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异尖线吸虫蚴移行症

人体寄生虫学精品课程网站

2009-11-26 course.jingpinke.com A +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humanparasit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编号:学时:56
主编姓名:何蔼单位:中山医学院职称:副教授
主审姓名:詹希美单位:中山医学院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本科学生专业:医学各专业年级:三年级
编写日期:2003年5月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的
  人体寄生虫学(humanparasitology)也称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parasitology),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本科医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应强调三基、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同时介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与方法,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科研思路及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基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寄生虫分类学的重要依据及寄生虫生活史各期基本形态,形态与功能、诊断的相互关系。掌握寄生虫生活史及生活史各期对宿主的危害和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通过学习寄生虫的生活史过程,掌握寄生虫的流行和传播及预防和控制的原则。基本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阐述形态和机能,生态与流行,免疫与致病等内容,使学生系统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寄生虫病的原理,引导学生把寄生虫的形态与病原学诊断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基本技能训练:根据寄生虫标本制作和诊断方法的特殊性,强化训练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能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掌握病原学诊断、实验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等操作技术。了解免疫学诊断技术及高新技术诊断方法。科学态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寄生虫的标本观察和实验流行病学、实验动物的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分析和开展学生业余科研小组活动,体会科研设计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专业外语: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人体寄生虫的学名,掌握主要专业英文词汇。参考学时
教学时数共56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为4:3。
(二)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
一般了解: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寄生虫病控制中存在问题,寄生虫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第二章
第一节
牢固掌握:寄生、共栖、互利共生、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
第二节
牢固掌握: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直接型的土源性蠕虫,间接型的生物源性蠕虫,寄生虫的生殖及其世代交替。
寄生虫与宿主类别(中间宿主、终宿主,储蓄宿主及转续宿主)。
一般掌握:寄生虫的分类。
第三节 
一般了解: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
第四节
牢固掌握: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第五节
牢固掌握:寄生虫的免疫应答类型及其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寄生虫抗原,免疫逃避。
一般了解:寄生虫的免疫应答,寄生虫诱导的超敏反应。
第六节
牢固掌握:感染期(感染阶段)、寄生虫感染、寄生虫病、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的概念。幼虫移行症(内脏幼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异位寄生的概念。
一般掌握:引起幼虫移行症的病原及感染途径、感染方式、致病。
一般了解:多寄生现象。
第三章
第一节
牢固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第二节
