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肾囊肿

肾囊肿的“家族成员”

2009-06-05 中国实用医药 A +

  部分患者可因囊肿本身及囊内压力增高、感染等而出现以下病状:

  ① 腰、腹不适或疼痛:其原因是由于肾脏肿大和扩张,

  使肾包膜张力增大,肾蒂受到牵拉,或者使邻近器官受压引起。另外,肾脏因多囊含水量大,变得沉重,下坠牵拉,也会引起腰部疼痛。疼痛的特点为隐痛、钝痛,固定于一侧或两侧,对向下部及腰背部放射。如有囊内出血或继发感染,则使疼痛突然加剧。如合并结石或出血后血块阻塞尿路,则可出现肾绞痛。

  ② 血尿: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发作呈周期性。发作时腰痛常加剧,剧烈运动、创伤、感染可诱发或加重。出血原因是因为囊壁下方有许多动脉,由于压力增加或合并感染,使囊壁血管因过度牵拉而破裂出血。

  ③ 腹部肿块:有时为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60―80%可触及肿大的肾脏。肾脏愈大,肾功能愈差。

  ④ 蛋白尿:一般量不多,24小时尿内不会超过2克,故不会发生肾病综合征。

  ⑤ 高血压:固囊肿压迫肾脏,造成肾缺血,使肾素分泌增多,引起高血压。在肾功能正常时,已有50%以上患者发生高血压,肾功能减退时,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

  ⑥肾功能减退:由于囊肿压迫、占位,使正常肾组织显著减少,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肾囊肿的检查方法:肾囊肿多见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一般无明显症状或者症状姗姗来迟。早期既无疼痛,也无血尿,尿常规化验也无异常。多数在肿物较大时才被发现。若在腹部摸到光滑的囊性肿物,可于较强光源下照射,儿童或腹壁较薄的患者,囊肿可透光。

  比较可靠的方法有X线造影、肾脏B型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及CT检查。在肾囊肿时,泌尿系X线造影可能见到肾盂、肾盏受压变形,但边缘光滑,无破坏。肾囊肿不是肿瘤,但极易与肿瘤相混淆,因此肾囊肿与肾恶性肿瘤的鉴别十分重要。二者的鉴别方法可用肾实质性断层造影或肾动脉造影。肾实质断层摄影时,囊肿部位影像浅,肿瘤部位影像深;肾动脉造影时,囊肿部位血管稀疏,无造影剂浓聚,肾恶性肿瘤则因血管丰富,有造影剂浓聚。怀疑囊肿恶性变时,可进行囊肿穿刺,抽出囊液进行常规检查及脱落细胞检查;也可向囊肿内注入造影剂,检查囊壁有无肿瘤。B型超声和CT很容易将肾囊肿和肾

  肾囊肿分为多囊肾和单纯性囊肿。

  囊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不但牵拉肾脏包膜引起腰部不适,也会压迫肾脏影响肾功能。

  单纯性的肾囊肿,在临床上较常见,且多见于成年人,其发生机制与肾小管的梗阻局部缺血和先天性的发育障碍有关,可以分为单发囊肿和多发性囊肿,两者预后不同。

  类型严重程度需视患者病情发展所致阶段来进行诊断。所以如果得知自己患肾囊肿,又对此病了解甚少的话,肾病专家建议:到专业治疗肾病的医院进行全面诊断咨询,这样便于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得知病情轻重程度,严重的话配合相应的的专业治疗和护理,同时遵医嘱从生活和饮食上加以注意,避免病情加重。

  肾囊肿的一些表现:

  (1)腰腹不适或疼痛:疼痛的特点为隐痛钝痛固定于一侧或两侧向下部及腰背部放射;

  (2)血尿: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3)腹部肿块:有时为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60―80%可触及肿大的肾脏肾脏愈大肾功能愈差;

  (4)蛋白尿:一般量不多24小时尿内不会超过2克故不会发生肾病综合征;

  (5)高血压:囊肿压迫肾脏造成肾缺血使肾素分泌增多引起高血压。

  (实习编辑:潘东波)

  实质性肿瘤区别开来,因此,这是一种十分重要而理想的检查方法。

  肾囊肿的治疗方法: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疗肾囊肿的特效方法。对于小的肾囊肿,无症状时不需要做任何治疗,但要定期复查,观察囊肿是否继续增大。无症状者应经常进行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培养,每半年至1年进行一次肾功能检查,包括内生肌酐清除率。由于感染是本病恶化的重要原因,所以不在十分必要时,不要进行尿路创伤性检查。肾囊肿穿刺作用不大,不仅易于感染,易于复发,而且经观察也不能延缓肾功能损坏的发生。手术切除囊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肾表面的囊肿可以切掉,但要切掉埋在肾脏深部的囊肿就相当困难。肿物较大且有恶变可能时,可以进行手术探查,如果证实为良性囊肿,可将肾表面的囊壁切除,边缘用肠线与肾实质连续缝合,残留囊壁涂以碘酊。一侧肾实质广泛破坏,对侧肾功能正常者,可行肾切除术。如果是双侧多囊肾,则需要移植一个健康肾脏,再切掉两个多囊肾。医学发展至今,这可能是治疗严重多囊肾的好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至今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囊肿,但中成药“肾必宁”“尿毒灵”系列对多囊肾引起的长期顽固性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不全疗效显著,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案。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