加仙茅、仙灵脾、鹿角霜;舌紫脉数者加三棱、莪术、甲片。  3.男性乳房发育症:本方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62例,其中痊愈52例,显效7例,无效3例。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5疗程。本方治疗男子乳房发育症35例,年龄17~73岁,病程3个月~5年,治愈率为89%。本方加减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7例,年龄18~36岁。治愈5例,疗程9~26天;好转2例,服药26天以上症状消失。  4.高泌乳素血症:本方加减治疗高泌乳素(PRL)血症54例,经期停止用药,闭经者连续服药,直至PRL值降至正常,服药30剂后PRL值不降为无效。54例服药8~54天,PRL值降至正常者49例(90.7%);部分下降而未达正常水平者5例(9.3%)。在治疗过程中随着泌乳素的降低,临床症状获得相应改善或治愈。该方不仅降低血中泌乳素,还可以降低过高的黄体生成激素,从而调整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素的比值。  5.产后泌乳障碍:用本方为主加花粉、丝瓜络、漏芦,7天为一疗程,30例患者其中治愈2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  6.慢性附件炎及卵巢囊肿;(1)本方加减为主,配合“WS―模拟气功治疗仪”治疗慢性附件炎及包块46例,治愈32例,好转13例,无效1例。(2)本方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卵巢囊肿1例,二年后随访未复发。本方去生姜加益母草、牛膝、木香。肾虚者加杜仲、杞子;气滞血瘀明显者加三棱、香附,’治疗卵巢囊肿30例,连续服药3个月。24例痊愈,3例有效,3例无效C27)。  7.妇女腰痛及痛经:(1)本方加白芥子为主,随证加减治疗妇女腰痛96例,治疗1~3周后,68例痊愈,1l例有效,17例无效。1年后随访,9例复发,仍用本方,6例痊愈,3例有效。(2)本方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服药在经前3~5天开始,连服5~7剂为一疗程。临床治愈14例,好转32例,有效率88.4%。  8・盆腔炎:本方加减内服并与外治相结合治疗盆腔炎属肝郁脾虚型28例,服7剂左右收效。本方去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加香附、刘寄奴、红花、毛冬青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盆腔瘀血综合征共100例,15~20次为一疗程。盆腔炎83例,显效43例,好转35例,无效5例。盆腔瘀血综合征17例,显效12例,好转4例,无效1例。  9.更年期综合征及老年震颤:(1)本方加味以调肝补脾,若见心悸、胸闷、潮热出汗为主者,加小剂量氨酰心安・(12.5~25mg/日)为治疗组62例,另更年安(4片/次,3次/日)32例为对照组。本方加味合氨酰心安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比单用更年安治疗,无论在总有效率及症状消除时间上都有显著差异。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调治1周后诸症缓解。(2)本方为主,凡气虚头晕,面色黄白,动则气短汗出者加人参、黄芪;头痛痰多,行走不稳者加天麻、白僵蚕、钩藤(另包,后下);神识恍惚,词不达意者加磁石粉、酸枣仁、远志、朱砂治疗老年震颤30例,其中23例治愈(服药10~32剂),有效6例,无效1例。本方加味治愈老年手足震颤1例。  10.肝炎:本方加减治疗无黄疸型肝炎253例,总有效率68.8%。肝功能恢复正常36例,好转136例。本方治疗85例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均收良效。以本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50例,一般治疗7~l0天,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10~17天肝区压痛、肝脾肿大、肝功能变化,多数消失、缩小或改善。分别服17~90天后,38例痊愈;余12例自觉症状也完全消失。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肝炎75例,1个月为一疗程,一般服两个疗程,复查未愈者再服1~2个疗程,显效30例,有效3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本方加味治疗慢性肝炎29例,收到较好的效果;其中显效7例,有效9例,微效8例,总有效率达83%。本方合四君子汤加减组成逍遥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柴胡、当归、白芍、甘草)治疗慢性肝炎100例,随证加减,服药一般为10―60剂,其中甲肝74例,痊愈51例,好转19例,无效4例。乙肝26例,痊愈10例,好转12例,无效4例。用复方逍遥散治疗迁延型肝炎15例,慢性肝  炎67例,肝硬化1例共88例。服药后治愈75例,显效4例,好转8例。本方加味治疗乙型肝炎30例,经A超检查出现较密微小波型者11例,肝脏明显缩小者6例。