牢固掌握: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第三节
牢固掌握: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地概念。
第四节
一般了解: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
牢固掌握: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第四章
一般了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方法在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研究的应用。寄生虫
病免疫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
第五章
牢固掌握:原虫的基本形态结构、生活史类型和滋养体及包囊的概念。
原虫的致病特点(增殖作用、机会性致病)。
一般掌握:原虫的生理(运动、摄食、代谢和生殖)。
一般了解:常见原虫种类的分类。
第六章
第一节
牢固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史。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病原检查和鉴别诊断方法。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一般掌握:病理变化。血清学诊断和DNA扩增诊断。
一般了解:滋养体的超微结构的特征。
影像诊断。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特点。
2.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常用诊断方法。
3.理解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作用。
4.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与结肠内阿米巴形态鉴别要点。
实验内容:
观察标本及实验操作:
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染色标本的形态结构观察,阿米巴培养及活体标本观察,包囊碘液染色检查法。
2.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染色标本的形态结构观察
3.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大体病理标本观察。
基本技能训练:
1.绘制包囊,滋养体形态图。
2.与非致病结肠内阿米巴鉴别。
3.学习培养技术和病原检查方法。
第二节
一般掌握: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的形态结构,与溶组织内阿米巴比较。
一般了解:哈门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蜓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齿龈内阿米巴等原虫滋养体、包囊的形态结构,与溶组织内阿米巴比较。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如耐格里属阿米巴、棘阿米巴属阿米巴的感染途径、方式及致病特点。
第七章
第一节
牢固掌握: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和病原诊断。流行因素和我国黑热病流行类型及白蛉媒介。防治原则。
一般掌握:免疫诊断。
一般了解:前鞭体的形态结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利什曼病的危害性,我国防治黑热病的成就及现状。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无鞭毛体的形态特征,注意与真菌区别。
2.了解病原学诊断方法。
3.从寄生部位理解致病作用。
实验内容: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形态结构的观察。观察媒介-白蛉。
第二节
一般了解:布氏冈比亚锥虫、布氏罗得西亚锥虫和克氏锥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原则。
实验内容:观察锥虫的锥鞭毛体。
第三节
牢固掌握: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和诊断。
一般掌握: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流行和防治原则。
一般了解: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免疫。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特征。
2.了解病原学诊断方法。
实验内容:
观察和绘制滋养体、包囊形态结构图。
第四节
牢固掌握: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特点,致病和实验诊断。
一般掌握:阴道毛滴虫的流行和防治原则。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阴道毛滴虫的形态,了解病原学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
观察和绘制滋养体形态结构图。
第八章
第一节
