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大骨节病

2009-12-07 www.farmer.com.cn A +

[p>  2007年4月2日,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科技攻关启动仪式在成都隆重举行,这标志着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科技攻关工作正式启动。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柯尊平、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余健等有关部门的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科技攻关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和主研人员,阿坝州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大骨节病为一种地方性、慢性变形性骨关节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地方病之一。阿坝州是全国罕见的大骨节病重病区,2004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州有11个县、79个乡(镇)流行大骨节病,294个村为病区村,占行政村总数的21.72%,Ⅱ度以上患者集中的重病村达119个。病区村人口14.71万,占全州农业人口的21.71%,患者42689人(其中,Ⅰ度患者19604人、Ⅱ度患者17557人、Ⅲ度患者5528人),占病区村总人口的29.02%。2005年,经中国地方病预防控制中心考察组调查确认,阿坝州大骨节病流行时间长、分布广、病人多、病情重。因大骨节病导致的贫病交加、恶性循环为主要特征的贫困问题,更是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引起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十分突出,在全国同类贫病地区中极具代表性。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解除患者贫病折磨的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

  阿坝州严重的大骨节病病情,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6年9月,按照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国务院扶贫办刘坚主任率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领导深入阿坝州进行调研,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四川阿坝州扶贫开发综合防治大骨节病情况的报告》,提出在阿坝州进行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为全国81万大骨节病患者摆脱贫病困境探索有效途径,为特殊类型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摸索有益经验的建议。温家宝总理、曾庆红副主席、回良玉副总理对报告作了重要批示,同意在阿坝州进行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要求四川省政府会同扶贫办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总体规划。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杜青林书记等省领导多次深入病区实地考察,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

  四川省科技厅高度重视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科技攻关工作,组织专家组多次赴病区调研,并广泛征求国内有关专家意见,立足已有研究基础,编写了《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总体规划科技攻关分项规划》,提出了《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研究项目建议书》,并多次向科技部专题汇报。科技部高度重视,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将“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研究”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委托四川省科技厅组织国内大骨节病防治专家,编制了《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今年3月2日,经国内权威专家评审,专家组一致通过了项目可行性论证。3月14日,由四川省科技厅组织完成了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研究课题评审。

  “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研究”科技支撑项目将在国内外大骨节病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高发区的易感人群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工作。从多因素复杂性疾病环境致病因素与人体易感性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病原因;在影像学、组织学和酶学、细胞因子的层面研究亚临床期诊断方法和标准;探索亚临床与早期患者减缓或阻断病程进展的干预措施;从成本-效果的角度研究与筛选综合预防和中西医治疗方案;建立四川省大骨节病的临床信息库和生物标本库。使阿坝州大骨节病新发病例明显降低,现症病人减轻症状,阻止病情恶化,改善功能,减轻残障程度,为全国现有高发区的防治工作提供可借鉴与推广的经验。项目共设立六个课题,包括:大骨节病地理环境可控性关键技术研究;大骨节病的环境危险因素与人体交互作用的研究;大骨节病综合预防措施的研究;大骨节病亚临床期诊断与分期综合治疗效果评价研究;中医药治疗大骨节病的研究;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研究的试点示范。

  为做好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科技攻关工作,成立了由国内流行病学、地方病、临床医学、中医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的“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科技攻关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科技攻关工作的咨询和指导。集成了国内开展大骨节病预防、治疗研究工作的优势单位共同攻关,包括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地方病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

  启动仪式结束后,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研究项目各课题专家组将即刻赴阿坝州,全面开展地理环境因素、主要致病因素与人体交互作用、综合预防、临床诊断、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工作。

