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瘙痒症

瘙痒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2016-09-04 互联网 A +

  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症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理论认为,皮肤瘙痒主要为“风、湿、热、毒”侵袭皮肤造成气血凝滞,肌肤失养,热毒壅盛,按此观点用药疗效较好。

  瘙痒症的辨证论治

  1、风寒外袭证:瘙痒多发于暴露部位,天气寒冷或气温急骤变化时可诱发或加重,或夜间解衣卧床时亦瘙痒症甚,皮肤干燥,恶寒、微发热,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浮紧。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疗法:治以祛风散寒、调和营卫,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2、风热郁滞肌肤证:瘙痒好发于夏秋季节,气温干燥时可诱发或加重,或夜间卧床时加重,身热,微恶风寒,口渴,出汗,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或干,脉浮数。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疗法:治以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3、湿毒蕴结肌肤证:瘙痒好发于肛门周围、阴囊及女阴部位,痒时难以控制,引起过度搔抓,抓后局部可有抓痕、红肿,日久则肥厚、苔藓化,汗出,摩擦及食物刺激等可诱发或加重,妇人可伴有带下腥臭,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除湿止痒。

  疗法:治以祛风除湿、清热止痒。

  4、血热风盛证:周身瘙痒剧烈,肌肤灼热,抓破出血,遇热痒剧,得凉则安,身热心烦,口燥咽干,多见于青壮年,春夏好发,舌质红苔黄干,脉数。清热凉血、消风止痒。

  疗法:治以搜风清热。

  5、血虚风燥证:多见于年老羸弱者,皮肤瘙痒,发无定处,夜间尤甚,难以入眠,周身皮肤干燥脱屑,抓痕累累,经久不愈,冬重夏轻,伴倦怠无力,大便艰涩,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疗法:治以养血消风、润燥止痒。

  6、肝郁血虚证:皮肤瘙痒多因情绪激动时产生,精神抑郁,面容憔悴,叹息,心烦,口苦,妇女月经失调或闭经,唇甲色淡,舌质淡或暗,苔薄,脉细涩。疏肝解郁、养血祛风。

  疗法:治以养肝补血、润燥止痒。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