服药1~3个月后,复查A超其波型及肝脏大小多恢复正常,除1例无效外,29例均获显效,以  本方为主加减为新定逍遥汤治疗肝硬化腹水100例,随证加减,其中46例临床痊愈;47例好转,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46例HBsAg阳性者22例转阴,82例A/G倒置者75例纠正。本方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一例有效。本方加减治疗肝功能代偿期患者17  例,经治疗后浮肿、腹水和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者6例,好转9例,无效2例。  ll.胆囊炎及胆石症:(1)本方加减治疗胆囊炎证属肝逆犯胃者39例,均获较好疗效。本方加味治疗胆囊炎,服18剂有效。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者32例,收到较好的远期疗效。年龄23~76岁,病程2~26年。其中单纯性胆囊炎27例、合并胆管炎者3例,合并胆石症者2例。急性期配合补液及抗炎治疗,急性期控制后单纯用逍遥散治疗。有效30例,无效2例。随访最长时间达5年未再出现急性发作。本方加减治疗胆囊炎32例,15天为一疗程,一  般治疗2―5个疗程。显效9例,有效20例,无效3例。(2)有人认为胆石症多由肝气郁滞所致,故用本方合硝石矾石散加金钱草治疗20例,病程最短者14日,最长者10个月。其中疼痛完全消失者17例,减轻3例;6例复查胆囊造影,有5例结石消失。本方  合牛胆片治疗胆石症14例,连服3个月。基本痊愈5例,好转6例,疗效不明者3例。  12.视网膜及视神经病证:(1)用本方治疗中心视网膜炎15例16只眼,其中8只眼完全运用本方,治愈率为77.7%;另7例8只眼用本方配合西药治疗,治愈率50%。治疗时间一般1~3个月。16只眼痊愈10  只,显著好转1只,好转3只,无效2只。本方加减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1例,随访五年,未复发。用本方加味为主配合西药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重症为视物不清、视疲劳均有效。本方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20例(132只眼),显效74例(82只眼),有效38例(42只眼),无效8例(8只眼)。显效病例随访至今,仅10例复发。本病七情郁结型、脾胃虚弱型、肝肾阴虚型用本方均有效;以七情郁结和脾胃虚弱型治疗效果最佳。本方加减治疗肝经郁热、气滞血瘀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有效。服药25~40天。(2)本方加味治疗缺血性视神经乳头病变1例,服药30剂后有效。本方加牡丹皮、栀子、菊花治疗儿童血虚肝郁型神经萎缩70例,136只眼。治疗前后视力对比:治疗前视力1~3级123只眼,6~7级0只眼;治疗后视力1―3级31只眼,6-7级92只眼。本组有效眼为126只。1个月内有效者116只眼,疗效以1―3岁为佳,平均治疗为86.7天。本方加减治疗视神经萎缩l例,服药12剂,视力明显提高。本方治疗暴盲(球后视神经炎)一例有效。  13.青光眼等:本方为主加青陈皮,治疗单纯青光眼1例,服药3剂后,有明显降低眼内压作用。本方加减治疗小儿因急性热病所致的皮质盲48例,治愈44例,好转3例,1例中断治疗不详。本方加减治疗5例癔病盲,均采用暗示疗法、激素、强的松、胎盘组织液治疗无效,服用本方后收到较好的疗效。本方还用于产后失明、葡萄膜疾病、眼底出血、角膜疾病。  14.黧斑及黄褐斑:本方治疗黧斑5例,均系22~25岁未婚青年,病程1年左右。服药6~21剂,痊愈3例,有效2例。本方加味治疗160例黄褐斑,15剂为一疗程。治愈129例占81%,显效21例占13%,好转7例占4.3%,无效3例占1.2%。本方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黄褐斑167例,凡肾阴虚给予六味地黄丸;肝郁气滞者给予逍遥丸;两者皆有者,早服六味地黄丸,晚服逍遥丸,半个月为一疗程,服药间避免日晒,痊愈57例,显效8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本  方加味及六味地黄丸配合面部按摩的综合疗法治疗黄褐斑100例,痊愈67例,显效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  15.高脂血症:本丸治疗高脂血症84例,血清胆固醇治疗前7.94±1.42mmol/L,治疗后下降为5.42±1.47mmol/L、显效60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有效率90.5%。甘油三酯治疗前3.28±2.46mmol/L,治疗后下降为2.01±1.46mmol/L,显效57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有效率86.9%。用本方加减治疗高脂血症2例,均有效。  16.糖尿病:逍遥散加减治疗糖尿病60例。药物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黄芪、枸杞子。