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传染性脓疱病

现代畜牧兽医

2009-12-07 www.cnaho.com A +

小尾寒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理学诊断与防治黎莉1,刘骞2,车广义2,刘孝刚3
(1.辽宁省锦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检验所,辽宁锦州121000;
2.辽宁省北镇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锦州121000;
3.辽宁医学院,辽宁锦州121000)2005年3月锦州地区某养羊户饲养的150只小尾寒羊,发生了以唇部皮肤呈菜花样增生、出血、溃烂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学观察,诊断为小尾寒羊传染性脓疱,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5年3月20日,锦州地区杨某从外地购进150只3~4月龄的小尾寒羊,白天到长有野草、带刺灌木及树木的山坡上进行放牧饲养,晚上回到圈舍内,至3月29日早晨放牧之前,发现有5只羊的嘴唇皮肤明显肿胀,呈花菜样增生、发硬、出血破溃,接着每天都有一部分羊陆续发生此病,直到5月2日止共有56只羊发病,死亡18只,发病率为37.3%,死亡率为32.1%,曾用外用药涂抹患部,但未见明显效果。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病羊全身状况无明显变化。发病初期,病羊唇部、口角、鼻镜或眼睑皮肤上出现散在的、小的、质地较硬的结节状突起,但不影响采食,接着小突起逐渐肿大、发硬,融合成丘疹、水疱、脓肿,并因采食而致表面开裂、破溃、出血,外观呈花菜样,表面附黑色很厚的痂皮,状如乳头样瘤,最后因病羊唇部严重疼痛与厌食、饥饿、衰竭而死。少数病羊眼结膜潮红,有炎性分泌物,甚至失明,有的病羊在外阴、蹄叉和蹄冠及乳头上出现水疱、脓疱与结痂,表现跛行。剖检的病羊内脏无明显可见变化。3病理组织学检查取病羊唇部皮肤瘤样肿块,经10%福尔马林固定,系列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染色,镜检。瘤样肿块组织由增生肿胀的表皮和真皮组成。在表皮部分,可见大部表皮正常,但有些地方表皮增生变厚,细胞层次增多,含有毛囊。病变的特征性变化在真皮部分,真皮的浅层无明显变化,但是真皮的深层大大增厚,含有若干个充满红色角蛋白的空腔。角蛋白均质红染,呈粗纤维状中心性层层环绕,很象鳞状细胞癌的角化珠。含角蛋白的空腔大小不一,随切片方向,可为椭圆形或圆形,有些角蛋白在切片时脱落而成空腔,有些角蛋白正在形成而呈实心状。角蛋白腔的腔壁由基底层细胞构成的,基底层整齐,但可伸入周围真皮中。基底层细胞之上是棘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由其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在腔壁内形成角化珠,角蛋白脱落后进入腔内。从早期的角化珠病变可以看出,角化珠是由毛囊间的表皮向深层生长加厚,形成隐窝,最后成为多个封闭包囊,充满了永久存在的角质蛋白。棘细胞表面的棘特别粗长,十分明显,显示鳞状细胞癌或角化棘皮瘤(皮内角化细胞瘤)的结构特征。由此可见,山羊唇部的瘤肿块主要是由真皮内的角质蛋白包囊组成的。在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浆中,未发现嗜酸性包涵体。在增生的基底层细胞中未见分裂相。在真皮深层,在这些角蛋白的包囊之间,有多个炎症细胞集结区。炎性细胞大多发生凝固性坏死,胞核圆形或长形,以巨噬细胞为主。炎区的瘤性上皮组织也发生凝固性坏死,皮脂腺扩张坏死。4病原学检查取唇部病变皮肤,以2.5%戊二醛固定后加工脱水,树脂包埋,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在光镜下检查形态变化,在电子显微镜下检查病毒。可见在上皮细胞的胞浆内有散在,大小在290×160nm,形如痘病毒的病毒颗粒。5鉴别诊断本病在临床上与绵羊痘、蓝舌病、口蹄疫、坏死杆菌病、鳞状上皮癌、角化棘皮瘤等病有相似之处,应进行鉴别诊断。5.1绵羊痘仅发生于绵羊,以全身无毛处皮肤上出现坚硬、扁平、圆形、中央凹的脐状丘疹为特征,且病羔全身症状明显,致死率较高。5.2蓝舌病主要发生于昆虫盛行的季节,病羊持续高热,口唇肿胀与糜烂,舌发绀,严重跛行及高的致死率。5.3口蹄疫以口腔与蹄部出现水疱和烂斑,病羊表现流涎和跛行等突出症状,成年绵羊的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很低,羔羊的病死率达40%以上,剖检可见心肌坏死及出血性胃肠炎。5.4坏死杆菌病由坏死杆菌引起成年绵羊的腐蹄病及羔羊“白喉”,常以蹄部组织的坏死与脓肿,口腔灰白色假膜及溃疡为特征,缺乏羊口疮特有的脓疱与结节状痂皮,以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交接处,可检出坏死杆菌。5.5鳞状上皮癌主要由鳞状上皮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皮肤任何部位,不限于唇部,肿瘤细胞可以入侵皮下组织。5.6角化棘皮瘤主要表现为棘细胞层增生,表皮明显增厚,并出现上皮细胞核分裂相和角质株,类似于鳞状上皮癌的病变,但细胞的异形性不明显,基底膜完整,羊的传染性脓疱皮肤病理组织学病变与棘皮瘤十分相似,但棘皮瘤可以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而且上皮细胞内不见病毒颗粒。6诊断根据发病羊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诊断为小尾寒羊传染性脓疱病。7防治措施7.1及时隔离病羊,清扫圈舍,用1%的菌毒敌喷洒圈舍、地面、墙壁及带羊彻底消毒,每日1次,防止病原扩散,减少羊群密度。7.2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病变患处,除去污物及痂垢,然后涂2%龙胆紫,每日1次,直至痊愈。7.3对病情严重的病例肌肉注射青霉素,每日2次,每次80万IU,连用3d,防止继发感染。7.4给羔羊提供柔软的垫草和精细的草料,挑出带芒刺坚硬的垫草与饲草,改放牧为舍饲。7.5给羔羊圈内放置矿物质盐和优质苜蓿草,让羔羊自行舔食,以减少啃土啃墙,保护皮肤黏膜不被损伤。7.6处理病变时,将去除的痂皮收集烧掉。采取上述措施1周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8小结与讨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但病毒对高温及氯仿敏感,60℃30min可杀死,病毒对大多数消毒剂敏感。干燥痂皮中的病毒能够在7℃存活23年,因此,对脱落的痂皮要及时处理。本病主要危害1岁以内的羔羊,而以3~4月龄羔羊发病率最高,常为流行性;成年绵羊多呈散发性,发病率较低,也可感染山羊、猫和人。本病多发于秋初(8、9月份)和早春(2、3月份)。该病的传染主要是病羊,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病毒存在于污染的圈舍、饲槽、栏杆、垫草、饲草等,通过受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圈舍潮湿和拥挤,饲喂带芒刺或尖硬的饲草、羔羊的出牙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羊只经长途运输或一些应激因素也可造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在未免疫和新引进的易感羊群中,本病在短期内可使大多数羊感染。因此,引进羊群以前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保证从非疫区进羊。及时隔离病羊,定期对羊舍进行清扫和消毒,以防病原扩散。本次发病系3~4月龄羔羊,发生于3月份,从外地购进,到山坡上放牧饲养9d后开始发病,符合本病的流行特点,由于发病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没有及时隔离病羊,病羊与健康羊继续同群放牧,造成严重传染,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