牢固掌握:疟原虫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疟原虫生活史包括在蚊体内发育和在人体内发育的红细胞外期及红细胞内期,间日疟原虫红外期两型子孢子及休眠子学说。四种疟原虫红内期形态鉴别及其发育周期。疟原虫的致病(潜伏期、疟疾发作、再燃、复发、贫血、脾肿大、凶险型疟疾等)。带虫免疫和免疫逃避机制。病原学诊断。疟疾流行的环节,疟疾暴发流行的特点,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综合防治措施)。
一般掌握:免疫学诊断。疟疾媒介按蚊。疟疾的免疫(先天抵抗力,获得性免疫)。
一般了解:裂殖子超微结构及侵入红细胞过程。疟疾疫苗的研究慨况。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世界和我国疟疾流行概况及我国防疟工作的成就及今后的任务。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疟原虫生活史,理解疟原虫的致病机理。
2.掌握疟原虫病原学诊断方法及三种疟原虫的鉴别要点。
3.初步了解疟原虫的媒介―按蚊。
4.了解疟疾的防治要点。
5.学习研究疟原虫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观察标本和实验操作:
1.观察恶性、间日和三日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各期形态。
2.蚊体内卵囊、子孢子、按蚊标本。
基本技能训练:
1.绘制疟原虫红内期形态图(间日疟、恶性疟)并要以生物发育的动态观点理解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
2.掌握鉴别四种疟原虫的基本要点。
3.通过动物(鼠)接种疟原虫,血涂片制作和染色技术,初步了解诊断疟疾和研究疟原虫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第二节
牢固掌握:刚地弓形虫的感染阶段和方式。
先天性和获得性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隐性感染与机会致病性的特点,弓形虫病与其他免疫力低下疾病的关系,与优生优育的关系。
一般掌握:病原学检查与血清学试验。
一般了解:刚地弓形虫的形态(滋养体、假包囊、包囊、卵囊)。弓形虫的发育,内二芽殖法生殖的概念,增殖和宿主转换,流行病学(流行概况、流行环节)和防治原则(有关动物的监测,肉类加工,食品的检疫制度,对孕妇作弓形虫常规检查)。
实验内容:
观察滋养体、假包囊、包囊、卵囊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
牢固掌握:隐孢子虫的致病(隐孢子虫是一种重要的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机会性致病原虫。与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疾病有关,隐孢子虫是艾滋病人合并肠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感染后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
一般了解: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诊断、流行和防治原则。
实验内容:
观察卵囊的形态结构。
第四节
牢固掌握: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孢子虫病)的危害性,卡氏肺孢子虫是机会性致病寄生虫,与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疾病有关,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结构。
致病特点(流行型,多发生于早产儿及营养不良的虚弱婴儿;散发型,发病多与艾滋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术后、长期饥饿、恶性营养不良及免疫缺陷等有关)。
一般掌握:生活史
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
一般了解:X线检查。
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动物实验理解机会致病原虫的致病条件,以及宿主免疫功能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做动物实验,培养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大鼠感染卡氏肺孢子虫动物实验。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标本的观察。

第三篇 医学蠕虫学
第十章
第一节
牢固掌握:吸虫的共同形态特点和功能,生活史的阶段性和复杂性。
一般掌握:吸虫生长、发育、繁殖及在不同宿主环境中不同发育阶段的一般规律。
一般了解:蠕虫的概念,成虫体壁超微结构及生理功能。常见寄生人体吸虫的分类。
第二节
牢固掌握:华支睾吸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特点。
生活史过程。
感染期、感染方式和途径。
致病和实验诊断。
我国不同地区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因素以及如何从流行病学角度进行防治。
储蓄宿主(保虫宿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慨念。
一般了解: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繁殖的规律。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华支睾吸虫为代表,掌握吸虫基本形态和生活史的基本特点。
2.了解感染途径、感染方式、寄生部位与致病作用及防治要点。