纳呆加鸡内金、壁麦芽、生谷芽、砂仁;不寐加枣仁、黄连、肉桂;尿频加山萸肉、桑螵蛸;  有热者加金银花、蒲公英、牛膝;腰痛加金毛,狗脊、桑寄生、杜仲;眩晕加天麻、钩藤、蝉衣;眼睑浮肿加桑叶、菊花;牙龈出血者加仙鹤草;泄泻加乌梅、山药、芡实;大便干者去白术、茯苓,加玉竹、全瓜蒌。痊愈:为自觉症状消失,尿糖阴性,血糖4.4~6.9mmol/L,随访一年未复发者:显效:为尿糖阴性,血糖维持在7.9~8.9mmol/L,随访半年以上,尿糖偶有一个(+)者,好转:为自觉症状减轻,查尿糖仍持续1~2个(+),血糖8.9mmol/L左右,但病情较稳定者;  无效:为症状无明显改善,尿糖仍持续(++)以上,血糖11.1mmol/L以上者。结果痊愈22例,显效18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  17.声带小结:本方合西药治疗134例声带小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药组)、对照组(西药组)。对照组:地塞米松每日3mg口服,一周后减半,以后递减,2个月结束。溶菌酶每日150mg,连服2个月。复方新诺明每日4片,连服20天。治疗期间给予声休。治疗组: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再口服中药,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三棱、莪术、桔梗、天竺黄、海藻、昆布。水煎服,每日l剂,连服2个月。两组临床结果显示:治疗组68例,治愈3例,基本治愈21例,好转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85.3%;西药组66例,治愈12例,基本治愈10例,好转15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56.1%。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差异。  18.其他:(1)崩漏:本方治疗崩漏240例,其中属血热型加二至汤均获良效。(2)本方加减用于结核性胸膜炎后期有效。本方加味治疗肩周炎50例,疗效显著。年龄46~70岁,病程7―30天。加减法为:寒盛去黄芩;痛连背腰,酸困不止加羌活、威灵仙;气虚加黄芪;湿重加苡仁、防己;5天为1疗程。一般服药10剂以上见效,服药15剂好转45例;服药20剂治愈44例,总有效率有98%。(3)本方加减合锡类散、白药精等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32例,其中胃溃疡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例,复合性溃疡5例,合并胃炎者10例。痊愈11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本方加减治疗11例肝郁脾虚型胃脘痛患者,均有效。本方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50例,连服一个月,显效18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本方去当归、薄荷、生姜。痞胀加枳实、陈皮,湿阻加藿香、厚朴,血瘀加玄胡、川楝,治疗胃下垂28例,服药6~36剂,平均24剂。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l例。(4)本方加减治疗女性阴痒1例有效。本方加味内外合治顽固性女阴瘙痒症40例。凡滴虫、霉菌性阴道炎选加龙胆草、川楝子等;老年阴道炎加生地、女贞子;伴带下加煅龙骨、芡实,日服l剂。外治用解毒杀虫,收湿止痒法。自拟龙蛇洗剂(龙胆草、苦参等)水煎先熏后洗,早晚一次。除l例症状消失,滴虫未转阴外,39例有效。服药一般5~15剂。外用2~6剂。(5)β受体亢进综合征用本方为主加减治疗24例,治愈18例,显效6例,用药35―87剂。有8例病人因心率较快,服用中药开始7~15天并用心得安20mg,每日3次,联合治疗。心电图S-T恢复最快1例仅服药3天,最慢一例服药45天,平均23天。(6)本方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病264例,24小时内痊愈者228例,48小时内痊愈者30例,因呕出蛔虫自愈者6例。(7)本方还用于慢性肠炎、鼻窦炎、阳痿、精液过敏、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复形红斑、盘状红斑狼疮、水肿、器泣性痫证、乳头瘤乳衄、头痛、克隆氏病、失音、结肠肝(脾)曲综合征、消渴、厌食  症、月经不调、甲状腺瘤、乳房纤维腺瘤、中耳炎、肾绞痛、梅核气、戒毒、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肝炎后综合征等。  [注意]1.凡肝肾阴虚、气滞不运所致的胁肋疼痛、胸腹胀满,咽喉干燥、舌无津液、舌红无苔、脉象沉细者慎用。2.孕妇忌服。  [用法与用量]散剂:每次服6~9g,每日3次。丸剂:口服,每次6~9g,每日2次。冲剂:口服,开水冲服,每袋6g,一次一袋,每日3次或遵医嘱。口服液:口服,一次10ml,每日2次,每支10ml。    注:本文摘自陈奇主编的《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

本页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