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咽部麻风

咽部麻风的治愈标准

2009-07-29 家庭导报 A +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病,以侵犯皮肤、粘膜及周围神经为主,亦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器官。麻风杆菌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进入人体。本病不胎传,也不遗传。

  临床表现:麻风病变多数发生于鼻部,有时全身症状未出现之前,鼻腔分泌物涂片中可找到大量麻风杆菌,传染性极强。咽部麻风较少见,多为鼻部瘤型麻风向下蔓延所致。除初期阶段咽粘膜可呈急性水肿外,一般呈结节样浸润,粘膜干燥萎缩,悬雍垂、硬腭、软腭、腭弓及扁桃体等处均可发生结节性浸润,病变破坏所致的缺损、瘢痕常呈放射状。患者咽反射消失,开放性鼻音,但不觉疼痛。耳大神经受侵犯可致增厚粗大,面神经可因病变侵犯刺激发生痉挛,亦可因病变压迫出现周围性面瘫。痉挛和面瘫同时存在,这是麻风性面瘫的特征。

  诊断:根据麻风病接触史,慢性病程,全身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损害,病变部位分泌物活检,找到麻风杆菌即可确诊。晚期麻风须与结核、梅毒相鉴别。

  治疗:全身抗麻风治疗为主。局部对症处理。

  麻风治愈标准  临床治愈标准LL及BB皮损消失近一年内神经干无压痛和一年内无麻风反应连续12月查菌阳性组织病理无麻风性改变抗酸染色阴性TT皮损消退近一年内神经干无压痛感觉恢复或部分恢复一年内无麻风反应3月查菌一次连继4次阴性组织病理无麻风性改变未定类查菌阳性者与LL同查菌阴性者与TT同

  麻风病的治愈标准 麻风病的发病机理:  麻风病的免疫:麻风病是一慢性传染病模型,也是一个免疫病慢性疾病模型。长期以来,人们就观察到,在临床上存在有结核样型和瘤型两种不同的极型,各型麻风在组织病理学上和组织内含菌量的多少都表现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并非麻风杆菌有不同的菌株,而是由于机体对麻风杆菌的免疫反应不同所致。近年来根据临床、细菌、病理、免疫等方面表现和特点,都可见到这种渐次移行的现象。为了形象地说明以免疫力为基础的这种状态,借用物理学上的光谱概念,确立了麻风病的免疫光谱现象。即从结核样型、界线

  麻风病的病理改变 麻风病的治疗措施:  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  1、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开始剂量每天50mg,4周每天100mg,连续服用。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连服3个月后停药2周。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性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砜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