3.掌握虫卵形态特征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4.学习绘制虫卵形态图的基本技能。
实验内容:
观察标本和实验操作:
1.华支睾吸虫成虫、虫卵标本、中间宿主的种类、不同发育阶段幼虫形态观察。
2.成虫在肝胆管内的致病情况。
基本技能训练:
1.标记成虫形态图,建立吸虫和华支睾吸虫的基本形态概念。
2.绘制虫卵图,掌握识别虫卵的要点。
第三节
牢固掌握:布氏姜片吸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生活史过程,致病作用。
一般掌握:布氏姜片吸虫的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原则。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成虫的基本形态和生活史的基本特点。
2.从成虫的体积和腹吸盘的大小理解其机械致病作用。
3.掌握虫卵特征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4.掌握植物媒介、防治要点。
实验内容:
1.观察布氏姜片吸虫成虫、虫卵标本、中间宿主的种类、植物媒介,不同发育阶段幼虫形态。
2.标记成虫形态图,绘制虫卵图。
第四节
一般掌握:肝片形吸虫的生活史、致病特点。
一般了解:肝片形吸虫的形态、流行和防治。
第五节
牢固掌握: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和虫卵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活史(斯氏狸殖吸虫基本相同),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游窜,成虫寄生造成的损害及临床表现,保虫宿主在流行传播上的重要意义,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概念,转续宿主的概念。
实验诊断(病原学和血清学)。
斯氏狸殖吸虫是人兽共患以兽为主的致病虫种,人可能是它的非正常宿主,引起的幼虫移行症可分为两种类型:皮肤型与内脏型。
一般掌握:并殖吸虫的流行环节和防治原则(两种并殖吸虫基本相同)。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
2.了解并殖吸虫寄生部位和主要致病作用。
3.掌握卫氏并殖吸虫虫卵的形态特征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实验内容:
两种吸虫的成虫,虫卵形态特征并标图或绘图。
成虫寄生在肺的病理标本。
第六节
牢固掌握: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形态特点。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及其生物学特点(包括侵入人体、在人体内的移行发育、有性生殖、定居及寿命,成虫产卵、卵的排出及分布,虫卵的孵化和毛蚴的行为,螺类宿主对毛蚴的吸引作用,幼虫在螺体内的发育和无性繁殖,尾蚴逸出的条件和尾蚴的生态)。
日本血吸虫尾蚴所致的损害(尾蚴性皮炎),童虫所致的损害,成虫所致的损害,虫卵所致的损害(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异位寄生和异位损害。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伴随免疫的概念。
实验诊断,包括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的应用。
流行环节(传播途径和方式,保虫宿主在传播上的意义,钉螺生态)流行区类型及流行因素,综合防治措施。
一般掌握:异位血吸虫病(肺型血吸虫病、脑型血吸虫病)。综合查病。血吸虫感染的免疫(抗原,免疫逃避和免疫调节等)。
引起稻田皮炎(尾蚴性皮炎)的病原,感染途径、方式,致病。血吸虫病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与流行现状,自然灾害(如洪水暴发)对流行的影响。
一般了解:寄生于人体的裂体吸虫的种类,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的地理分布及危害。我国防治血吸虫病的成就及流行现状。雌雄虫合抱的意义。血吸虫病患者与乙型肝炎的关系,沙门氏菌-血吸虫综合征。血吸虫疫苗的研究现状。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毛蚴、尾蚴及成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
2.通过动物实验掌握血吸虫的感染期、感染途径和致病作用。
3.掌握虫卵形态特征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4.了解免疫学诊断方法和意义。
实验内容:
观察标本及实验操作:
1.日本血吸虫成虫、尾蚴、虫卵及中间宿主(钉螺)的形态。
2.急性、慢性虫卵结节玻片标本,肝、肠大体病理解剖标本。
3.病原诊断和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
4.感染动物(兔)和动物解剖实验。
5.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卵形态。
基本技能训练:
1.绘制虫卵形态结构图。
2.结合肝切片和病兔肠粘膜压片中的虫卵结节的观察,理解成熟虫卵在致病作用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急性,慢性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及对疗效考核的意义。
4.理解以疾病控制为主结合易感染地带灭螺阻断传播的综合防治措施。
5.学习感染和解剖动物的方法。写实验报告。
第十一章绦虫
第一节
牢固掌握:绦虫致病机制及对人畜的危害。
