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多发性神经炎

针药并用治疗多发性神经炎30例

2009-12-06 www.verylib.com A +

文章内容:第3卷第2期2003年2月辽宁中医杂志1.3.2.,2003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王春华(朝阳市中医院,辽宁朝阳122000)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259.733.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0―1719【200312―0127一1自1995--2001年,笔者以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近代多以胃痞称之.祖国医学认为,"久病必虚",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中亦提出了"病初在经,久病入络"之见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迁延,多由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和劳逸失当所致,久则脾胃损伤,脾胃即损,中气亏虚,推动无力,气血运行不畅,则血行瘀滞.故脾胃气虚血瘀.乃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理表现.临床中,随病因,病机不同结合临床症状分为脾虚夹瘀型,阴虚木横型和阴虚夹湿型.1脾虚夹瘀型形体消瘦,面晦少华,纳呆脘胀,刺痛掣及两胁,便溏,苔薄腻,舌紫,脉细弦.治宜益气消瘀.药用:黄芪30.莪术10,白术20,鸡内金10,三七(分吞)2,甘松,徐长卿各10,党参15,当归10,白芍15.2阴虚木横型神疲乏力,脘腹作胀,时感灼痛,暖气则舒,纳呆,口干欲饮,偶感嘈杂,便干结,苔薄,舌边红,脉细弦.治宜养胃抑肝.药用:北沙参15.麦冬12,芍药20,天花粉15,乌梅6,枸杞子10,绿萼梅6,佛手,枳壳15.3阴虚夹湿型神疲气怯.胃脘胀痛隐隐,食后更甚,得按稍舒,纳谷不馨,便溏,苔白质淡,脉细.治宜温脾化湿.药用:黄芪20,苍术10,太子参15,高良姜,香附各10,炒慧苡仁15,升麻6,鸡内金,荜茇各10,徐长卿15.在临床上,以上3型较为常见,所用药物按型分别施治,各有侧重.结合病理切片报告,见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均加用刺猥皮,炮山甲各10,白花蛇舌草20,以软坚散结,消憩肉,化瘀滞;疼痛甚加蒲黄,九香虫,五灵脂各10,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脘胀甚加徐长卿15,以其善于行气消胀,缓急止痛;暖气加旋复花(包煎)10,代赭石(先煎)20,以降上逆之胃气;泛酸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各,以化瘀止酸.4体会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整个病程中是错综复杂的,有时较单一,有时诸多证情同时出现,辨治贵在辨证明确,切中病机.临证时,以"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为根据,虚实兼顾,力求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温而不燥,祛邪而不伤正,理气而不耗阴.分型明确后,按各型方药加减运用,一旦药中肯綮,则需坚持服药,不宜轻易更方.此外,当须注意饮食,调节情志,避免忧怒,以利胃体之康复.疗效之巩固.编辑:孙圣麟针药并用治疗多发性神经炎3例王恩龙(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关键词:多发性神经;针灸;中药疗法多发性神经炎是指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或自主神经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炎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其共同的特点是这些原因都是全身性的,主要有中毒,营养缺乏域代谢障碍,炎症性或血管炎,遗传等原因.2000年6月一2001年9月,笔者以针刺结合口服中药治疗多发性神经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临床检查符合多发性神经炎的一般特征,经肌电图检查确诊.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36~67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9个月,平均4个月.2治疗方法均在上午9―10时治疗.严格消毒十二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0.5;然后,上肢取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下肢取足三里,上巨墟,下巨墟,丰隆,解溪,太冲.各穴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10天为1疗程,休息2天,进行第2个疗程.针刺治疗的同时,口服中药:桃仁,红花各15,当归20,川芎,郁金,赤芍,生地,丹皮各,煎取汁100,1日1剂,分2次口服,1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肌电图检查.3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显效:末梢麻木症状消失,腱反射恢复,无肌萎缩,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有效:麻木症状减轻.腱反射弱.无肌萎缩,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效:麻木症状仍存在.腱反射消失,可有肌萎缩,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结果,治疗2个疗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经检验,&;0.01.4讨论目前,多发性神经炎的一般治疗,是使用大剂量维生素族(,6,2).本研究表明,多发性神经炎早期使用针灸,中药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针灸与活血化瘀中药能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同时也能增加红细胞携氧能力和红细胞变形能力.这样,就能为周围神经的再生和修复提供充足能量.另外,病程短的患者恢复的比较好,可能与神经受损的程度轻有关.多发性神经炎的中医治疗可参见中医的痹证和痿证治疗,根据兼证的不同,适当配伍清热,祛风,健脾,补肾等中药,可提高疗效,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揭示.编辑:李兴宜收稿日期:2002一9一6作者简介:王春华(1962一),女,辽宁朝阳人,主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研究.?127?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