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治疗进展

2015-11-27 放心医苑网 A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以往称后者为非q波型心肌梗塞(nqmi)。是由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梗塞相关动脉的不完全闭塞性血栓,是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血栓”形成,不同于st段抬高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脉内闭塞性的“红血栓”。因此nsteacs的治疗策略与steacs有很大差异。

危险分层模式

随着早期危险因素分级的不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ua/nstemi)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也不尽相同。早期准确地对病人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从而改善预后。timi危险积分是在timi11b试验中产生的。它的七个预测因子是:

(1)年龄≥65岁;

(2)至少存在三个冠心病危险因素(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

(3)冠脉狭窄显著(已知冠脉狭窄≥50%);

(4)st段压低;

(5)严重心绞痛症状(24小时心绞痛≥2次);

(6)7天内应用过阿司匹林;

(7)心肌酶升高(ck-mb和/或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

出现上述每一个危险因素则积1分,timi危险积分简单,实用,已被前瞻性证实,其缺点是冠脉狭窄程度不易在就诊时确定。timi积分越高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大。timi积分0~1分的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为4.7%;而当timi积分为6~7分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上升至40.9%。

除timi危险积分外,早期的危险分层模式有rush模式,ahcpr模式,2000年发表的pursuit试验分析出一系列nsteacs的危险预测因子。2002年acc/aha根据已有的临床试验证实的危险因素制定了nsteacs危险分层指南。这些危险分层模式对于nsteacs的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

危险分层指标

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是急诊就诊的胸痛病人危险分层的重要根据。已证实肌钙蛋白t升高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再次心肌梗塞及猝死的比率较高。,最近研究表明,伴肌钙蛋白t升高的nsteacs患者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滞剂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优于肌钙蛋白t阴性的nsteacs患者。冠脉内镜证实:冠脉内血栓存在是nsteacs患者肌钙蛋白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肌钙蛋白t升高是nsteacs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morono等对比稳定型心绞痛(sap)和uap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标本后发现,uap患者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多,并且出于激活状态,提示ua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有报道全身急性期反应炎症标记物的升高如: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水平等因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预测因子。

最近有研究表明briannatriureticpeptide(bnp)在nsteacs患者早期危险分层中起重要作用,血中bnp和nt-probnp的水平与nsteacs患者的病死率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危险分层后,即可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高危及中危患者主张早期侵入性治疗,低危患者主张进行非侵入性的应激试验。

早期介入治疗

从1989年10月开始的第一个研究早期介入治疗及保守治疗效果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timiⅲb表明:直接介入治疗并不能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非q波型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和心肌梗塞的发生率。之后的vanqwish及mate试验也未能发现早期介入治疗的优越性。但friscⅱ,tactics-timi18及rita3,isar-cool均显示:早期介入治疗优于保守治疗。rita3试验共入选181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两组病人均使用依诺肝素。复合终点事件为死亡、1年内发生的非致死性心肌梗塞、4个月内复发心绞痛。结果发现:在4个月内,早期介入组有86例(9.6%)发生复合终点事件;而保守治疗组有133(13.3%)发生复合终点事件(or0.66,p=0.001)。这种差异主要由于早期介入治疗可使复发性心绞痛的发生率减少一半。一年之内死亡及心肌梗塞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68(7.6%)及76(8.3%)(or0.91,p=0.58)。因此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早期介入治疗优于保守治疗主要因为它可使复发性心绞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又不增加死亡及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