一般掌握:绦虫生长、发育、繁殖的一般规律和园叶目,假叶目两类绦虫的形态、生活史的差异。
一般了解:绦虫分类,成虫、中绦期和虫卵形态特点,绦虫一般生理与体壁超微结构。
第二节
牢固掌握:曼氏迭宫绦虫生活史(发育过程,重要动物宿主,人可成为它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终宿主。感染途径和方式)。致病(成虫和裂头蚴的致病,裂头蚴病的临床类型)。
一般掌握:曼氏迭宫绦虫成虫、裂头蚴形态,实验诊断、流行和防治原则。
一般了解:“增殖型”裂头蚴病和增殖裂头蚴病。
第四节
牢固掌握: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成虫、虫卵、囊尾蚴的形态。
生活史(发育过程,人是猪带绦虫的最主要的终宿主,也可作为其中间宿主。囊尾蚴和虫卵均可感染人,人感染的途径和方式,成虫、囊尾蚴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
致病(成虫及囊尾蚴的致病。强调囊尾蚴的致病:人体感染囊尾蚴病(囊虫病)的方式,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和眼囊尾蚴病的致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诊断(猪带绦虫病的诊断、囊尾蚴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
流行和防治原则。
第五节
牢固掌握: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流行(流行环节、因素与分布)、防治原则。(与猪带绦虫比较)
第九节
牢固掌握:细粒棘球蚴形态结构特点,生活史。
诊断特点。
棘球蚴病(包虫病)对人体及国民经济的危害及致病机制。
一般掌握:流行因素,分布及防治原则。
一般了解: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虫卵形态。
绦虫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带绦虫和其他绦虫的基本形态和生活史特点。
2.掌握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的鉴别要点。
3.了解带绦虫病、囊尾蚴病、棘球蚴病、裂头蚴病对人体的危害。
实验内容:
1.观察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的成虫、头节、成节、孕节、虫卵、并绘图或标注图,注意孕节子宫每侧分枝数目。
2.动物(猪)囊尾蚴病病理标本。
3.结合形态观察和学习带绦虫生长、发育、繁殖的规律,理解实验诊断和疗效考核的意义。
4.通过解剖青蛙,观察活体裂头蚴,理解裂头蚴病的致病机制,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5.观察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染色标本、棘球蚴在肝脏内的液浸标本、原头蚴染色标本、棘球蚴切片标本。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牢固掌握:线虫生活史(线虫的发育阶段:发育分为虫卵、幼虫、成虫三个基本阶段,发育阶段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幼虫蜕皮及其对宿主的影响。生活史类型:生活史中无中间宿主的直接发育型,亦称土源性线虫,需中间宿主的间接发育型,亦称生物源性线虫。)
致病(幼虫所致损害、成虫所致损害)
一般掌握:线虫基本形态、结构(体壁、原体腔及内部器官,重点掌握消化和生殖系统)。
一般了解:线虫的生理(自由生活转变为寄生生活的生理变化,有氧代谢的意义)。
第二节
牢固掌握:似蚓蛔线虫(蛔虫)成虫、虫卵(受精、未受精)形态结构特点。受精卵卵壳结构与抵抗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关系。
生活史(感染期,幼虫移行,成虫定居部位及习性)。
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引起变态反应,并发症)
实验诊断。
蛔虫病广泛流行原因和防治原则。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以蛔虫为例了解线虫形态和生活史基本特点。
2.掌握蛔虫卵形态特征。
3.了解蛔虫对人体的危害。
实验内容:
观察蛔虫成虫、虫卵形态结构,理解高度发达的生殖系统和虫卵形态结构特点与蛔虫种族生存和广泛流行之意义。
第三节
牢固掌握:毛首鞭形线虫(鞭虫)成虫、虫卵形态、生活史、致病。
一般掌握:毛首鞭形线虫(鞭虫)诊断、流行与防治。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鞭虫卵的形态特征和实验室诊断方法。
实验内容:
观察鞭虫成虫、虫卵形态结构。
观察鞭虫成虫在盲肠定居的大体病理标本。
第四节
牢固掌握:蠕形住肠线虫(蛲虫)雌成虫、虫卵形态特点,生活史(成虫产卵特点,虫卵在肛门附近约经6小时发育为感染期卵)。
致病、诊断(透明胶纸拭子法或棉签拭子法)。
一般掌握:蛲虫的流行(因素和特点),防治原则。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蛲虫卵的基本形态和实验室诊断方法。
实验内容:
观察蛲虫成虫、虫卵形态结构。
第五节
牢固掌握:两种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口囊的形态及其鉴别,虫卵形态特征。
生活史,虫卵播散,自由生活幼虫和感染期幼虫与外界环境、作物种植的密切关系。
成虫和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贫血机制除寄生虫寄生外还与宿主营养,健康状况有关。婴儿钩虫病的临床表现。
实验诊断(病原学诊断)。
