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元凶什么,怎样预防?

2015-09-06 久久健康网 A +

  手足口病的元凶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型)肠道病毒引起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肠道病毒都会引起手足口病,目前,全球所呈报的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4、5、9、10、16型,B组的2、5、13型,以及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在非流行期时,以散发病例为主,各种(型)肠道病毒都可检出;当暴发流行时,常以一种病毒或少数几种病毒为主。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我国主要以CoxA16为主,EV71少见。

  柯萨奇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在外观上无法区别,只是EV71引起手足口病发生并发症或重症的机会较前者大。

  肠道病毒的耐受性

  肠道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肠道病毒对多种化学剂均有一定的抵抗力,75%的酒精也不能将其灭活。但在紫外线及干燥环境下会变得脆弱,对高温敏感,100℃以上立即死亡,此外,高浓度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可将之杀灭,甲醛和碘酒消毒一定时间能将之灭活。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患儿和无症状带病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皮肤皮疹或水疱破损处,口腔分泌物、粪便等常带有大量病毒。发病第一周的传染性最强。

  无症状带病毒者在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人(隐性或显性感染后)并无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不会引起公众和医生的注意,但他们体内含有大量可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极易传播给健康易感人群。例如无症状带病毒的成人可将病毒传染给居家的婴幼儿。

  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粪便、皮肤皮疹或水疱破损处以及口腔中的病毒可直接污染所接触到的人。

  经消化道传播:粪便、皮肤皮疹或水疱破损处以及口腔中的病毒可污染环境中的物品,被肠道病毒污染过的毛巾、水杯、奶具、餐具、玩具、衣物、床品、食物、水源等,都可经手—口传播病毒。

  经呼吸道传播:患者通过大声说话、咳嗽、喷嚏等方式将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在空气中,当空气中病毒达到较高浓度时,就会传播给同一环境中的健康易感者。

  医院交叉感染:收治过手足口病患者的诊室或候诊区,若通风条件差,公共设施无法及时消毒,易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因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引起感染手足口病的也有报道。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在暴发流行时,任何年龄段的人均可感染发病。

  最易感染发病的是学龄前儿童:学 龄前儿童(3~6岁)的免疫系统并未发育完善,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成人差;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是这些儿童聚集密度最大的地方;且卫生习惯仍较差, 玩具用品等经常共享;加之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和前驱期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因此手足口病容易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中迅速蔓延。

  成人感染也有发病的风险:成人大多以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免疫力较差的成人也会像儿童一样发病。成人手足口病的皮肤症状和儿童相似,有些症状甚至比儿童会更严重。

  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

  无明显的地区性:由于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较短时间内就可能发生大流行。常常2~3年会有一次规律性的高峰。暴发流行几乎每年在世界各处都会发生,大多局限在某一地区,也可能引起大规模流行。

  较明显的季节性:近年疫情报告的资料显示,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生,但由于肠道病毒更适应潮湿、温热的环境,因此以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近年各地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手足口病发病形式与以往只有一个高峰不同,呈现两个发病高峰——6月和12月,所以冬季也不可忽视预防!

  人群聚集性:暴发流行时,幼儿园、托儿所、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为主要流行区域,呈现群体发病现象。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或地区,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目前尚无特异性疫苗预防。全球已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各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若是曾得过手足口病,只对曾感染过那种(型)病毒有免疫力)。

  隔离传染源:患者隔离时间应为发病后不少于两周,或症状消失后一周。

  切断传播途径:疾病流行季节和地区“勤通风、勤洗手、常消毒、吃熟食、控传染”是关键。

  小编总结: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手足口病的传播路径等一些知识,相信大家知道了这些,对它的预防就有了方法了吧。

  久久健康网(www.9939.com)独家专稿,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10-63733891-0838。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