(四川省科技厅)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让大骨节病远离孩子阿坝州病区学龄童全部实现非病区就读作者:安周11-1309:35:08  有这样一组令人痛心的数据:四川省阿坝州68万农牧民中,大骨节病区人口高达14.71万人,分布在阿坝州11个县79个乡(镇),占农牧民总人数的21.7%。其中,大骨节病患者达到42689人之多,占病区总人口的29.02%。而据多年观察研究发现,5岁至15岁处于生长期的少年儿童很容易被侵害关节软骨,感染上大骨节病。一旦染上大骨节病,将长年累月饱受着行动艰难、疼痛难忍的折磨,重者甚至终生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及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终于找到了治根之源―――让少年儿童远离大骨节病区,实施易地育人工程,病区儿童终于迎来了曙光。
  截至目前,这项工程在阿坝州共实施了82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2370万元,让26411名大骨节病区学龄儿童全部实现在非病区学校就读,远离了大骨节病的侵害,病区儿童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正沐浴着党的温暖,茁壮成长。
  易地育人实行“9+2”
易地育人,针对大骨节病多发于5岁至15岁之间,以侵害儿童生长期关节软骨为主要特征的实际情况,将病区村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安排到非病区寄宿制学校,实行“9+2”(义务教育+职业教育)。
  2008年3月1日,壤塘县吾依乡卡龙村大骨节病患者俄二坚的最大心愿终于得到了实现:7岁的女儿与全村小学的同学一起转学到乡中心校就读。这样,他的女儿就可以远离感染大骨节病的困扰。
  综合防治大骨节病,最迫切、最现实、最长效的任务就是要让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远离病区。
  2007年6月10日,刚刚履职仅3日的阿坝州委书记侍俊将首次调研之地选择在大骨节病重病区壤塘县,专程看望慰问大骨节病区患者,并把更多关爱带给了病区孩子。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来阿坝州调研时强调:“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好下一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首先要把病区孩子救出来,让他们远离病区。”
  在2007年秋季入学之前,将病区义务教育阶段少年儿童全部转到非病区寄宿制学校入学―――这既是“时间表”,又是“军令状”。
  目标如期实现,病区学生高高兴兴来到非病区寄宿制学校就读。为让病区学生住得进来,留得下来,仅2007年,省、州共投入资金6457万元,对学生进行一次性生活补助,购置卧具19152套、课桌凳19152套、钢架床8756架、床板12610张。招聘生活教师和管理人员152名。由财政安排,1年中在校就读的病区学生10个月中,每月可获得寄宿制生活补助,寒暑假的两个月还可获更换口粮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以学校饭票、免费卧具等形式直补到人,以前学生上学都吃自带的青稞、酥油糌粑,现在可以吃上大米、面粉。
  病区孩子心中的“尼玛”
  壤塘县茸木达中心校于2007年建成,孩子们在如公园一般美丽的校园里学习、生活。仁青就是该校四年级的学生,他告诉笔者:“我太喜欢这所学校了,在学校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认识很多同学,学习之余玩得也很开心。”更让他高兴的是在这里随时都可以洗上热水澡,因为学校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在阿坝州,这样的学校,被孩子们称为心中的“尼玛”(藏语:太阳)。
  “尼玛”更主要的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的重要时期脱离病区,截断了发病链条,起到了最根本的防治作用。
  14岁的华旦甲木措是阿坝县的一名藏族学生,他的家在大骨节病非常严重的河支乡。幸运的是,他在“易地育人”政策的帮助下,2006年就来到了非发病区安羌乡的寄宿制学校就读。
  华旦甲木措的父亲于早年因病去世,母亲身患大骨节病,丧失了劳动能力。
  “能到新的学校里读书,我和同学们都感到很高兴!这样我们就不会再得那种怪病了。”华旦甲木措显然知道大骨节病对他和同学们的威胁。
  现在,像华旦甲木措一样,在阿坝州已有超过26411名藏族学生受益于“易地育人”政策,到政府在非病区集中修建或改建的寄宿制学校就读,来到他们心中的“尼玛”。
  华旦甲木措说:“老师们经常给我补课,同学们也热心帮助我,我的成绩已有了明显进步。最重要的是,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大骨节病的困扰了。”
  病区孩子们在新校园快乐地成长、生活着,而与“易地育人”相配合,党和政府正在阿坝州实施“易地搬迁”、科研攻关、换水换粮、扶贫开发等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的一系列工作。截至去年底,中央和各级财政已投入3.81亿元。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责任编辑:蔡薇萍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