流行(分布,流行环节、因素,钩虫病的流行与自然环境、种植作物、生产方式及生活条件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防治原则)。
一般了解:免疫诊断方法。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两种钩虫形态的鉴别要点。
2.掌握虫卵的形态特征。
3.掌握与致病作用有关的形态结构。
4.了解钩虫病流行与自然因素和作物种植的关系。
实验内容:
1.成虫、成虫口囊和虫卵形态观察并绘图或标注图。
2.钩虫口囊咬附在肠壁上的病理大体标本。
3.学习粪便检查方法(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及清水沉淀法)。
第六节
一般了解:粪类圆线虫的生活史特点、致病。
形态、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
第七节
牢固掌握:旋毛形线虫(旋毛虫)幼虫囊包形态。
生活史特点(成虫和幼虫同寄生于一个宿主体内,成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幼虫则寄生于宿主的横纹肌细胞内,无外界的自生生活阶段,但必须更换宿主才能使虫种绵延。)
幼虫的致病作用(侵入期、幼虫移行期、囊包形成期)。
一般掌握:诊断(病原诊断、免疫诊断),流行(流行环节、因素,人类旋毛虫病的流行具有地方性、群体性和食源性的特点)及防治。
一般了解:旋毛虫成虫的形态。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幼虫囊包的形态特点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2.通过动物实验了解生活史和致病作用。
实验内容:观察幼虫囊包染色标本、幼虫囊包活体标本,动物感染和解剖实验。
第八节
牢固掌握:两种丝虫(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微丝蚴的鉴别。
丝虫在中间宿主(蚊)和终宿主(人)体内的发育过程,两种丝虫成虫在宿主体内的寄生部位。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的特点。
微丝蚴血症,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慢性期阻塞性病变,隐性丝虫病的致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病原学诊断。
流行环节(传染源、两种丝虫的传播媒介、易感人群)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一般掌握:
我国防治丝虫病的重大成就(已宣布基本消灭),基本消灭丝虫后的监测工作。
一般了解:寄生在人体的丝虫种类(如旋盘尾丝虫、罗阿罗阿丝虫),地理分布与主要临床表现。
丝虫(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成虫形态。
夜现周期性的形成机制。
免疫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我国丝虫病的地理分布及现状。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丝虫生活史和流行病学特点。
2.掌握微丝蚴的基本形态。
3.了解病原学诊断方法。
实验内容:
1.观察马来丝虫、班氏丝虫、罗阿丝虫、犬恶丝虫成虫液浸标本。
2.观察马来丝虫微丝蚴、班氏丝虫微丝蚴染色标本及微丝蚴未染色标本。
3.观察班氏丝虫腊肠期幼虫在蚊的胸肌内标本。
4.观察班氏丝虫感染期幼虫在蚊喙内标本。
5.观察丝虫中间宿主:致倦库蚊、中华按蚊。
第九节
1.一般掌握: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途径、方式及致病。
一般了解:广州管圆线虫的形态、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
2.一般掌握:棘颚口线虫的感染途径、方式及致病。
一般了解:棘颚口线虫的形态、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
3.一般掌握:异尖线虫的感染途径、方式及致病。
一般了解:异尖线虫的形态、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学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牢固掌握:医学节肢动物、医学节肢动物学的概念。
一般掌握: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
第二节 
一般掌握: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分属5个纲:蛛形纲、昆虫纲、甲壳纲、唇足纲、倍足纲。重要的是昆虫纲及蛛形纲。
第三节 
牢固掌握: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1.直接危害(搔扰、吸血、毒质损害、变态反应或过敏性反应、侵害组织和寄生。
2.间接危害
机械性传播
生物性传播(包括病原体在昆虫体内发育、繁殖的四种形式(发育式、繁殖式、发育繁殖式、经卵传递式)
我国主要虫媒病:
蜱媒病: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莱姆病、Q热、北亚蜱媒立克次体病
恙螨传播的虫媒病:恙虫病
蚊媒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
蚤传播的虫媒病:鼠疫、鼠型斑疹伤寒
虱传播的虫媒病:流行性斑疹伤寒、虱媒回归热
一般掌握:病媒节肢动物的判断(包括生物学、流行病学、实验室和自然感染的证据)。
第四节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一般掌握:综合防制的概念
