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唇裂

医学论文,两种常用唇裂修复术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的对比研究

2009-12-07 www.fx120.net A +

两种常用唇裂修复术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的对比研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年第2期第10卷专栏论著

作者:石冰 龙洁 王晴 乔鞠

单位:石冰(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610041);龙洁(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610041);王晴(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610041);乔鞠(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610041)

  关键词:Millard;Tennison;上颌骨生长

  摘 要:目的 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价当今常用两种唇裂修复方法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的异同。方法 实验采用40只(30天龄)纯种日本长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造裂组(10只),Millard法修补唇裂组(10只),Tennison法修补唇裂组(10只),术后26周(30周龄)处死全部动物,行头颅测量。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均可造成上颌骨较正常对照组和造裂组明显的上颌骨生长抑制,Tennison法又较Millard法会引起更明显的上颌骨生长发育受限,两种方法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术后上唇组织移动规律的不同所致。结论 Millard法与Tennison法修复唇裂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不同。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79(2000)02-0143-03

THEDIFFERENTINFLUENCEBETWEENMILLARD-LIP-REPAIRANDTENNISON-LIP-REPAIRONMAXILLARYGROWTH:ACONTRASTSTUDYINRABBITS

SHIBing,LONGJie,WANGQingetal

  CollegeofStomatology,WestChina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s(610041)

  Abstract:Objective Toevaluatethedifferenceandsimilarityofthemaxillarygrowthafterlip-repairbetweenwiththeMillardRotation-AdvancementandwiththeTennisonTriangular.Methods FourthJapanwhiteRabbitswerediviedinto4groupsinrandom.GroupⅠwasunoperatedcontrols,GroupⅡwasunrepairedcontrols,GroupⅢwasrepairedbyMillardlip-repair,GroupⅣwasrepairedbyTennisonlip-repair.Alltheanimalsweresacrifiedandmeasuredat26weekspostoperatively(30weeksold).Results Wefoundthatboththetwocheiloplastyhadinhibitedthemaxillarygrowth,furthermore,TheGroupⅣ(Tennisonlip-repair)hadthemoreinhibitoryeffectthanGroupⅢ(Millardlip-repair),itisbecausethedifferentsofttissuemovementofupperlipafterlip-repairwithtwodifferentcheiloplasty.Conclusion TherearesomedifferentonmaxillarygrowthinunilateralcleftliprepairbetweenwithmillardandTennisonmethod.

  Keywords:Millard;Tennison;Maxillarygrowth

  对唇裂治疗效果的评价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整复术后患者鼻唇部畸形组织的复位重建形态,二是手术后对维持面部形态的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前一问题,经众多学者努力,手术方法日趋完善,目前常用的Tennison,Millard等优良手术方法已可以将绝大多数唇裂患者的形态恢复到接近正常。而对这些修复设计原理各异,术后唇组织移动规律及力学分布迥然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则少有研究。为了更好地,客观全面的评价当今常用的两种方法修复唇裂的术后效果,本实验研究观察了Tennison及Millard修补法对兔实验性唇裂修补术后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40只出生30天的日本纯种长耳大白兔,体重0.5~0.6kg,雌雄各半,以人工混合饲料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饲养。

  将实验兔随机分为四组;Ⅰ组:正常对照组,10只;Ⅱ组:唇裂伴牙槽突裂组,10只;Ⅲ组:Millard法修补法,10只;Ⅳ组:Tennison法修补组,10只。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麻醉及体位 参考文献[1]。

  1.2.2 手术方法

  Ⅱ组:用实验外科方法建立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动物模型[1]

  Ⅲ组:在Ⅱ组基础上以Millard旋转推进法修补唇裂组[2]

  Ⅳ组:在Ⅱ组基础上以Tennison下三角瓣法修补唇裂组[3]

  1.2.3 观察期及测量指标 参考文献[1]。

  全部动物均成活到预定观察期。术后26周(生后30周),用脱颈法处死全部动物,以精确到0.02mm的游标卡尺在颅骨标本上测量[1],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结果见附图

附图 四组动物上颌骨测量结果的比较

1.ABr 2.ABl 3.ACr 4.ACl 5.AEr 6.AEl 7.KJ 8.LJ 9.MNS 10.NNS 11.MN 12.OP 13.XHr 14.Xhl 15.Elr 16.EH 17.YY′ 18.ZZ′ 19.NA

  ―■―:正常对照组 ―□―:唇裂伴牙槽突裂组 ―*―:Millard法修补组 ―△―:Tennison法修补组

  上颌长度:Ⅳ组(Tennison法修补法)较Ⅰ组(正常组)6个指标均显著减小,对ABr及ABl(双侧上中切牙舌侧牙槽突缘至第一磨牙近中牙槽突缘之间的距离)的比较中发现Ⅳ组较Ⅱ级及Ⅲ组为小,且具有显著差异,其四个组上颌长度(ABr,ABl)由大到小顺序依次表现为:Ⅰ>Ⅱ>Ⅲ>Ⅳ。

  上颌宽度:Ⅳ组的KJ(右侧前颌一上颌骨缝内缘点至鼻中隔的垂直距离)、LJ(左侧前颌一上颌骨缝内缘点至鼻中隔的垂直距离)均较Ⅰ组及Ⅲ组为大,且有显著意义。Ⅳ组的KJ较Ⅱ组显著增大,Ⅳ组的双侧第一磨牙腭侧牙槽突缘至鼻棘的距离(MNS、NNS)两指标较Ⅱ组为大。四个组的MN值(双侧第一磨牙腭侧牙槽突缘之间的距离)大小顺序依次表现为:Ⅳ>Ⅲ>Ⅰ>Ⅱ。