防制方法(环境治理、物理防制、化学防制、生物防制、遗传防制和法规防制)
第十五章
第一节
牢固掌握:蜱螨共同形态特征及其鉴别要点。
第二节
牢固掌握:硬蜱、软蜱的主要外部形态特征。
一般掌握:硬蜱、软蜱的生活史与行为(吸血、寻觅宿主)
一般了解:硬蜱、软蜱的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越冬)。
一般了解:硬蜱、软蜱的防制原则。
实验内容:观察硬蜱、软蜱成虫固定标本,学会鉴别硬蜱、软蜱。
第三节
牢固掌握:恙螨幼虫形态。
一般掌握:恙螨生活史与行为(宿主选择、食性、孳生地与活动)。
一般了解:恙螨生态(季节消长、分布)。
恙螨防制原则。
实验内容:观察恙螨幼虫玻片标本。
第五节
牢固掌握:疥螨成虫形态、致病与诊断。
一般掌握:疥螨生活史、寄生部位、活动特点,流行、防制原则。
实验内容:观察疥螨成虫玻片标本。
第六节
牢固掌握: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形态、寄生部位、致病和诊断。
一般了解:蠕形螨的流行与防治。
实验内容:
1.观察成虫玻片标本。
2.自查蠕形螨(透明胶纸法)。
第十六章
第一节
牢固掌握:昆虫的形态特点。
昆虫的变态(全变态、不全变态)、龄、龄期、化蛹、羽化的概念
一般了解:昆虫纲中与医学有关的常见昆虫种类。
第二节
牢固掌握:蚊的形态与结构,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
蚊的生活史:全变态,包括卵、幼虫、蛹、成蚊的发育过程及它们的形态特点。
三属蚊各期形态鉴别要点。
蚊的生理与生态:
⑴孳生习性:成蚊的产卵地点就是幼虫生长发育场所。孳生地类型:稻田型、缓流型、丛林型、污水型和容器型。
⑵成蚊交配。
⑶吸血习性(吸血行为,偏嗜人血的蚊可兼吸动物血,偏嗜动物血的也可兼吸人血,吸血与传病的关系)。
⑷生殖营养周期和生理龄期。
⑸栖息习性:栖息场所的条件,栖息类型:家栖型、半家栖型、野栖型。
⑹季节消长和越冬。
防制原则:孳生地处理、灭蚊幼虫、灭成蚊。
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了解蚊虫生活史各期形态特征,了解昆虫纲昆虫的共同特征。
2.了解昆虫与传病的关系。
3.了解按蚊、库蚊、伊蚊的鉴别要点。
实验内容:
1.观察三属蚊(按蚊、库蚊、伊蚊)针插标本
2.观察按蚊、库蚊头部玻片标本
3.观察三属蚊卵活标本
4.观察三属蚊幼虫活标本
5.观察蛹活标本
6.疟原虫卵囊在蚊胃壁下标本、疟原虫子孢子在按蚊涎腺内染色标本、丝虫感染性幼虫在库蚊下唇标本
7.登革热病毒在白纹伊蚊涎腺内照片。
第三节
牢固掌握:1.成蝇与传病有关的外部形态结构和鉴别幼虫的后气门。
2.生活史:全变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蝇四个时期。
3.生态与习性:孳生地(粪便类、垃圾类、植物质类、动物质类、)。
食性(尤其与机械传播疾病有关的习性,如蝇取食频繁,且边吃、边吐、边排粪)。
栖息与活动。
季节消长。
越冬。
4.防制原则:环境防制、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实验内容:
1.观察舍蝇(家蝇)、大头金蝇、麻蝇针插标本
2.观察成蝇口器、成蝇足
3.观察蝇的吐滴习性(示教)
4.幼虫(蛆)液浸标本
5.蛹液浸标本(示教)
第四节
牢固掌握:1.白蛉成虫形态特点
2.生活史:全变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蛉四个时期。
3.生态与生活习性:
孳生地:房舍内外及村落周围泥土中。
食性:吸人血或动物血。
栖息与活动:栖息习性类型有家栖型、野栖型、活动力较弱,范围小。
季节消长和越冬。
一般掌握:白蛉的防制。
实验内容:观察成蛉的形态结构。
第八节
牢固掌握:蚤的生活史:全变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蚤四个时期。
蚤的习性:孳生地在动物巢穴,雌雄吸血,吸血次数多,活动范围广,可随宿主离巢,成蚤对宿主体温变化敏感,习性与传病作用密切相关。
一般掌握:蚤成虫的形态特点
蚤的防制原则:清除孳生地、灭蚤防蚤。
实验内容:观察成蚤形态结构。
第九节
一般掌握:人虱和耻阴虱的形态和生活史(发育过程为渐变态:有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虱若虫和雌雄成虫都嗜吸人血,生态习性对宿主的温度湿度十分敏感(与传病有关),防制原则。
实验内容:观察人虱和耻阴虱的形态结构。
第十节
一般掌握:臭虫成虫形态特点。生活史,发育过程渐变态:有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都嗜吸人血。防治原则。
第十一节
一般掌握:我国蜚蠊(蟑螂)的主要种类,成虫形态,发育过程为渐变态:有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生活史周期长,卵荚形态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主要栖息场所。防制原则。
实验内容:
1.观察美洲大蠊、德国小蠊成虫的形态结构。
2.观察卵荚形态结构。

二、课程内容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引言0.2学时
第一节寄生虫的危害性
第二节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寄生虫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寄生虫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第二章寄生虫生物学与寄生虫病1.8学时
第一节寄生关系及演化
第二节寄生虫生物学
第三节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
第四节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第五节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
第六节寄生虫病特点
第三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0.8学时
第一节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第三节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第四节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第四章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研究新技术、方法0.2学时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
第五章医学原虫概论0.4学时
第六章叶足虫
第一节溶组织内阿米巴1.2学时
第二节其它消化道阿米巴0.4学时
(结肠内阿米巴、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等)
第七章鞭毛虫
第一节杜氏利什曼原虫1.0学时
第二节锥虫0.5学时
第三节蓝氏贾第鞭毛虫0.8学时
第四节阴道毛滴虫0.7学时
第八章孢子虫
第一节疟原虫3.0学时
第二节刚地弓形虫0.4学时
第三节隐孢子虫0.3学时
第四节卡氏肺孢子虫0.3学时
原虫实验9学时
第三篇医学蠕虫学
第十章吸虫
第一节概论0.5学时
第一节华支睾吸虫1.0学时
第三节布氏姜片吸虫0.5学时
第四节肝片形吸虫0.2学时
第五节并殖吸虫
一、卫氏并殖吸虫0.8学时
二、斯氏狸殖吸虫0.2学时
第六节血吸虫(裂体吸虫)3.0
吸虫实验6.0学时
第十一章绦虫
第一节概论0.4学时
第二节曼氏迭宫绦虫0.3学时
第四节链状带绦虫0.6学时
第五节肥胖带绦虫0.4学时
第九节细粒棘球绦虫0.6学时
绦虫实验3.0学时
第十二章线虫
第一节概论0.5学时
第二节似蚓蛔线虫1.0学时
第三节毛首鞭形线虫0.5学时
第四节蠕形住肠线虫0.8学时
第五节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1.2学时
第六节粪类圆线虫0.3学时
第七节旋毛形线虫1.0学时
第八节丝虫1.0学时
一、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二、旋盘尾丝虫
三、罗阿罗阿丝虫
第九节其它人体寄生线虫
一、广州管圆线虫0.4学时
二、棘颚口线虫0.4学时
三、异尖线虫0.4学时
线虫实验3.0学时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四章概论1.0学时
第一节概念
第二节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蛛形纲
二、昆虫纲
第三节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第四节医学节肢动物防制
第十五章蛛形纲1.0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蜱
第三节恙螨
第五节疥螨
第六节蠕形螨
第七节尘螨
第十六章昆虫纲2.0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蚊
第三节蝇
第四节白蛉
第八节蚤
第九节虱
第十节臭虫
第十一蜚蠊
医学昆虫实验与标本总示教3.0学时

三、使用说明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必需在已学习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后,才能进行学习。在教学上,要强调三基,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寄生虫的生活史,以生活史为基础去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本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的实验内容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同时,还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验寄生虫学内容。
  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需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观点阐述寄生虫的发生与发展,流行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介绍祖国医学及我国现代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介绍国内外寄生虫学研究的新成就和新进展,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四、主要参考书目录
1.《人体寄生虫学》第五版,詹希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本课程使用的教材)
2.《人体寄生虫学》第二版,赵慰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
3.《中国人兽共患病学》第二版,于恩庶等主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
4.《寄生虫与临床》第二版,沈一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
5.《现代寄生虫病学》陈兴保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