  上颌高度:Ⅳ组HXr(右侧嚼肌中间缘至同侧额骨前眶上之间的距离),XHl较Ⅰ组及Ⅱ组为大Elr(右侧翼钩至同侧额骨后眶上突之间的距离)表现为:Ⅳ>Ⅱ,Ⅳ>Ⅲ;EIl(左侧翼钩至同侧额骨后眶上突之间的距离)表现为:Ⅳ>Ⅰ。

  面后份宽度:Ⅲ及Ⅳ组YY′(双侧额骨后额突前份侧缘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Ⅱ组。

  鼻中隔偏曲:Ⅲ组及Ⅳ组均表现为鼻中隔偏向裂隙侧。

  3 讨论

  3.1 两法影响上颌长度的差异

  通过上颌骨长度各项指标的测量,发现Ⅳ组的上颌骨长度较正常对照组变短,较Ⅱ组及Ⅲ组的ABr、ABl显著减小,其余指标较Ⅱ组及Ⅲ组也有一定程度减小,四个组的上颌长度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Ⅰ>Ⅱ>Ⅲ>Ⅳ。因此,我们认为,两法修补唇裂后其上颌长度不仅较术前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缩短,其对上颌骨前后向的抑制作用Tennison法大于Millard修补法。这可能是由于两法修补唇裂术后所造成的上唇压力不同或两法组织移位后唇压作用力的分布不同所致。根据Bardach的观点[4],张力的大小对术后上颌骨发育的受限存在正效应关系,张力越大,受限越明显。另外,在实验中,我们发现Tennison法修补后兔上中切牙的偏斜及舌侧倾斜所致的咬合紊乱较Millard法术后更严重,这是由于下三角瓣法的上唇张力主要集中在牙槽突表现的原因,而这种由于软组织作用力分布区域上的差异导致的咬合紊乱程度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上颌生长发育受限。Moss[5]甚至认为,咬合是一种调节剂,咬合越乱,其上颌发育受限会越明显。

  3.2 两法对上颌骨宽度和高度影响的异同

  在上颌宽度的测量中,关于前颌骨一上颌骨骨缝内缘点至鼻中隔的垂直距离(KJ、LJ)四组大小顺序表现如下:Ⅳ>Ⅲ>Ⅰ>Ⅳ。两组两侧第一磨牙间距离(MN)的大小顺序表现为:Ⅳ>Ⅲ>Ⅰ>Ⅱ。说明,Tennison法修补唇裂后其上面宽度既大于术前及正常对照组,也大于Millard术后兔的上颌宽度。

  从上颌高度方面看,Ⅳ组的XHr,XHl显著大于Ⅰ组,XHr、XHl、EIr显著高于Ⅱ组,而EIR高于Ⅲ组,表明Tennison法术后上颌高度较其余三组为大。

  总之,两法修补唇裂术后,其上颌宽、高、面后份宽都较术前及正常组有一定的增大,其增大的程度Tennison法术后要较Millard法术后更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Tennison法产生的较大唇压使上颌骨后退的程度大于Millard法术后,因此Tennison法术后上颌高度及宽度的代偿增大(“弓形效应”)要大于Millard术后上颌骨的代偿增大。

  3.3 两法术后软组织移动规律及其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的机制

  使用下三角瓣法修复唇裂时,在上唇所做的水平切口(相当于使两侧唇组织横向移动的松驰切口)集中在上唇的下部,故术中使两侧唇下部组织向裂隙移动的幅度相对于在使用旋转推进法时对同一部位组织的移动要大。相反在使用旋转推进法中所做的唇部的水平状切口集中在唇的上方,故术中两侧唇上部组织向裂隙移动程度又相对于在同一部位上使用下三角瓣时要大[7]。而唇上部的形态支撑结构是以上颌骨的基部为主,唇下部的形态结构则是依靠于牙槽突与前牙。现已知,上颌骨基部骨质结构与牙槽突明显不同,导致二者对外力作用后的敏感性和反应不同[6],牙槽突骨质在自身和牙受到牵、压等作用力后,极易发生骨的增生和吸收,而上颌骨基部骨质具有较强的抗压力和支撑力。所以表现出下三角瓣法修复兔的唇裂后较旋转推进法更易于引起前牙及牙槽突,甚至上颌骨生长发育上的异常改变。

本文校对:史宏男

  基金项目:本课题获卫生部科研基金资助(编号96-1-238)

  作者简介:石 冰(1964-),男,教授

  参考文献:

  [1] 石 冰,龙 洁,王 晴,等.唇裂伴牙槽突裂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2):138.

  [2] 石 冰,龙 洁,王 晴.Millard法修复唇裂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9,17(2):102-103.

  [3] 石 冰,龙 洁,王 晴,等.Tennison法修复唇裂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2):141.

  [4] BardachJ.Theinfluenceofcleftliprepaironfacialgrowth[J].CleftPalateJ,1990;27(1):76-78.

  [5] MossML,SalentijnL.Theprimaryroleofthefunctionalmatriclesinfacialgrowth[J].AmJOrthod,1969,55:566-670.

  [6] BardachJ,KLausnerEC,EisbachKJ.Theinfluenceofprimaryunilateralcleftliprepaironfacialgrowth.PartI:Lippressure[J].CleftPalateJ,1977,14:88-92.

  [7] 邓典智,王洪涛.常用的两种单侧唇裂修复方法的对比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4;4(3):127-129.

收稿日期:1999-12-13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